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太原访古     
山西省省会太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它的前身既称晋阳,又叫并州,最初建于三千年前的周朝.战国时期(前四七五——前二二一年),它曾是赵国的都城.唐高祖李渊(六一八——六二六年在位)凭藉它的"地势险要,经济富庶",起兵伐隋,夺得天下.五代(九○七——九六○年)时的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也都是从晋阳起家当了皇帝的.公元九七九年,宋太宗赵光义在这里推翻了北汉政权,但是在这场战争中古城也被毁坏得片瓦无存.  相似文献   

2.
河南具有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戏剧曲艺、杂技等,种类繁多,源远流长。隋代(五八一——六一八年)洛阳端门外的「百戏杂陈」,北宋(九六○——一一二七年)汴京的「勾兰」、「瓦舍」等,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今日的河南艺术更是姹紫嫣红,一派春意。  相似文献   

3.
開封探古     
《清明上河圖》這幅十二世紀畫家張擇端繪作的現實主義藝術神品,細緻入微地描繪了當時北宋京都東京(卽開封)的人情物態。單憑這張名畫,就會吸引過多少文人遊客來此探古。 開封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曾有七個朝代在這裹建都。特別是北宋(九六○——二一七年)以此為京城有一百六十多年,成  相似文献   

4.
磁州古窑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它位于河北省邯郸地区磁县彭城一带.早在隋朝年间(五八九——六一八年)这里就生产一种称做“青瓷”的简单生活用品.到了宋代(九六○——一二七九年)磁州窑的制瓷工艺达到了高峰.这里的产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磁州窑系”.它不仅对我国陶瓷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且在世界制瓷史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郭傳璋先生是當代中國晝壇上一位著名的山水畫家。他的晝用筆蒼潤古朴,墨色沉着多變;构圖雄偉,意境深遠,使人看後精神振奮,豪邁之氣油然而生。郭先生早年對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作過系統研究,尤其在北宋(九六○——一一二七年)山水晝技法上沉浸了幾十年,有相當深厚的功  相似文献   

6.
公元一四七三年,在英国出现宣传一本宗教书籍的印刷广告,这是国外现存最早的一张印刷广告,出版人是威廉·坎克斯顿。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上海博物馆的一件珍贵藏品——北宋时期(公元九六○——一一二七年)济南「刘家针铺」印刷广告用的一块五寸见方的铜板。它比前面提到的坎克斯顿的那张印刷广告还要早三百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广告。  相似文献   

7.
文殊院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的西北角,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佛教寺院之一。文殊院在唐代稱相信院,五代(九○七——九六○年)時稱妙圓塔院,宋代(九六○——一二七九年)稱信相寺。文殊院這個名稱,是清代(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年)才有的。傳說是該院慈篤方丈圓寂火化時,濃煙在空中凝結成文殊騎獅的形狀,大家認為慈篤是文殊的化身,從此,才把這座寺院改名為文殊院。這事傳到康熙耳裏,他就御筆一揮,寫了‘空林’二字,賜給該院,所以文殊院又叫‘空林堂’。‘空林’二字,今天還留在說法堂的後壁  相似文献   

8.
七朝古都在河南省的東部,隴海鐵路綫上,屹立着我國六大古都之一的開封。歷史上曾有七個王朝在此建都,而以北宋王朝時期(九六○——一一二七年)最爲繁榮。當時開封稱爲東京,也叫汴京,人口上百萬,城垣建築有內外三重?莾冉值揽v横,屋舍櫛此,手工業相當發達,娛樂活動豐富多彩,國際往來也很頻繁。日本、朝鮮、印度、  相似文献   

9.
中國工藝美術有悠久的歷史。從公元前十六世紀起的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至秦代的秦始皇(公元前二四六——前二一○年在位)陵兵馬俑、唐代(六一八——九○七年)的唐三彩、宋代(九六○——一二七九年)的瓷器、明清兩代(一三六八——一九一一年)的玉雕、牙雕、景泰藍等,都是聞名世界的文化瑰寶。新中國建立以來,由於國家的重視與扶持,工藝美術品的研製、生產和出口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目前,中國工藝美術品有美術陶瓷、雕塑、玉雕、刺繡、織錦、地毯、金屬工藝品、珠寶首飾等十多個大類,六百多個品種;全國輕工系統  相似文献   

10.
泉州竹编     
泉州竹编制品,畅销国内外,极受赞扬。泉州在历史上是我国对外通商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手工业相当发达。尤其是宋(九六○——一二七九年)、元(一二七一——一三六八年)时代,绸缎和麻、竹等编织物,品种繁多,还输欧亚。民间竹编,更由简单生活用品的编织,逐步发展为生产工艺精细的多种多样的实用品和陈设物。解放以后,泉州竹编的造型、花纹和色泽都有  相似文献   

11.
水族风情     
貴州省南部的三都縣是中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全國三十四萬水族人中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都聚居在這裹,其餘則分布在貴州荔波、独山等縣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部。水族自稱“海水”,意為水人,由中國古代“百越”族的西甌支系發展演變而來。唐(六一八——九○七年)、宋(九六○——一二七九年)時期與壯侗語族各民族統稱“僚”,明(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年)、  相似文献   

12.
水乡乌镇     
有一万二千人口的乌镇,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南岸,属浙江省桐乡县管辖.它是中国当代大文学家茅盾(一八九六——一九八一年)的故乡.这个小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前七七○——前四七六年),这一带是吴国和越国的交界处.两国间战争频繁,这里便成为一个驻兵的地方.唐代(六一八——九○七  相似文献   

13.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是北宋(九六○——一一二七年)時就在我國廣為流傳的一句对蘇杭的美喻。蘇州富饒美丽,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就逐渐成為經濟繁榮、人口众多的東南名城;六百八十多年前,隨着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行記》的流傳,蘇州也名揚海外,之后又有‘東方威尼斯’之稱。今年是蘇州建城兩千五百年,四月間我們踏着春色來此訪問,盤桓十數日,所見所聞,印象頗深。  相似文献   

14.
重庆今话     
重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山城,有三千余年的历史.整个城市依山而建,楼房屋宇重叠层起,十分壮观.重庆始建于周朝(约前十一世纪——前二五六年)末年.南宋(一一二七——一二七九年)时赵惇初在这里被立为恭王,后又即帝位,由于有此双重喜庆,就将此城称为重庆.从那时到现  相似文献   

15.
广东新会县棠下区的公坑寺,是当地的名胜古迹之一。它坐落在公坑山的凹形山腰上,始建於宋代(九六○——一二七九年)。寺院虽然不很大,但古树参天,泉水淙淙,每逢盛夏酷暑,荫凉之极,而在仲春季节,却又雾霭溟蒙,罩满绿岭,别是一番景致。然而,公坑寺最令人称奇的是禾雀花。这种花的花朵,从外形到个儿,酷以一只禾雀(麻雀),有嘴,有眼,有头,有翅膀,  相似文献   

16.
魯砚之光     
‘文房四寶’之一——石硯,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它是我國傳統書畫藝術必需的工具。石硯既實用,又供欣賞,歷來為文人墨客所喜愛?鞯厮a名硯甚多,僅山東省境內,就有紅絲硯、淄硯、金星硯、燕子石硯、徐公石硯等十餘種,因山東簡稱魯,故統稱爲魯硯。其中有些在唐(六一八——九○七年)宋(九六○——二一七九年)即有很高的聲譽,至今仍被稱爲‘魯硯之光’。紅絲硯以臨昫縣、青州市所産紅絲石爲材,  相似文献   

17.
江苏南通狼山是我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屹立在长江的北岸.隔江与南岸常熟境内的福山遥遥相对,气势非凡,风景秀丽.山巅有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九七六——九八三年)的支云塔;南麓有初唐(六一八——九○七年)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墓和南宋(一一二七——一二七九年)西路兵马总监金应墓以及辛亥革命北方军革命军领导人之一的白雅雨烈士墓;东北麓有园林和许多石刻,为历代文人作诗题名之处. 一九八三年,在狼山南麓原大雄宝殿又完成了我国第一套佛教十八高僧瓷砖壁画,这是佛教艺术改革的新创造.  相似文献   

18.
从“花园之城”苏州出发,沿古运河南行二十六公里,就可抵达同里镇.这个水乡小镇以幽静、明丽、古朴的特色,成为著名的太湖风景区中一个新辟的旅游点. 有三千年历史的吴江县同里镇,物产富饶,在古代就是个繁华小镇,被称为“富土”;因含金铜之意,故又曾叫“铜里”.同里镇迄今保持着水乡古镇的建筑风格,全镇零点六七平方公里被“川”字形的十五条河道纵横分隔成七个墟.河间横卧着许多不同造型的古桥.原先有五十座,现保存有二十九座,包括从宋朝(九六○——一二七九年)到清朝(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年)几百年间的桥梁建筑;较多的是石拱桥、石板桥,它们像弯弯勾月垂挂在绿树和碧水之间,显得古雅、优美.许多石桥都有桥碑或在桥的两侧刻着造桥年代和描绘当地风土的诗句.年代最久的桥梁要算南宋的思本桥.这座石拱桥,传说在桥的底部也有一个石拱洞,与水面上的石拱洞相对成圆.还有一座元代(一二七一——一三六八年)的石桥,在巨大的桥板下面,雕刻着一条花纹细腻、形态逼真的盘  相似文献   

19.
唐三彩是一种创始于我国唐代(六一八——九○七年》,以施黄、绿、白或红、绿、白三色为主,兼有褐、蓝、黑等色釉,经过煅烧而成的彩釉陶器制品。所谓:“三彩”即多彩的意思。由于其珍品大批发掘于洛阳,所以又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在唐代,洛阳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国家统一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厚葬之风盛行。从贵族官员到平民百姓,都要用唐三彩作为殉葬品,而且越有钱势的人陪葬得越多。唐三彩成了唐代相当发达的陶瓷手工业的突出代表。然而,由于它是民间艺人的创作,史籍上却毫无记载。甚至到了宋代(九六○——二七九年)竟然失传了。  相似文献   

20.
幾段普通的竹子,經過竹雕藝人們的巧手,那名山、大川、村莊、小橋、古樹、飛禽走獸,無不栩栩如生。川南江安縣竹工藝製品,是絢麗多彩的工藝美術品中的奇葩,在國內外久負盛名。中國盛產各類竹子,竹雕工藝源遠流長。在商代(約公元前十六世紀——前一○六六年)已有人在竹筒上寫字。現在,日本奈良正倉院還收藏着我國唐代的竹刻製品——一隻刻滿各式圖案的洞簫。竹刻源於南方,後傳入西南?彼?九六○——一一二七年)時,江安就有人利用當地出產的楠竹編製籮筐、背篼、椅子、蒸籠等日用品,後逐漸在筷子頭上雕刻龍鳳、獅子,由粗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