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康克清:石圪节煤矿播火人李志宽,李东光从1980年赴京送审《朱德总司令在太行》书稿,到199年应邀到四川仪陇县出席朱德元帅铜像落成揭幕仪式,笔者曾三次专访从井冈山走出来的红军女杰、党和国家领导人康克清同志。专访中康大姐记忆犹新地说:"我们随八路军总部...  相似文献   

2.
朱德和康克清(上)肖遥四十七年的夫妻之情,四十七年的同志之情,她曾伴随着朱德,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直至走完人生的路途。最了解丈夫的,莫过于妻子。康克清生前谈到朱德时,十分赞赏他的品德。她动情地说:"他的最伟大的品质是他对事业的耿耿忠心,诚实正直,没有...  相似文献   

3.
崔军 《学习导报》2011,(16):53-54
1934年10月,担任红军总部直属队指导员的康克清,随着红军队伍踏上了漫漫征途。与其他女同志不同的是,康克清并没有被编在休养连,而是呆在朱德身边,负责朱德的保卫任务,甚至还一起指挥作战。  相似文献   

4.
朱德和康克清(下)肖遥新中国建立以后,朱德虽已近古稀之年,却仍然担负着党、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工作。家乡的亲属们听说朱德进北京后做了"大官",便打算结伴出川,到北京来享享清福。当他们来到重庆时,受到当时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任的刘伯承的热情接待。同时,...  相似文献   

5.
康克清同志生前身居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位,可她从不以此自居,始终把自己当作革命队伍里的普通一兵,保持着清廉的作风.康克清其父膝下无子,按当地民间风俗习惯,将侄儿康昭任过继为子.全国解放后,朱德和康克清因工作而定居北京.13岁的康昭任,稚气未脱,对祖国充满神奇幻想:“我到北京看毛主席,看天安门,到姐姐家那里上学……”父母只好写信给康克清,叫她把弟弟带到北京上学…….康克清接到信后,立即给父母回信:“我和朱老总都是共产党的干部.新中国刚刚成立,共产党刚得天下,如果把昭任弟接过来,人民群  相似文献   

6.
康克清的一生充满传奇,是艰苦奋斗、勤勉努力的一生。康克清用坚定的革命信念搭桥,用勇往向前的奋斗精神铺路,用努力不懈的态度学习再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巾帼英雄。  相似文献   

7.
朱德的夫人康克清原名康桂秀,1911年9月出生于江西万安县罗塘湾塘下村一个贫苦渔民家庭。因打鱼生活飘泊不定,康克清出生40天就做了"望郎媳"(即童养媳)。然而,这个"望郎媳"终无"郎"。后来养父养母逼迫她出嫁。那时,康克清已经懂事了。她对养父母斩钉截铁地说道:"我的婚事不要你们操心,我自己的事我自己做主。"不久,康克清远走他乡参加了革命。1926年,康克清加入共产主义青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首届女性文化研讨会部分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女报和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中国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首届女性文化研讨会,于2月28日至3月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部分妇女理论问题专家、学者及妇女工作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雷洁琼、张瑞英、马原等领导同志也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康克清同志还为大会写了祝贺信。  相似文献   

9.
1942年“三·八”妇女节,革命圣地延安的女战士在中央礼堂隆重集会。会上朱德总司令应邓颖超、康克清、彭儒等同志之邀,挥写了“中华女士豪杰”6个大字,悼念为抗日英勇牺牲的原山东军区独立师副师长曾玉。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期间,在延安王家坪八路军总部附近一个窑洞里,住着一位参加过长征、我党我军年纪最大、远近闻名的藏族女红军。这位女红军就是康克清同志和朱老总经常称呼的老妈妈板登卓(汉名杨金莲)。  相似文献   

11.
真实,才能教育人-忆康克清大姐的教导袁荻礼在朱德故居纪念馆工作期间,我数次见到一代女杰康克清大姐,很多感人的情景,至今在眼前萦回。尤其在1986年7月6日,朱老总逝世10周年时,为调整充实展厅的陈列内容,我曾拜访康大姐,这次特别使我获益匪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2.
《新长征》1994,(6)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本刊特约评论员小平同志不止一次告诫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小平同志的告诫,指出了"机遇"对"发展"的重要性。所谓机遇就是"机会",就是促进发展的有利条件。经验表明,机遇抓住了,发展就快,机遇抓不往,就要贻...  相似文献   

13.
重庆老红军     
冯建新 《红岩春秋》2011,(3):82-F0004
老红军冉秀珍(女),1920年出生,汉族,四川通江县人。13岁参加红军,1938年入党。刚参加红军分到独立团,因岁数小,转到王平总医院当护士。从川陕根据地参加长征,两过雪山草地。长征期间,曾在朱德总司令和康克清同志身边工作过。抗战时期,曾与长女李凤芝在转移途中,被日军抓进集中营,后被地下党营救脱险。  相似文献   

14.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1,(14):26-27
1954年五一节,一个“小不点”跟着朱德和康克清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观礼活动,他憨厚的样子十分招人喜欢。  相似文献   

15.
瘳质生被追认为烈士刘联祥中共西昌地下党创始人之一廖质生(又名廖文彬),1941年被敌人抓捕后失踪,一直下落不明。1993年8月,西昌市人民政府根据有关规定决定:追认廖质生同志为革命烈士。廖质生同志系四川省西昌市人,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  相似文献   

16.
人神共愤的血案──大荔县教师绑标、杀害学生案始末李仲祥十一岁的小学生董锋突然失踪,作案分子恫吓说,不交钱,就"撕票"!1993年11月19日中午,喧闹的陕西省大荔县城关镇中心小学,放学后,渐渐平静下来,校园里显得空空荡荡。12点左右,一个叫董锋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朱德从井冈山时期开始与毛泽东共事,数十年间“朱毛”并称,关系非同寻常。1959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朱德偕夫人康克清来到韶山参观。抵达韶山后,来不及休息,73岁高龄的朱老总和夫人康克清相伴相扶前往毛泽东的诞生地——上屋场参观。朱老总仔细地观看着故居的一件件文物,认真地听着讲解员的生动介绍,当他们走到毛泽东的卧室时,眼睛紧紧盯着房里的毛泽东与他母亲的那张合影,康克清感叹地说:“毛主席长得好像他母亲。”朱德深沉地说:“主席也好爱他的母亲。我从上井冈山起和主席共…  相似文献   

18.
如何体现党史工作存在的价值?──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传华一席谈1993年11月29日上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传华同志到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与部分同志座谈。李传华同志是四川人,他"回家"来看望"家里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他同"家里人"就当前...  相似文献   

19.
长征中。康克清跟朱德一起饱经忧患 作为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妻子,康克清并不是凭借总司令的权威而显赫起来的。从童养媳到红军战士.再到红军总司令部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红军学校女子义勇队队长,红军总部交通大队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她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她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的长征。长征中,她曾担任红军总司令部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后为红四方面军党校党总支书记。  相似文献   

20.
1959年夏季的一天,朱德同志皆同夫人康克清驱车到小天池,然后两人戴着草帽,拄着拐棍,顶着烈日,徒步爬上小天池山顶。山顶有一座俗称喇嘛塔的诺那塔,形若藻瓶白塔,矗立在山顶上,直插云霄,神奇壮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