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长期萧条的制度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就从战争的废墟中崛起,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被誉为“日本经济奇迹”。然而,80年代还在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在9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就陷入了长期的萧条之中,1997、1998两年连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经济如何实现长期的经济发展?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又从经济高速成长转入长期经济萧条?过去的成功因素为何成为今天危机的诱因?这些问题成为长期困扰日本经济学界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萧条漩涡,剖析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深层次原因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实证分析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相对下降趋势。微观生产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是导致日本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微观生产效率下降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国际市场份额萎缩导致企业技术进步减缓所致,要素配置效率下降主要源于结构调整滞后造成要素难以从低效率产业和企业转移到高效率产业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抑制了潜在产出的增长,并与需求不足引发的产出缺口一道,导致了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在中国目前提出供给侧管理的背景下,研究日本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原因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对于步入新常态的中国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现状与需求管理的瘫痪 (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状况 随着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进入长期萧条时期,当年号称“世界第一”的日本在90年代沦为西方发达国家中经济实绩最差的国家之一。如下表所示,1991年以后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1990年,1992年至1994年间日本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为0.63%,这  相似文献   

5.
以1989年开始的财政金融“双紧”政策为契机,日本从泡沫经济的巅峰跌入低谷。泡沫经济的崩溃,使得曾经大有“购买美国”之势的日本遭受致命的打击,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日本长达10年之久未能从泡沫经济的阴影中走出,原因很多。本文仅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来解释日本90年代长期萧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小泉之后的日本经济与中日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瑞平 《当代亚太》2006,(10):19-25
小泉政府为其以后的日本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长期萧条得以摆脱,结构改革得以推进,对外合作得以扩展。小泉之后的日本经济也面临着诸多难以应对的重大课题,主要有:化解全球风险,避免周期衰退,消除改革疲劳,摆脱财政困境,继续推进合作。小泉政府使中日关系陷入困境,政治关系持续冷淡已使经济关系显现转冷迹象,小泉之后中日经济关系将面临新的转机。  相似文献   

7.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以来的近10年中,日本经济总体上一直处于长期萧条甚至衰退的困境之中,日本舆论称之为“失去的10年”。据资料显示,在过去的10年中,虽也有个别年份的增长,但都是昙花一现。10年平均的经济增长率几乎为零,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达到战后创记录的5.4%的水平;国家债务、财政赤字和银行呆帐坏帐都达到空前的规模,2001年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而2002年的前景也很不乐观。在过去的相当长时间里,日本一直是西方国家中的优等生,在经济增长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而现在却一改常态,陷入长期萧条的泥潭而不能…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日本通过实施凯恩斯的积极财政政策,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长期萧条,传统的财政政策失效。本文通过巴罗模型检验了日本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共投资效果不佳成为日本财政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而优化公共投资结构、提高公共投资乘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防范财政风险可以提高日本财政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战后曾经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 ,但 90年代却陷入了长期经济萧条的泥潭之中。政府虽然采取了大量的刺激需求的政策 ,不断扩大政府财政投资以制止总需求下滑 ,但只能形成对GDP增长的短期支持 ,一旦财政支持减少 ,经济又再度崩溃。这在 1 995~ 1 996年经济的短期恢复和随后的进一步恶化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现在 ,日本的利率已接近于零 ,财政赤字高达GDP的 1 0 % ,日本企业严重依靠隐含收益和财政投资的经营方式已走到了尽头。无论是IMF的《世界经济改革》 ,还是克鲁格曼 1 999年 9月在《财富》杂志上的专论都指出 :重振日…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日本发生了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范围的泡沫经济。至今,泡沫经济破灭已过10年,但日本经济仍陷在萧条的泥沼中。如此规模的泡沫经济,如此顽固的后遗症,在世界经济周期史上都是空前的。由孙执中先生  相似文献   

11.
日本经济自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以来,就一直处于长期萧条状态。在这十多年里,日本经济的元气大伤,1990-1999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由430万亿日元增加到482万亿日元,10年总共才增长了12.1%,只相当于高速增长时期一年的增长水平。从国际比较来看,除1996年以外,日本大多数年份的经济增长率都处于发达国家中的最低水平,尤其是1998  相似文献   

12.
日本经济自进入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长期萧条状态。1990-1999年的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了12.1%,增长量只相当于高速增长时期一年的增长水平。除1996年外,日本的绝大多数年份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开始了长期的调整阶段,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日本经济停滞进一步深化。到目前为止,已出现了战后未曾有过的连续两年的负增长,消费、投资低迷,金融体制不稳定,信用收缩,复苏乏力。本文主要分析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为促使其经济走出萧条实施的经济政策及其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日本宏观经济运行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2年开始,日本经济终于走出萧条隧道,不良贷款、资产缩水和消费低迷等泡沫经济后遗症基本消除。日本目前已步入不依赖财政投资和出口的自律性复苏阶段。2005年经济复苏强劲,亮点显著,估计2006年仍将在复苏的延长线上持续正增长。但是,由于财政赤字等许多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各项改革尚未完成,日本经济未来发展仍充满挑战。  相似文献   

15.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在一片废墟之中崛起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令人拍案叫绝的“日本奇迹”,成为亚洲经济的“领头雁”,其发展势头举世瞩目。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当“新经济”的奇葩落户于美国,使美国经济如日中天之时,日本却陷入了战后最为严重的萧条,至今未见复苏的曙光。“日本问题”取代”日本奇迹“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教育如何为经济发展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二战中战败的日本,经过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便成为世界上的超级经济强国。促使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很多,然而教育的作用却是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正如日本前文部大臣永井道雄所说:“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可以举出多种原因,诸如战败后实现了设备更新;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给美国提供了军需以及国民的勤劳和储蓄习惯等等。实际上,最主要的是因为民族国家所教育出来的一亿日本人没有流向国外,而留在日本列岛,并对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确如所言,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教  相似文献   

17.
战后一度被誉为经济增长“优等生”的日本,进入九十年代后,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衰退和萧条。在九十年代的前半期,日本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只有0.6%左右,1996年虽有所好转,但增长幅度仍低于稳定增长的八十年代,而且好景不长,1997年日本经济又重陷于困境,经济发展只有0.8%的实际增长,1998年经济形势更进一步恶化,并且暴露出全面性衰退的征象。目前,日本经济持续严重恶化的势态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引发经济萧条原因的探讨成为热点,本文认为引发日本经济萧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周期性因素日本经济在8…  相似文献   

18.
杨茜 《日本问题研究》2004,(4):33-36,32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经济衰退的严峻局面。面对日趋恶化的经济形势,日本政府采取了以扩大国内需求为主要目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本文结合当前日本经济的情况,对10年来日本财政政策的效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90年代以来日本的财政政策。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财政政策的实施及其效力为摆脱经济的长期萧条,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刺激景气,这突出的表现在:一方面,日本政府在减税的同时,不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即扩张预算。税收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由1990年的27.2%下降到1999年的22.1%,后略有回升,2002年为  相似文献   

19.
1989年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便一直处于严重的萧条之中,消费和投资大大萎缩,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把利率下调至世界经济历史上的最低水平0.25%,可是经济仍没有多少起色。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称日本陷入了“流动性陷阱”。一、有关“流动性陷阱”的理论“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理论。凯恩斯在构建他的“有效需求”理论中提出了三大心理支柱之一──流动偏好。流动偏好是指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人们之所以对货币产生偏好,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者说灵活性最大的…  相似文献   

20.
日本企业中的团队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造成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根本上讲还是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增强,而这种强有力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这种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我们称之为团队精神。在日本,无论是屈指可数的大型企业还是占日本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十分注重企业团队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