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这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继全省脱贫攻坚实现首战告捷后,在全力开展"百日攻坚"行动的关键时刻,今年8月,全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盘县在全县234个村组建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进一步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新活力。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由挂帮联系的党员副县级领导干部、县直部门党员主要领导、乡镇(街道)包村的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包村工作组组长、驻村第一书记、省市县下派到村的党员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党员村主任、党员合作社理事长或理事  相似文献   

3.
正在刚刚召开的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金星村党支部获得"先进党组织"称号。自2015年以来,金星村党支部将脱贫攻坚工作放在村工作的主要位置,带领群众自力更生,战贫困、图发展。目前,全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2.24%,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脱贫攻坚"明星村"。广纳知识青年,增强攻坚力量。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不断从  相似文献   

4.
正大方县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探索出"一社两业"巩固摘帽后脱贫攻坚新做法、新思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良好态势。"一社"即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两业"即纵深推进产业革命和加强劳务就业扶贫,实现群众稳定脱贫。聚焦合作社带强,提升发展原动力。统筹推进七权同确,量化股份20万户7.08亿元入股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支持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申报农业产业发展项目、扶贫资金项目95个4909万元,培养打造了凤山乡银川村、兴隆乡菱角村等一批示范点。  相似文献   

5.
正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正安县流渡镇白花村为实现今年脱贫摘帽的工作目标,村党支部聚力"四场硬仗",迅速发起冲击,全力冲击阶段脱贫任务。瞄准实现全村脱贫摘帽的目标,奋战到2018年底,实现全村1036户4360人,贫困发生率小于2.8%,错退率、漏评率小于2%,扶贫工作认可度达90%以上,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贫困户退出达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入户走访,严格按照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6.
正宽城县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从筑牢堡垒、培树先锋、分类施策等方面出实招、干实事,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脱贫2.84万人。筑牢堡垒,让党组织鲜红旗帜"树"起来宽城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县委坚持上下联动抓换届,严把入口关,坚持把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领富致富能力强的人纳入选人用人视野,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队伍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目前,全县205个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7.
正趄柳树村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赵川镇西部,一栋栋村舍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充满唯美自然的田园风光。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村探索将党员凝聚在脱贫产业上、党的活动融入在精准脱贫工作中,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脱贫、抓好脱贫促党建"新路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抓党建唤醒新动能趄柳树村全村常住人口1955人,其中党员80人。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组以乡村振兴建设为主线,开展  相似文献   

8.
正"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支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斗堡垒使村民摘掉"贫困"帽子,让村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是党组织赋予我的新使命、新要求。我要时刻牢记"干"字精神,与村"两委"形成"一个思想、一个拳头",用脱贫攻坚的坚实成果为乡村振兴开局奠基。  相似文献   

9.
陈松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7,(48):52-53
正德江县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聚焦"两委一队三个人",即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精准配强驻村工作力量,为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今年8月以来,德江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贵州省、铜仁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大会精神,聚焦"两委一队三个人",即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  相似文献   

10.
正"自打加入村里的养羊合作社,俺们坐在家里也能分钱,特别感谢村党支部!"唠起脱贫经历,65岁的王珍脸上"乐开了花"。王珍是新宾满族自治县旺清门镇蜂蜜沟村村民,因长期患病失去劳动能力,仅靠亲属贴补和政府临时救助金维持生计。事实上,王珍家的情况在蜂蜜沟村并非个例,全村共292户、129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51户、384人,是省级贫困村。"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蜂蜜沟村党支部书记林凤武说。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以脱贫攻坚为主业,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7,(5)
<正>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体制机制,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三到村三到户"要求,因户因人施策,提高脱贫成效。为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我们紧紧抓住"两不愁、三保障"这个重点,围绕"人脱贫、县摘帽"的目标,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20,(10)
正为有效破解脱贫攻坚中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采取依法规范、奖补激励、设立专户、建章立制等方式,创新开展孝心养老脱贫新模式,形成孝道文化引领时代新风、孝心养老助力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财政和产业收益资金385.3万元,共惠及贫困老人15244户22977人,老人户均获得赡养费1729元。依法依规让养老新风"立"起来。拜泉县采取"政府引导+村民参与+法规约束"的方式,制定下发了《拜泉县孝心养老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确定了"乡镇负责、村主办、户参与"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一个全党全社会关心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如何利用这一良好的外部条件,切实加强既是脱贫对象又是脱贫主体的贫困村党支部建设,使其成为特别能战斗的脱贫前沿“指挥部”,也就成了我们认真实践的课题。就我们乾安县而言,全县现有贫困村27个,贫困户5012户,贫困人口17340人,分别占全县行政村、总户数、总人口的16.2%、12.5%和8.7%。这些村党支部建设不好,脱贫就将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脱贫实际,筑牢扶贫攻坚的前沿“指挥部”…  相似文献   

14.
<正>在"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中,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积极探索推广"党支部+"发展模式,全面建立"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四位一体扶贫体系,初步形成了"支部推动、合作社联动、龙头带动、产业驱动、农户互动、结对共赢"的党建与脱贫互促双赢格局,进一步加快了"脱贫摘帽、全面小康"进程。解流转难题,千亩农田栽上"摇钱树"西顺井村属浅山丘陵区,传统农业效益低,160户村民在山里过着拮据的日子。村党支部认识到,西  相似文献   

15.
正盐都区是江苏盐城市的主城区之一,土地总面积1015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2017年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总数为11831户、25775人,省定经济薄弱村4个、市定经济薄弱村98个。近年来,盐都区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脱贫战略,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奔小康工程,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实现脱贫4795户、10071人,累计实现脱贫10148户、22275人,脱贫率近90%。基于人均年收入6000元的江苏扶贫标准,该区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16.
正在推进产业扶贫进程中,天柱县大力推行党支部带领,以"党员中心户、贫困户、一般户"抱团发展"小农场、小基地、小企业"的扶贫新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脱贫攻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产业。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拔掉穷根。2017年,天柱县在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中因地制宜,全力响应全省脱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上半年,刘为创办的合作社通过发展生产,为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历年脱贫户共增加现金收入近4万元,通过社会扶贫等多种形式为5户贫困户筹集资金10余万元。9月10日,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公布贵州省扶贫攻坚奖表彰名单,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为荣获省扶贫攻坚"奉献奖"  相似文献   

18.
2019年,毕节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始终聚焦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通过部署"五场革命",采取逐县分类指导、联县帮乡驻村入户、一村一脱贫攻坚行动方案、一户一工作清单、驻县督导、提级研判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攻坚战略、强化攻坚力量、精准攻坚打法、压实攻坚责任、突破攻坚重点,全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2.0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54%,牢牢把住了脱贫攻坚制胜权。  相似文献   

19.
正治多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中心工作、最大的民生工程,突出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精准绘制脱贫攻坚"路线图",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截至2019年底,全县8个贫困村,3630户、10700人全部脱贫,实现贫困县摘帽目标,党组织"主心骨"力量得到了充分彰  相似文献   

20.
<正>村集体经济是办好农村公益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一、村集体经济在决胜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一)村集体经济弥补了公共财政对自身无力脱贫"兜低保障"不力的"短板"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开始,到2016年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000万元,经济收入达400多万元的富裕村。201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