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苏区肃反的对象因地而异。中央苏区以反“AB团”为主,鄂豫皖苏区主要肃“第三党”、“改组派”,湘鄂西苏区的肃反则以反国民党“改组派”为主要内容。1932年春至1934年夏,湘鄂西苏区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反“改组派”斗争。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这种长达两年多的肃反斗争,给湘鄂西根据地和红军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本文对这一历史事件作初步评述,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2.
一、土地革命时期福建党史的特点土地革命时期是福建党的历史上的一个极为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斗争极为复杂,历程极为艰辛、内容极为丰富、经验极为宝贵。福建地方党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涉及的方面很多。因此,研究土地革命时期福建地方的党史、是很有意义的。这一时期的历史斗争极为复杂,涉及国内国际、省内省外、党内党外、这支红军和那支红军,这块根据地和那块根据地、这块游击区和那块游击区,正确路线和“左”、右倾错误路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实践中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创和坚持,给我们党提出了在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如何保障红军的物资供给,如何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如何使红军在偏僻贫穷的边界地区生存下去,以及如何逐步改善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等重要任务.从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时候开始,毛泽东在用主要精力抓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以后,直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毛泽东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政府工作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抓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毛泽东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发展中央根据地的经济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  相似文献   

4.
许继慎29岁时便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中共皖西军事委员会主席。他英勇善战,才华过人,为红军的发展和鄂豫皖根据地的巩固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这样一位杰出的红军高级将领,却被张国焘在“大肃反”中诬以罪名残酷杀害。牺牲时年仅30岁。  相似文献   

5.
1932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没有打破敌人第四次“围剿”,遭致失败,被迫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这是张国焘的机会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对这次失败,毛泽东同志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在鄂豫皖边区根据地则有所谓‘偏师’说,那里的一些领导同志认为第三次‘围剿’失败后国民党不过是偏师了,要进攻红军,就得由帝国主义亲自出马担当主力军。”“这个‘左’倾机会主义,种下了鄂豫皖边区反对第四次‘围剿’……斗争中的错误路线的根苗,使红军在敌人的严重的‘围剿’面前不得不处于无能的地位,给了中国革命以很大的损失。”这次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总的是  相似文献   

6.
他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是党中央任命的首任鄂豫皖边区特委书记,曾任皖西北道委书记,创建和参与领导过红二十七军(任军政委)、红二十八军(任军政委)、红二十五军(任军政治部主任),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为党的组织和红军队伍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曾遭受数次挫折,险些被杀,但是他对革命的信仰却愈久弥坚,未  相似文献   

7.
正参加长征的红军除红一、二、四方面军外,还有红25军。红25军是四支红军长征队伍中最小的一支,在长征中孤军北上,最先到达陕北,为党中央和红一、二、四方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基础,使中国革命柳暗花明。1931年10月,红25军创建于鄂豫皖根据地金寨县麻埠镇,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一支主力红军部队。1932年秋,红25军主力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西征入川,后发展壮大为红31军。1932年11  相似文献   

8.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诞生在大别山麓鄂豫两省交界的天台山地区卡房。它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军纪律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军,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建立了铁的纪律。起初,"没有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样完整的规定和提法,但也有些条条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革命摇篮大别山,火炬燃遍鄂豫皖。打富济贫谋生路,烈士鲜血染杜鹃。”每当想起这首脍炙人口的红军歌谣,就像打开了那一卷卷恢宏、悲壮的旷古传奇,让人想起那慷慨激昂浴血呐喊的战争岁月,想起鄂豫皖根据地那片红色沃土,想起艰苦卓绝的皖西三年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0.
他是学生出身的红十五军创建人,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奋战在鄂豫皖与川陕两个革命根据地。为了革命理想,他别亲离家,改名匿迹,牺牲在长征途中,半个多世纪后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就是与刘伯承、聂荣臻、杨尚昆等并称为“从重庆走出的红军将领”——周吉可  相似文献   

11.
王树声将军是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军的创始人与领导人之一。他与毛泽东相识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重逢于长征途中。他的才能和品德,深得毛泽东的赞扬,被屡屡委以重任。建国后,王树声担任国防部副部长、总军械部的第一任部长,为我国军械工业的创办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毛泽东、周恩来称为“是我国军械工业生产的功臣”、“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12.
牺牲了宝贵生命为后人所怀念“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有不少人抱定革命信念,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乃至以生命为代价。沈泽民曾是鄂豫皖区“肃反”的灵魂人物,假若没有他这个副书记的有力支持,张国焘可能根本无法控制苏区的党和红军。但他在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苏区后,留在了大别山坚持战斗。当时的鄂豫皖苏区的斗争是异常危险  相似文献   

13.
在人民军队的历史长河中,有过众多的辉煌与奇观。1989年春,原国防部长秦基伟上将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在参观鄂豫皖根据地纪念馆时,老将军在一张飞机图片前停住了脚步,久久不愿离开。他饶有兴趣地说:“这是红军第一架飞机,也是人民军队第一架飞机,名叫‘列宁号’,它  相似文献   

14.
王东哈 《党史纵横》2012,(11):13-14
1930年2月下旬,郭树勋受党中央委派统一鄂豫皖根据地,出任鄂豫皖根据地党的第一任特委书记。期间,他参与领导和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为鄂豫皖根据地的正式形成付出了心血,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巩固做出了贡献。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号召以武装起义来反抗敌人的残酷镇压,鄂、豫、皖三省党组织积极响应,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地区,在党和群众力量比较雄厚的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高举武装起义大旗,建立起自己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5.
<正>提及大别山革命斗争史,烈士姜镜堂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人物,他是安徽英山(今属湖北)党组织的创建者,是奠定鄂豫皖边区三大起义之一的六霍起义的重要领导人,是皖西第一支正规红军政治工作的开创者。他率部驰骋崇山峻岭,为开辟鄂豫皖根据地建立了丰功伟绩……就是这样一位战绩突出、功勋卓著的革命英烈,如今知其事迹者能有几人?笔者近日查询资料,  相似文献   

16.
1932年底至1933年初,从鄂豫皖苏区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在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方面军总指挥(?)向前、总政委陈昌浩等的率领下,千里转战来到川北的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开始了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斗争。 创建革命根据地,不仅要占地盘、斗地主、分田地、建政权,还要补充兵源,扩大红军,为保卫和发展革命胜利果实而建立强大的红色武装。  相似文献   

17.
红二十五军和东北军交战秘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寨初试锋芒,红军俘虏东北军牛元峰部52名官兵,当时留下了一个班的俘虏担任红军的“机枪教官”1934年2月底,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将东北军10个师从华北陆续调往豫南、鄂东,以加紧对鄂豫皖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当时,东北军“围剿”的对象,主要是在鄂豫皖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的红二十五军。1934年4月16日,红二十五军重新整编后,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全军辖第七十四师(3个营)、第七十五师(2个团),总兵力共3000余人。4月18日,红二十五军由皖西北重返鄂…  相似文献   

18.
他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之~.是党中央任命的首任鄂豫皖边区特委书记.曾任皖西北道委书记.创建和参与领导过红二十七军(任军政委)、红二十八军(任军政委)、红二十五军(任军政治部主任).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为党的组织和红军队伍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曾遭受数次挫折.险些被杀.但是他对革命的信仰却愈久弥坚.未有丝毫的褪色。他就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郭述申。  相似文献   

19.
正长征是从丧失根据地开始的。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南方的各主力红军相继在反"围剿"斗争中失败,被迫离开经营多年的根据地,陆续踏上漫漫长征路;长征又是以能否找到或者建立新的根据地(立足点)作为其胜利与否的标志。在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各路红军都一直在为建立新的根据地进行艰苦的努力,这是红军能否真正转危为安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说,长征的过程就是党和红军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从“城市中心”到“乡村中心”思想转变历程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关于“乡村中心”的思想是1930年1月提出的。而在此前后周恩来也提出了“乡村中心”思想,用词还更明确。从1927年底到1930年八九月间,他从提出“农民割据”是中国革命的“特殊方式”,到提出“农民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是今日中国革命的主要特征”,到明确提出“现在中心是在苏维埃区域,不仅党是[有]政权的党,而且有红军、赤卫队,而且是要发展及于全国”。同时他倡议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统一领导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斗争,并主动提出自己愿意到中央局工作,从而完成了他从思想到实践、由“城市中心”到“乡村中心”的思想转变历程。而且他从党中央领导的角度开始党的工作转变,因此更具有全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