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大研究》2000,(3):39-39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情分析室主任胡鞍钢说,改革初期,西北地区人均GDP均高于福建人均GDP水平,其中青海人均GDP水平高于广东人均GDP水平,但是1998年广东和福建人均GDP相当于西北各省区人均GDP的1.7—3.5倍。资本投入增长率的差异性并不是造成各地区经济增长率差异性惟一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时事报告》2014,(4):4-4
谈经济增长:我们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左右嘛,就是有弹性的,高一点,低一点,我们是有容忍度的。至于你说可以接受的下限是什么,那就是这个GDP增速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合理增长。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  相似文献   

3.
GDP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GDP的增长,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但中国经济发展至今,如果还是仅仅以GDP作为经济发展的标志,而忽略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4.
声音     
《创造》2008,(7):17-17
“我们要树立一种理念,不能唯GDP论英雄,一定不要做GDP的奴隶。衡量我们的工作是否真正取得实效,不仅要看GDP增长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标准。经济发展中最实在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分配收入、财政收入三个指标,我们要多做有利于子孙后代的事,多做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事,多做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事,不要被GDP所累,不能靠牺牲资源环境来求得一时的发展,靠私挖乱采、浓烟滚滚来加快GDP速度,靠牺牲群众利益来保GDP进度。”  相似文献   

5.
《时事报告》2006,(4):8-8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中国应当实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GDP核算方式,将发展中涉及的自然和社会成本都考虑进去。他说,可持续发展有双重含义:一是自然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社会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到现在为止,绿色GDP核算只涉及了自然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即绿色GDP等于GDP减掉环境损害成本、减掉自然资源的净消耗量。  相似文献   

6.
“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有可能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尽管近期对中国GDP超日的“批评”甚是激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讲出的这个“天文”数字,仍然令人猝不及防。这意味着,按目前的汇价,到2020年前后,中国GDP将相当于当期美国GDP总规模的水平,人均GDP由现在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提高到五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7.
胡艺 《人大论坛》2011,(3):46-46
随着2011年地方“两会”的渐次闭幕,各地2010年的GDP“成绩单”也陆续浮出水面。/-AGDP增速来看,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区市GDP增速达到两位数,其中有29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增速。去年全国31省市GDP加总之和为43.0038万亿元,而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GDP为39.7983亿元,二者相差3.27万亿元。(...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GDP和GNH的关系 事实上,快乐与幸福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与终极目的。GDP增长只是满足人们幸福生活的手段之一。这是GDP与幸福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在经济学上快乐是终极价值,GDP是工具价值。GDP增长最终是要以是否有利于人们的快乐幸福生活为终极价值与目的来进行衡量的。  相似文献   

9.
南雁 《中国减灾》2001,11(4):24-25
9·11恐怖袭击影响波及全球经济,美国经济中心遭受严重打击。美国GDP以9万亿美元金刚之尊,占全世界GDP的28%,全世界GDP30万亿美元,而美国中部地区的纽约、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则占美国GDP的16%,该地区的经济活动和消费者信心都遭到沉重打击。200年来美国曾经历过17次危机,9·11此属历史之最。  相似文献   

10.
群众 声音     
《群众》2011,(8):1-1
一定程度上讲,国民对GDP的冷漠,或许与GDP指数本身的局限有关。套用美国前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的话说,GDP既不表现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没有反映社会的教育质量;既不代表文采的优美,也不体现家庭的和谐;既不证明辩论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从GDP到人类发展指数HD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都知道GDP,它是一年中全国人民所创造的财富总量,用元表示。一个国家富不富,就看GDP。世界上有穷国和富国,就是拿人均GDP做标准来划分的。我国改革三十年的成就主要表现为GDP的巨大增长。由于财富生产的巨大增长,我国已经今非昔比了,国力极大地增强,生活极大地改善。财富是什么,它是指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能力。国家财富的增加意味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所以GDP非常重要。所谓发展是硬道理,主要就是指财富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人们渴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富裕,在很多人看来,GDP即国内生产总值越高,给社会带来的收益就越大。其实不然。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发生了洪灾,就要修堤坝.这就造成投资的增加和堤坝修建人员收入的增加,GDP数据也随之增加;环境污染导致病人增多,医疗产业便随之发展,GDP也跟着增加。  相似文献   

13.
西部经济大发展。首先须从关注人才开始近十几年来,我国东西部的差距越拉越大.问题的焦点是人才资源培养、开发和引用赶不上。来自权威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改革初期,西北5个省区人均GDP都高于福建,其中青海人均GDP水平高于广东;但是1998年广东和福建人均GDP却相当于西北各省区人均GDP的1.7-3.5倍。  相似文献   

14.
赵晓 《时事报告》2004,(6):4-10
GDP,一个世界通用的经济统计方式,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及其景气周期的最重要依据,也是各国确定国家战略目标以及制定相应财政、金融政策的重要依据。近20年来,GDP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但GDP不是万能的,它既不能衡量社会成本,也不能衡量效益、效率和质量,更不会自发地解决一切社会问题。从注重GDP增长到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时事报告》2011,(12):7-7
据瑞士联合银行分析,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它将在第一年蒙受其GDP四至五成的经济损失,此后几年每年的损失将相当于GDP的15%。而退出的当年,  相似文献   

16.
“有了GDP,到哪儿都神气。”最大限度地提速GDP,曾是部分地区追求的目标。近期,各地人代会陆续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部分地区调低GDP增速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转型,强调发展质量,关注民众“幸福”;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营造民主、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7.
唐钧 《同舟共进》2013,(2):25-25
世界银行在近期发表的一个报告中指出:2008年中国居民工资收入占GDP的比例只有48%,“这个数据是过低了”。此前,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一个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居民工资占GDP份额,在1995-2006年间从59%逐年下降到47%;而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劳动报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18.
每到年底年初,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习惯于以GDP的增长显示其经济实力,而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地区像中国那样在乎GDP。GDP这三个字母,成了中国经济的第一指标,似乎也成了欢乐祥和的重要调味品,往往在年终时节更能挑动国人的神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发展质量,保护环境,中国放慢了经济增长速度。而随着中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大,如今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其GDP绝对值与往昔也不可同日而语。比如2013年GDP增长7.7%,看似明显低于2009年9.2%的增速,但实际上,2013年GDP增长的绝对值约5万亿,而2009年增长的绝对值只有约2。7万亿。  相似文献   

20.
捕风捉影     
《干部人事月报》2011,(9):64-64
内地各省份国内生产总值质量排行 中国科学院日前首次发布了中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质量内涵与排序报告,北京位于中国各地区GDP质量排行的第一位,上海、浙江、天津和江苏分列中国各地区GDP质量排行榜的第二到第五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