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化改革的背景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民主化、地方自治和专门化为基本理念,战后日本对战前的中央教育集权体制进行了重组,使其教育行政体制开始由战前的中央集权型向地方分权型转化。但由于受重层管理的教育行政结构的制约,结果形成了日本所特有的在制度上是分权的而现实中则是集权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不过,对教育行政进行地方分权化改革一直是日本公共教育管理改革的主要议题之一。从20世纪末开始,伴随着新的地方分权化改革,日本当前的公共教育管理改革的主要趋势就是实行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化和学校的自主性、自律性改革。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博大精深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子兵法》流传到日本 ,为日本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及企业家所推崇 ,被称为“东方兵圣”。《孙子兵法》对日本的军事思想有重大影响 ,构成了日本军事思想的主体结构。孙子的作战原则和“用间”思想 ,被用于历代战争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人将《孙子兵法》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 ,形成了“兵法经营管理学派” ,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实行五级政府管理模式和缺乏对地方自治的宪法保障是阻碍我国发展的直接因素,是困扰中国几十年政治改革和经济事务的一个难题。我国应参照日本地方自治的先进经验,早日制定出以宪法保障为前提的《地方自治法》,实行合理的行政区划和地方自治。  相似文献   

4.
按照日本现代著名宪法学家铃木安藏的观点,二次大战以前日本宪法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诞生时期(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前后)。该时期日本出版了合川正道的《宪法要义》(1887年),市岛谦吉的《政治原论》(1889年),以及伊藤博文的《宪法义解》(1889年)等。这些作品,对日本国的宪法体制、国家结构和统治方式作了设想,对1889年日本宪法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反倾销法是由《关于执行关贸总协定第六条的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关税定率法》、《关于不当廉卖的政令》(《以下简称《政令》)和《关于补贴关税及倾销关税之程序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法律、法规组成。现根据这些法律、法规,就日本反倾销法的主要内容作一介绍: 1.征收反倾销税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二次大战以后,日本进行了全面的司法改革。1947年。日本颁布了新宪法和《法院组织法》,1949年又颁行了《律师法》和《国家司法考试法》。根据新宪法的精神以及上述法律的规定,日本的律师组织——日本律师协会联盟成为不受政府控制的独立组织,并允许律师有资格担任法官。为使律师、法官、检察官(又称“法曹三者”)处于同等地位并取得统  相似文献   

7.
我国产生于春秋晚期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卓越的军事理论著作,在我国唐代中期已传入了日本。日本对《孙子兵法》的研究,规模大而卓有成效。日本现代研究《孙子兵法》的学者,佐藤坚司在所著《日本武学史》中说:日本人研究《孙子兵法》主要是采用孙子的用间。英国谍报史专家理查德·迪肯在所著《日本谍报史》中说:“日本人搜集情报的灵感,是受中国二千四百五十年前的战略家孙子的影响”,“孙子著作中的名言,成了日本情报机构的座右铭”。因此,探讨日本的谍报活动中《孙子兵法》的作用是有意义的。拙文不是对日本谍报活动的全面研究,也不是对日本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论述,对转型时期如何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当代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必要的中央集权和在中央政府有效控制下的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的关系,在体制模式选择上乃是实行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混合体制.  相似文献   

9.
傅云龙的《游历日本图经》为清末日本研究著作中的经典之作,但中外学界未见有人对其征引文献进行研究。通过对该书最具特色的日本外交、日本文学、日本金石以及日本文征的考察,发现其主要参考了《邻交征书》等史书、《古京遗文》等金石著作,这些日本书籍,数量可观,质量上乘,大都系首次引进中国,傅云龙筚路蓝褛之功,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0.
日本《儿童福利法》作为日本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基石,支撑和推进日本儿童福利政策的有效实施,最初是根据《宪法》第25条生存权的理念制定的.目前日本的《儿童福利法》共有八章.借鉴日本的经验,我国《儿童福利法》的立法理念也应该赋予时代的意义,体现为生存权、平等权与适度发展权.并以现有的法律和法规为基础,将我国的《儿童福利法》定位为综合性基本法,主要内容至少要涉及儿童福利法基本制度、儿童福利服务项目、儿童福利工作体系、儿童福利经费和法律责任等.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地方税法中的民法适用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税收是以民事主体的经济活动为对象课赋和征收,但这些经济活动,首先应为民商法所规律。正由此,税法与民法这一体定法直接接壤,研究的对象一部分交集。日本的税收立法,颇注重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衔接,吸收其他部门法的原理,其中民法若干原理在税法中的适用最具特色。笔者就《日本地方税法》中的民法适用择要者作些研究,期望对我国的税收立法能有所助益。一纳税义务的继承纳税义务是金钱债务,在性质上属可代替债务,所以适用于原来继承。《日本地方税法》第9条就由于继承财产而对纳税义务的继承作了规定:“有继承财产时(包括遗赠)…  相似文献   

12.
日本总结“泡沫经济”的教训日本1993年9月出版的《经济白皮书》对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日本经济史上史无前例的“泡沫经济”作了认真总结,彻底否定了1992年《经济白皮书》所作泡沫经济“影响轻微”的结论。(一)“泡沫经济”有害无益,土地等价格暴跌已对...  相似文献   

13.
"地方分权"一直作为分析地方政府竞争力提升的一个外部因素。首先从历史的维度上考察了高等教育地方分权的发展历史,然后分析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下放发展高等教育权力的动机和方式,最后研究了地方高等教育分权对地方政府激励的影响。研究认为,高等教育地方政府分权实质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委托,其直接目的是实现中央政府教育财政负担的转移。在中央政府的强制主导下完成的高等教育地方分权只是集中地反映了中央政府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某些偏好,由于这一制度变迁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扭曲的地方政府激励等一系列问题随之产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日本地方公务员的职类划分和日本地方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理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现代日本的警察制度是依据 195 4年的警察法而建立起来的。现就日本的警察与警务概述如下 :一 组织机构日本的国家和地方的警察机构分别由国家公安委员会与国家警察厅、地方公安委员会与地方警察机关所共同构成。1 公安委员会 (PSC)国家及地方的各级公安委员会分别对国家警察厅和地方警察本部具有行政监督权。包括制定警务工作基本政策、规章 ;协调与国家相关的警察行政管理活动 ;制定警察训练、信息通讯、刑事犯罪鉴定、犯罪统计以及装备等总的标准。但是无论国家还是地方的公安委员会均不得直接干预具体案件和其他警务活动。国家公安…  相似文献   

16.
大阪市是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2636000人,面积220.27平方公里。作为地方自治的公共团体,大阪市行政上接受大阪府的监督,是日本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市内分24区,区公所是市长的辅助机关,不是一级政府。根据日本地方自治法的规定,大阪市行政机关分为议决机关和执行机关两大部分。议决机关即市会(市议会),执行机关为市役所(即我国习惯上所称之市政府)。其中执行机关分为市长和执行特定事务的行政委员会两种。为辅助市长行政,设立了事务分掌机关和区公所。在事务分掌机关中,又分为纯粹的行政事务分掌机关和地方公营企业(交通局、水道局)两类。(如下图所示) 以下根据大阪市计画局编写的《大阪市势要览》,译介大阪市各机构编制,职能及运作状况,以期提供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的职能、机构及运作情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对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模式选择都会有所不同和有所侧重。我国采用中央集权——地方分权混合体制的关系模式,从市场经济的内在特性、中央与地方的政府职能配合、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协调、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优势互补来看,都具有深刻的合理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杨 《人事天地》2007,(7):24-25
不久前出版的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今年30位日本富豪榜”,软银社长孙正义再度成为日本首吉。 孙正义天生敏感和渴望尝试的商业头脑,令人叫奇。还是个中学生时,他就想自办学校,“挖”走校长和科任老师。  相似文献   

19.
中曾根康弘是当代日本著名政治家,日本第71任内阁总理大臣。梅原猛系学者,历任日本立命馆大学、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教授。日本PHP研究所1997年初出版发行的由中曾根康弘和梅原猛合著名为《政治与哲学———追求日本人新的使命》(日文版)的新书,该书共有7章,其中第5章是日本对华战略专论。提出了不少新的值得引起关注的东西,本文将就该书第5章标题为《大中国的未来与日本外交》的日本对华战略专论的内容展开评述。  一、“大中国的未来”与针对中国未来的“日本外交”战略  大中国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未来,在该书的作者看…  相似文献   

20.
《易经》东传日本,在日本历史和思想史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江户时代达到全盛。易学不仅和神道密切相关,它还对政治、科学、医学的发展发挥了极大影响。在传播、受容的过程中,易学的深奥性和可塑性也渐渐融入江户文化,它在日本本土化的历程中不仅对日本历史,也对中日文化的交流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