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清算在实践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法律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清算法律规定不完善,出现了大量的无法可依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清算所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外商投资企业的清算在外经贸工作中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有很多方面值得探讨。笔者在处理一些外商投资企业普通清算案时,发现外商投资企业在清算时适用法律及进行普通清算时是否应当由企业权力机构组织成立清算委员会等问题上,存在着不少分歧。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孙南申 《河北法学》2006,24(1):31-35
财产清算是外商投资企业发生解散或终止情况后一个法定程序.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外商投资企业终止或解散时,都必须依法进行财产清算,以清偿债务、处理资产,维护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近年来的外资实践中,有大量外商投资企业因各种原因解散或终止后,并未能进入正常清算程序,因而面临着清算财产分配、清算主体确定、清算争议解决以及清算判决执行等问题.将从清算原因、清算组织、清算程序和司法审查等方面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何悦 《天津律师》2006,(3):53-54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下称《办法》,1996/6/15国务院批准,1996/7/9实施)是目前我国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进行一般清算和特别清算的依据。但是,由于该《办法》颁布时间较早,目前的实际做法与《办法》相差甚远。因此,笔者建议尽快修改《办法》。具体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我国的投资逐年上升,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的涉外司法实践表明,虽有大量外商投资企业因各种原因解散或终止,但并未能进入正常清算程序,因而面临着清算财产的分配、清算主体确定、清算争议解决以及清算判决的执行等问题。笔者就外商投资企业解散与清算所依据的法律渊源、外商投资企业解散与清算的特点、外商投资企业解散与清算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外商投资企业的清算分为普通清算和特别清算。根据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的规定,进入清算的外商投资企业,由于不能自行组织清算委员会,或者依照普通清算的规定进行清算出现严重障碍.企业董事会等企业权力机构、中外投资者或者债权人可以向企业审批机关申请进行特别清算。此外,被依法责令关闭而解散的企业,按照规定也应该进行特别清算。特别清算与普通清算相比,遇到的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强制清算管理人,是当前律师业务拓展的新方向。在该业务中,接管被清算企业是第一个重要的步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此次强制清算能否顺利进行或者被认定为无法清算或无法完全清算。律师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当注意执业风险.并依法履行作为管理人的相应职权。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到2003年底,我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达到465277个,其中中外合资企业约占40%。因此,中外合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而提前进行解散、清算的中外合资企业亦为数不少。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现商务部)根据《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对外商投资企业解散与清算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黄惠芳 《法制与社会》2011,(28):254-255,26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高速发展,企业在入市时的审批机制已经比较完善,但对于企业退市行为如何规制是回前理论界和实务界较为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刑法中增设清算不作为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在我国刑法中增设清算不作为罪的建议,以期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内部重组与破产清算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文章从国有企业清算注销的原因和种类出发,分析企业清算注销的主要流程,对清算决定阶段、清算过程以及产权注销的相关流程进行详细说明,并介绍了国有企业清算的主要内容和审计控制重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孔明  王昕 《中国律师》2007,(4):71-73
我国《民法通则》、《公司法》、外商投资的三部法律、《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公司清算作了一定程度的规定,但实践中,许多公司在停业、歇业、经营期满、被撤销、吊销营业执照时.往往根本不组织清算,不合法的退出市场,造成公司债权人利益被损害、公司资产无法清偿债务、劳动者权益被侵害的后果,不仅降低了市场的效率,而且严重危害市场交易安全。笔者以为,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主体主观上恶意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南于客观上现行制度的不完善所致。为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构建诚信社会,应当完善公司清算制度。  相似文献   

12.
李宏 《律师世界》2002,(4):24-25
清算是公司、企业主体消灭时必经的程序,在现有法律体系中,对其规制主要是通过《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等法律来完成的。但本人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债权人申请房地产企业破产的案件呈上升趋势。不过,由于2007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新破产法)相关规定过于原则,缺乏针对性规定,使得人民法院在审理房地产公司破产案件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笔者拟结合法院审理房地产公司破产清算案的具体实践,就此作一粗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金融企业破产清算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而其中的职工安置问题因为政策性强,事关企业安定、社会稳定,是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最难、最复杂的工作之一。鉴于与新《破产法》相配套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尚未出台,职工安置工作在法律依据、实践操作中面临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公司清算是指公司解散后,了结公司业务,清理公司财产,清收债权和清偿债务,分配公司剩余财产的行为和程序。公司解散后应依法清算方可终止,但在实践中,公司解散后不进行清算、或者违反法定程序清算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此诉诸法院请求司法强制清算的案件越来越多。由于我国公司法关于法院强制清算方面的规  相似文献   

16.
《法庭内外》2008,(4):55-55
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小汤山法庭在开展调解工作中,总结出了调解工作6种方法。 一是庭前单方调解法。此方法主要用于处理法律关系较为简单,但积怨较深的家庭纠纷和相邻纠纷,即承办法官在首次开庭前,根据案件的性质和情况单独对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通过推心置腹的思想疏导和依法调解,避免矛盾激化。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省《关于如何处理经营期限届满后不进行清算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请示》([2000]第18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限届满,应依照《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进行清算。清算报经企业权力机构确认、审批  相似文献   

18.
正去年12月22日,备受关注的闽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闽发证券")破产清算案件在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标志着闽发证券破产案件落下了帷幕。2008年7月18日,福州中院受理了闽发证券破产清算案件,案件涉及6个破产企业和48个关联公司的清算,衍生诉讼案件多达1551件,各类清算标的总和超过300亿元,法律关系错综复杂,疑难问题盘根错节,清算工作涉及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在最高人民法院和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福州中院以及闽发证券的管理人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共清查出账外资产41亿元,清偿率从立案前预计的15%-20%,大幅度提升到了63%,远远超出债权人的预期,挽回了债权人巨额经济损失。"闽发证券破产案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券商破产史上的里程碑!"有关法学专家这样评价。  相似文献   

19.
公司法司法解释(二)针对公司解散和公司清算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有关公司强制清算案件中的管辖、当事人地位、申请费用收取等方面问题,仍然存在不明确之处。本文针对上述实务问题进行了探讨,力求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有助于公司强制清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黄继 《法制与社会》2012,(10):87-88
中外合资企业的清算和解散,是外资退出中国市场时无法回避的命题。在当前重外资引进而忽视外资退出的大环境下,针对中外合资企业的清算和解散方面的法律规定尚不完善,因此,很多合资企业在实施清算时就会陷入僵局。本文对合资企业清算和解散过程中涉及到的诉讼请求权、司法裁判权等问题结合现行法律制度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如何充分利用公司章程、避免僵局的出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