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杀人碎尸案的一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人碎尸案往往由于案犯碎尸手段多样,抛尸地点复杂,从而增加了此类案件的尸检及侦破难度,本文通过对50例已查破的典型重、特大杀人碎尸案件作一回顾性研究,探求杀人碎尸案件的特点、尸检方法,以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文收集1996~2000年发生的已查破的50例杀人碎尸案件资料。1.2方法按杀人碎尸案的案由、受害人及罪犯基本情况以及二者关系、作案地点、碎尸工具、抛尸地点、尸块包装物等项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杀人碎尸案案由50例案中,因夫妻、情侣感情矛盾纠纷20例(40%);表4罪犯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2012年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已侦破的24例杀人碎尸案件,从被害人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死亡原因、作案动机、尸块情况、碎尸工具、抛尸情况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杀人碎尸案中,被害人以女性为主(16例),犯罪嫌疑人以男性为主(23人),熟人作案22例。死亡原因主要为机械性窒息和颅脑损伤。作案动机多为情感纠纷。碎尸块数量多在20~30块,碎尸工具均为锐器,其中家用菜刀20例。多为多处、跨区域抛尸,抛尸工具以汽车为主。结论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鉴定中,碎尸块数量多,碎尸手段复杂多样,犯罪嫌疑人职业特征难辨,抛尸距离相对较远,多有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3.
碎尸案件性质恶劣影响巨大,是各地刑侦工作重点.法医工作在碎尸案的侦破中更显得尤为重要.犯罪分子杀人碎尸后,多采取各种毁尸灭迹手段,法医常常遇到残缺不全的、不同腐败时期的碎尸块,尸检难度极大.为探讨这类案件的特点,我们将青岛地区自1985年以来发生并已侦破的10例碎尸案简要分析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远抛近埋”特征是碎尸案件(包括整尸的抛埋案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碎尸案的“远抛近埋”特征碎尸案的侦查工作重点是查找尸块、死者身源和杀人碎尸的第一现场。犯罪分子碎尸的目的通常情况有三:一是掩盖受害人的真实身份以割断与受害人的因果联系;二是便于毁尸灭迹,便于移尸抛尸;三是挠乱侦查视线和侦查方向,逃避侦查打击。通常情况下,如果尸块没有掩埋,而是被抛弃的,那么尸块现场与杀人第一现场有相对较远的空间距离;如果尸块是被掩埋的,那么尸块现场与杀人第一现场有相对较近的空间距离。  相似文献   

5.
<正>侦破杀人碎尸案件有多种途径,其中藉法医学勘验现场发现、拓展信息破案则是最重要的途径。杀人碎尸案件有杀人现场、碎尸现场、抛尸现场、移尸过程中形成的移动现场和轨迹性的现场。杀人碎尸案的现场勘验是一项以应用法医学技术为主、融汇多学科技术的庞大工程,最常参与的有痕检技术、理化检验技术、影像学技术、警犬学技术,运用和涉及的知识有医学各科、食品卫生、昆虫学、植物学、水文学、地质  相似文献   

6.
杀人碎尸案件是犯罪分子杀人后,为逃避打击或泄愤,而采取肢解尸体,抛撒、隐匿尸块等一系列犯罪手段的一种杀人案件,它是杀人案件中作案手段最为残忍的犯罪形式之一。近年来,此类案件在江苏省时有发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和影响。据统计,1991年以来,江苏省共发生杀人碎尸案44起,被犯罪分子杀死44人。江苏省公安机关历来十分重视对此类案件的侦破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先后攻克34起。对发生的现行杀人碎尸案件,特别是手段十分残忍、被害者身份特殊的案件能否及时侦破,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甚至党委政府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加强对这类犯罪侦破对策的研究,着力提高侦察业务水平和攻坚克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2000~2005年上半年发生的50例杀人碎尸案进行比较、统计、归纳,总结了碎尸案的特点和规律(见表1、2)。2000~2005年上半年发生了50例杀人碎尸案,发案数处于上升趋势,随着刑事技术手段、水平的不断提高,破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碎尸案被害人男性18例,占36%,女性32  相似文献   

8.
由于犯罪分子在杀人后,对尸体进行肢解破坏,并把尸块分别抛弃,因此,碎尸案的杀人现场、碎尸现场比较隐蔽,抛尸现场多且复杂,被害者身份不易查清,这些给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但同时也使犯罪分子暴露了更多的犯罪信息。碎尸案除具有一般凶杀案的共性外,还有其本身独有的特点。碎尸案的杀人原因由于受"杀人偿命"的刑律长期警诫,案犯一般不会铤而走险,贸然杀人,所以凶杀案必定有着重大的内在原因——即使这种原因在其他人(局外人)看来并不以为然,甚至在误杀或伤害致死的案件中也是如此。一、案犯与被害人在生活中有着密切关系□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恶劣,矛盾渐深(1)夫妻双方关系恶化(或一方有外遇),一方强烈要求离婚,另一方却因各种考虑而不愿意,于是主动要求离异的一方把  相似文献   

9.
《江淮法治》2010,(16):26-27
南陵县一对中年男女婚外情多年,不久前,两人因琐事发生矛盾纠纷,男子竞残忍地将情人杀害并碎尸掩理,南陵县警方从调查受害女子失踪入手,历经10天紧张有序的摸排,成功侦破了该起杀人碎尸案。  相似文献   

10.
<正>胸骨可为案件的法医学分析提供大量信息,尤其在颅骨、骨盆及四肢缺失的碎尸案件中更有价值[1]。笔者在1例杀人碎尸案中利用胸骨进行个体识别,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2年3月30日,长江某区段水域发现一尸块。尸块为躯干上部,高度腐败,皮肤部分缺损,胸腔脏器  相似文献   

11.
硫酸毁尸1例     
邓军虎  郑玲 《法医学杂志》1996,12(2):107-107
硫酸毁尸1例邓军虎,郑玲(西安市公安局第八处技术科,陕西710003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检察院,陕西710015)1案例1994年初,西安地区发生一起杀人碎尸毁尸案,四名案犯将受害人杀害致死,碎尸后,将碎尸放入浴缸内,加入90%浓硫酸60升。三天后,尸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杀人碎尸、抛尸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市连续几年发生了数起犯罪分子选择市中心的大型火车客运站为碎尸后抛尸地点的案件,现将5例抛尸案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案例11995年7月9日21时30分,武昌火车站清洁工在站前广场发现一黑色旅行袋无人认领,打开检查发现袋内装有一无头女性尸块,遂报警。案例21995年9月17日30分,汉口火车站民警在候车大厅发现一黑色旅行布包无人认领,检查发现包内装一无头女性尸块。案例31999年4月13日,在汉口火车站寄存室发现一电视机箱内装一女性的头、上肢及躯干;在…  相似文献   

13.
巴中刑侦工作面临的形势刑事犯罪呈高发态势、特点突出一是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残忍,暴力程度加剧。2004年1月,巴中市的爆炸、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刑事案件都比上年同期大幅上升。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二),巴州区巴州镇后坝村佛爷湾发生一起杀人碎尸案,犯罪分子将一名8岁  相似文献   

14.
绝不放过你     
第一部唐9我开始跟踪李林。我发现李林下班后并没有回他的新知楼,他在医院北面的那个胡同里还有一处平房,有点像我住的那个院子,独门独院。我记得H省的那宗悬而未破的系列杀人碎尸案,犯罪嫌疑人的目标均为20岁左右女性,奸杀后碎尸,然后分散抛尸。所抛地点大多选在城市的外环路上。刑侦技术专家们经对所抛尸体的查验,发现罪犯对尸体的肢解和切割极其专业,那应该是一个外科手术专家的杰作。五省市联席案情分析会上,大家有一个达成共识的分析:罪犯应该是一个专业技术高超的外科医生;即使没有独门独院也一定是单身一人独居一室,因为肢解尸体是…  相似文献   

15.
常晓丽 《政府法制》2010,(21):43-43
犯罪嫌疑人孙治安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自己生日之际会收到民警送的生日蛋糕。在感动之余,孙治安主动交代了自己曾两度杀人的犯罪事实。今年5月,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深入排查,成功破获“4·16”孙治安、张潇字杀人碎尸案后,专案组继续深挖余罪,近日取得重大突破,又破获1996年发生在山东省文登市的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和2003年发生在太原市的一起抢劫杀人碎尸案。  相似文献   

16.
Yu S  Shen YW  Xue AM 《法医学杂志》2008,24(1):43-46
目的总结船舶螺旋桨损伤的主要特点,探讨螺旋桨损伤的特点及形成机制,探索螺旋桨损伤与碎尸的鉴别方法。方法收集浙江省湖州地区1994─2005年尸检的100余例船舶螺旋桨损伤案例,对螺旋桨造成的损伤(擦划伤、表皮剥脱、创、骨折和全部离断创)的特点,以及衣着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常见碎尸案中使用的工具造成的断面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船舶螺旋桨损伤是高速旋转螺旋桨的巨大劈力和机械切削所造成的损伤;碎尸是人为使用锐器切割或砍击尸体。两者由于形成机理、作用力及反作用力大小不同,导致损伤断面呈现不同的特征。结论船舶螺旋桨损伤具有独特的特征,可与碎尸损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7.
<正> 杀人碎尸是作案人用某种手段将人杀死后,为了掩盖罪行毁灭罪证、便于转移,而将被害人尸体分解成若干碎块,进行隐藏、抛弃,甚至使遗体面目皆非,难以辨认。因此,正确解决这类碎尸案件中的有关法医学问题,在案件侦破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颅像重合技术是一项在碎尸、白骨化尸骨等案件对可疑失踪人同一认定中应用较广、较成熟的技术。国内运用颅像重合技术对无名尸体(骨)进行同一认定近三十年以来,在侦查破案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一起碎尸案颅像重合鉴定的错误,给我们提出了此项技术是否存在缺陷,它在同一认定中的价值究竟如何?本文作者在此进行一些探讨,与同行商榷,以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1简要案情1987年夏天,湖南省某县发生一起杀人碎尸案。经当地公安局侦查、调查及进行相关的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特别是运用颅像重合技术进行鉴定,最终认定遇害人为石某。据此开展工作,在…  相似文献   

19.
在检验鉴定无名女性尸体时,应判别死者的经产生育与否。对于新鲜的尸体一般木难,但遇到杀人碎尸、杀人焚尸、高度腐败的尸体尚是个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外的人类学家Angel(1969)、Suchry(1979)和国内法医学者张忠尧(1985,1995)、程从根(1995)等均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对女性生育可能在骨骼上留下痕迹,而对耻骨进行了观察研究。有人认为耻骨背侧的凹痕或沟是生育的证据[1],但又被某些学者否定[2、3]。除此之外,目前尚未查到鉴定碎尸、焚尸及高度腐败尸体经产生育的证据。为此,本文作者对国人东北地区20~60岁200人女性活…  相似文献   

20.
“死者”为“凶手”正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人碎尸事件 2005年6月20日,记者辗转找到滕兴善正在长沙打工的女儿滕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