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救济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中国与外国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该协议及其附属协定专门就贸易救济制度做出了详细规定。本文对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救济制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找出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救济制度的不足,并为我国日后与他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疗法,近年来在中国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回顾了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要点,重点讨论了该理论创始人秉承的人性观与中国传统人性观的异同,并探讨了该疗法的个人本位主义倾向与中国人人格特征的契合程度,拟从来访者中心疗法与中国文化背景的适应与冲突来探悉来访者中心疗法在中国发展面临的本土化差异,为该疗法在心理咨询的具体实践中的中国化过程与运用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治思想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变局的历史观,中国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与近代两次大变局。与之相对应,中国也出现了两次法治思想的突破,即春秋战国时期法治思想的突破和中国近代法治思想的突破。第二次突破使中国近代以来的法治思想在法治的意义、价值、民主性及权威性等核心问题上从根本上超越了第一次突破。坚守与坚持突破,正是最终完成中国传统君主专制法治思想向现代民主法治思想转变的根本条件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小说在与西方的交流中凸显了文化底蕴.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深刻精神在各种形态的小说创作中都有体现.中国文化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是中国小说叙事中人物心态的生长条件;小说在中国文化的边缘与异端的地位,即使当小说进入文学的中心,也有深刻的作用.不同文化的间性与中国文化的本性,表现了中国小说与异文化的交往中复杂的形态.20世纪中国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承传与创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永恒价值和生生不息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张天潘 《江淮法治》2014,(10):38-39
正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几乎无所不在,成为改变中国的重要因素,像一台力量巨大的驱动器,推动着中国走向现代,与世界融为一体,互联网彻底地改变了中国1994年的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成为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起始点。如今,20年过去了,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几乎无所不在,成为改变中国的重要因素,像一台力量巨大的驱动器,推动着中国走向现代,与世界融为一体,互联网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尽管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国际司法机构关系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国际司法机构的关系源远流长。但是,只有在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国际法治的发展,新兴的国际司法机构大量涌现,中国与国际司法机构的关系才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国际司法机构中任职的来自中国的法官日益增多、中国对于国际司法机构管辖权的态度趋向积极以及国际司法机构审理的涉及中国的案件快速增加等方面。这既是中国国内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和实践蓬勃发展形势的一种折射,也表现了中国对法律全球化的信心,体现了中国对于国际法治的支持与参与。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建构中国的现代法治,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方案就是现代法治建构的中国方案。通过全面梳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历史与当下、理论与实践、实然与应然,可以概括出现代法治建构的中国方案。这个方案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法治领导体制、人民至上的法治德性准则、面向国家治理的法治功能定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法治历史意识等几个方面,占据了相对突出的地位,可以集中展示现代法治建构的中国方案。描绘现代法治建构的中国方案,既有助于总结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也可以展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中国逻辑与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马强 《知识产权》1995,5(1):31-32
199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白皮书《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明确指出中国的专利法已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基本接轨,此有助于中国工业产权的发展,也促进了外国企业在中国进行工业投资,特别是技术投资的进程。然而无用讳言,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与社会背景,中国的专利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和平与发展是促进中国经济腾飞、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进程。然而,中国威胁论却对中国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当代国际安全背景下中国国际私法能否通过调整涉外民商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消除中国威胁论和维护中国和平与发展有所作为?中国国际私法具有哪些维护和促进中国和平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它又是如何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上发挥维护和促进中国和平与发展的作用的?我国学界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对上述问题的深入探讨将有益于完善中国国际私法和促进中国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浅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解决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问题为目的的和谐社会理论,由于其强调的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观念相契合,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结合。它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另一方面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指明了方向。从中国传统文化改造的层面把握和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这一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认识,并进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历史的脚步迈进新的世纪,中国法律史研究正面临着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研究领域的拓宽双重挑战。加强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是应付挑战的对策之一。本文对中国法律史研究对象、社会史中的“长时段”概念与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社会结构与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社会阶层与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社会生活与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以及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方法等问题作了阐述,试图构建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结构与总体条件导致了与其相应的宗教特征,而这些又反过来阻碍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家产官僚制国家的社会结构是了解中国宗教之特征的基础,韦伯正是在此宗教社会学角度上来讨论中国的宗教的。  相似文献   

13.
刘剑文 《河北法学》2011,29(4):4-10
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坚持"站在中国看世界,站在世界看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思路、理念和原则,对外交流与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大大加快了中国财税法学科学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集体主义人权观是契合的,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权的保护与西方的人权保护是殊途而同归的。中国传统传统法律中的民本思想为当下中国的人权立法与实践提供了珍贵的本土性资源,我们应该对其去粗取精,合理利用和改造。  相似文献   

15.
吕斌 《法人》2007,(6):74-75
作为广告协会会长,杨培青的焦虑和长远眼光不仅来自对整个广告行业的了如指掌,也来自对中国企业转型的期待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中国广告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十几年来,中国广告行业成功搭载了经济发展的顺风车。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成熟与变化,企业与广告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今天的中国广告行业正面临着诸多困难的考验,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王巍 《法制与社会》2013,(22):138-139
任何民族国家的统治、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发生的。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必然会对一国的对外政策与对外行为产生微妙影响。中国独特的文化本原催生出了整体、法象、价值等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的形成无疑深刻影响着冷战后中国外交的认知方式与分析视角,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外交理念与分析范式。通过探究冷战后中国外交背后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中国的对外政策与对外行为,把握中国外交的轨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法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法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勤华 《法学论坛》2004,19(6):82-90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法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法制的关系问题有了一些研究,但对法科留学生对中国近代法学所作的贡献,则还未系统涉及。本文分三个部分,对中国近代法科留学活动的展开,法科留学生在中国近代法学的诞生与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因法科留学活动而带给中国近代法学以若干特点与传统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对中国有关法律与国际核心劳工公约的差异发表看法,阐述了选择性理论与中国的工会传统、市场经济发展与工会机制的变革,认为中国将批准更多的核心劳工公约。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由于深受各种主流意识形态影响 ,已经严重偏离了美学自身真正的对象与目的。它在历史中所留下的学术空白则正是由中国非主流美学来填充的。主流美学的主要问题在于 :一方面以哲学语境与话语为基础 ,混淆了“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另一方面则是在逻辑上未能区分开“中国底美学研究”( Studyof Chinese Aesthetics)与“中国的美学研究”( Study of Aesthetics in Chinese)。对 2 0世纪中国非主流美学进行分析与整理 ,不仅有助于丰富人们对中国美学学术史的认识 ,而且对重新评价本世纪中国美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中国实施东亚地区主义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总结了国内学术界对东亚地区主义的研究成果,并对中国已实施的战略进行了评价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