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翻译单位与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翻译过程是一个涉及多种选择的复杂过程,贯穿于翻译全过程的选择集中体现在翻译单位的确立上。本文评介了翻译学界对“翻译单位”命题的研究,肯定了Rado提出的“逻辑素”观点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翻译单位的研究和确立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这对于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都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律翻译的特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语言翻译研究是翻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对翻译学体系的重要补充。法律翻译在遵守翻译普遍原则的同时,也有属于自身专业特点的特殊原则。法律翻译的特殊原则主要体现在专业性、严谨性、准确性和等效性四个方面。法律翻译特殊原则的提出,有利于提高法律翻译质量,亦有助于促进立法机关对法律翻译立法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和翻译跨学科研究的产物,本文主要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形成、发展,现状,这一理论所体现了女性主义翻译观及其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4.
法律文本的翻译原则,可谓众说纷纭。本文以前瞻式和后瞻式为视角,提出了法律术语翻译多适用后瞻式原则,而超句子层面的翻译应以前瞻式翻译原则为主。  相似文献   

5.
语篇语言学认为:语篇是语言的交际单位,是结构与意义的统一体;任何语篇均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翻译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也应当在语篇层次上进行,以保证翻译的忠实性和准确性。本文着重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角度,举例说明翻译语篇时应注意的原则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在解释公示语语言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本文列举了武汉市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出现的主要错误,探讨了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原则,分析了产生公示语汉英翻译中错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含蓄否定指形式肯定而意义否定或形式否定而意义肯定,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科学地界定其范围有助于深入研究这一语言现象。归纳、分析英语中容易令人误入歧途的含蓄否定的表现形式,探讨它们在汉英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艺术特征的总体关照下,法学翻译本身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与其他翻译在翻译艺术性上是同质的。中国当今的法学译者大部分对翻译本身,包括翻译理论与翻译技能,了解不够;在进行翻译前,很多人似乎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翻译技能训练,也缺乏翻译理论的阅读;而与翻译直接关涉的语言文化涵养与对原著的研究,很多译者似乎还难以达到法学翻译的要求。鉴于中国当下的学术环境,应使法学学术出版非商业化,提升法学论著翻译的地位,真正落实翻译校读,建立法学翻译论著出版的专家匿名审查制与法学翻译批评机制等等制度,法学译者也应自觉地进行翻译上的学习与训练,获取基本的翻译技能与翻译素养,才有可能翻译出优秀的法学译著。  相似文献   

9.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论小说翻译中人物语言的审美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形象丰满与否,直接取决于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能否准确传译人物语言便成了小说翻译的关键。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本着审美等值的原则努力再现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检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主要方法。通过翻译,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才有可能对作品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因素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区别其精华与糟粕;才有可能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作为写作的借鉴。翻译的基本要求是要把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准确地、通顺地表达出来。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一必须抓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词在活的语言中,总是跟其他的词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11.
如何对待异与同是文化视域中的翻译无法回避的难题。对于翻译实践来说,译者要有这样的文化态度,即认识到由于文化的互动发展,文化比较应该是一个客观动态的过程,从而采取适时的翻译策略。对于翻译研究来讲,论者应正确对待传统翻译理论跟西方翻译理论,着眼于理论的互动发展,避免民族性的过分张扬。  相似文献   

12.
法律英语汉译时应兼顾其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但在具体转换时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译文的可读性要求出发,应发挥译者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法律英语汉译中应在语言转换中使用归化方法;从法律英语汉译的目的、功能等角度出发,应在文化转换中使用异化方法,而异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真正的归化,从而对接受外国法律文化和丰富本土法律文化均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由直译意译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译和意译之争由来已久。有人认为应以直译为主,也有人认为应以意译为主。其实,单纯地谈直译、意译之争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更多的需要结合翻译定义、翻译标准、译者目的、译者修养、译者所处时代特征等。新时期,翻译的文化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异化、归化概念在新时期的中国发生了变化。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不失为处理翻译的好方法。贝尔的翻译观(即"概念匣子"理论),让人注意到直译与意译都不是万能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翻译法在国外的外语教学界的地位几经沉浮。随着21世纪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再次以新的目光审视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探讨在理解翻译本质并有一个合理的理论框架指导的前提下,如何适当掌握其在课堂中的运用,使其能有效促进外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提高。借鉴国外研究成果,针对中国国情,我国研究者在大学英语的教学翻译法的改革探索中,也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外语能力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译者学术背景和生活阅历的殊异,翻译政策和标准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译者的翻译行为、选材标准和翻译策略。1983年美国民间学者赤松翻译的《寒山歌诗集》,是该诗集在英语世界出现的第一个全译本。译者对于源语文本的细腻考证、散体化翻译策略的确定以及译本加注手段的运用为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传布、接受与经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文学史上的边缘诗人寒山和及其名下的那些寒山诗在国际汉学界、比较文学界和翻译界都赢得了巨大的文学名声。  相似文献   

16.
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法律移植都是与法律翻译联系在一起的。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前者是后者的结果———当一个国家希望学习、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法律时,由于是不同的语言,就必须将他国的法律先翻译为本国的语言,然后才有可能作出判断、作出评价、作出采纳与否的选择。本文以1864年翻译出版的《万国公法》为具体个案,着重解读中国近代第一次完整的法律翻译实践过程及这一实践的成果与不足,分析其对中国近现代法律翻译与移植乃至本土化运动的影响,并揭示其如何促进了中国近代翻译学、语言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Legal translation is viewed as “a category in its own right” (Weston in An English reader’s guide to the French legal system. Berg, Oxford, (1991, p. 2). It is a kind of translation of the language us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Zhao in J Transl Stud 4:28, 2000). Legal translation requires accuracy in relaying the substance of the message, while respecting the form thereof as well as the geniu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Zhao in J Transl Stud 4:19, 2000; Sarcevic in New approach to legal translation.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Hague, 1997, p. 52). As generally accepted worldwide, precision is deemed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in legal translation. With this in mind,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chiefly with the concept of how legal translation can correctly be tested in order to ensure precision and validity for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he paper will argue that the main goal of legal translation and the major criterion against which the precision of legal translation should be tested is to reproduce the same legal effect in the target text as that conveyed in the source text regardless of the method(s)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