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弼时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从1940年初到1947年初,他在延安工作、生活了七年时间。在这段时期,任弼时襄助毛泽东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直接参与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负责调整机构,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参与领导延安整风运动,筹备与主持党的七大,指导重建青年团,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1940年3月26日,任弼时结束了在共产国际近两年的工作,与周恩来、邓颖超、蔡畅、陈琮英等人一起回到延安。当时延安形势危急,党内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周恩来、任弼时等人的归来让毛泽东倍感欣慰。由于此前的工作成绩与能力,任弼时很快被委以重任。1940年五六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任弼时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虽然决定没有立即公布,但此后他便开始履行中共中央秘书长的职责。194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正式宣布了对任弼时的任命。此后,任弼时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务,但中共中央秘书长的职务一直没有卸任.直至1949年因病休养。  相似文献   

3.
1946年11月,任弼时的长女任远志、次去任远征从湖南老家来到在延安工作的父母身边。不久,远志进了延安中学,远征进了“抗小”。延安中学和“抗小”离任弼时住地不远,她们回家吃住都很方便,可是任弼时不同意。他说:“还是让她们住在学校里好,可以得到锻炼,学会独立生活。”任弼时让她们住在学校,吃延安当时规定的三种伙食标准中的最低档──大灶。由于远志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初到黄土高原,生活不习惯,水土不服,入学不久就病了。延安中学及时通知了家里,任弼时也知道了,可是他既没有来接,也没派人来看。远志吃不下饭,同学们…  相似文献   

4.
正1940年2月,任弼时在莫斯科时,共产国际机要处交给他两套机要密码。回延安后,任弼时即筹建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同共产国际的电信联系工作。这个机构对外称"农村工作部",又叫"农委"。11月,农委正式开始工作。从此,中共中央同莫斯科建立了非常可靠的空中联络,但只有毛主席一人有权使用。1943年5月共产国际解散,电台工作就结束了,资料交给了中央机要局,1944年"农委"亦被撤销。1946年初,  相似文献   

5.
一 1940年 3月 26日,任弼时和 周 恩来 一 起 从莫 斯 科回 到 延安。毛泽东、李富春、蔡畅等中央 领 导同 志 出 席欢 迎 大会 。 到延安后,任弼时参加了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1941年 9月 ,任 弼时 被任命 为 中共 中 央 秘书 长 ,负 责 中央 书 记处 的 日 常工 作 ,并 主  相似文献   

6.
正任弼时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红军和八路军的卓越领导者。1937年9月,任弼时与朱德、彭德怀率八路军三个师开赴华北前线对日作战,1938年2月返回延安,在抗日前线工作了5个月。任弼时作为中央军委前方分会(又称华北分会)常务委员、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开赴华北战场后的群众工作、友军工作、敌军工作和军队自身的政治工作,都是他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本文对任弼时在抗日前线履行职责中取得的卓越  相似文献   

7.
<正>1938年3月5日清晨,一辆卡车从延安南门驶出,向西安进发,车里坐着任弼时夫妇。化名陈林的任弼时,将转道兰州、新疆,前往莫斯科,肩负着与共产国际联络和交涉的重任,开启他的红色使者之旅。勇挑重担维护核心为什么在全国性抗战爆发后如此残酷紧张的情况下,派正在前线工作的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去莫斯科呢?这是因为1937年11月29日王明从莫斯科回到延安,以“共产国际代表”自居。  相似文献   

8.
党兴 《奋斗》2014,(4):69-69
正任弼时同志作为中国共青团早期领导人和中国青年的卓越导师,他的一生与中国青年运动和中国共青团密切相关。哈尔滨民主青年联盟就是根据任弼时同志在延安作出的关于东北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从延安到西柏坡以后,毛泽东与周恩来、任弼时住一块。毛泽东住的东面是任弼时,再隔一个过道就是周恩来。当时,除毛泽东外,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中央首长都还没有配备警卫班,外出时只有卫士跟随。对此,毛泽东向我们警卫班的战士讲过这样的话:“如果谁看见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外出,你们谁就主动跟着去负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任弼时对党的纯洁性建设的贡献,在实践上体现在他与张国焘分裂党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协助毛泽东领导延安整风运动,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在理论上体现在他对党性问题和肃清军阀主义、官僚主义倾向作了系统论述,对党的纯洁性建设作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任弼时与转战陕北中的电讯工作罗青长1947年3月,党中央从延安撤出后成立了中央前委、中央后委和中央工委。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组成的中央前委,肩负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重任。前委留在敌情严重、条件艰苦的陕北,在十倍...  相似文献   

12.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延安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随后,党中央决定,由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委去晋察冀开展工作,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的前委、叶剑英、杨尚昆组成的后委遥相呼应。我当时在中央军  相似文献   

13.
正任弼时(1904-1950),原名任培国,湖南湘阴(今属汨罗市)人,1920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组织家。任弼时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是全党学习的楷模。周恩来号召纪念、学习  相似文献   

14.
任作民是任弼时的堂兄 ,1899年9月出生于湖南湘阴县塾塘乡(今汨罗市弼时镇)上桑冲。1920年4月 ,他与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罗亦农等湖南青年一道赴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 ,1925年回国后在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 ,先后担任过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长、山东省委书记等职 ,两次被捕入狱 ,度过了近7年的铁窗生涯。抗战爆发后被党营救出狱 ,任湖南特委书记、省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组织部长等职。1939年底奉党中央电召赴延安 ,任西北局秘书长。1942年2月在延安病逝 ,毛泽东亲自为他的墓碑题写了碑文。今年是…  相似文献   

15.
彭飞 《党史纵览》2004,(4):18-22
20世纪30年代末,延安是进步青年和左翼知识分子向往的革命圣地.各地青年和进步人士激情满怀,或孤胆上路或拖家带口,形成了奔赴延安的滚滚热潮.至1943年12月底,"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就文化程度而言,初中以上71%,其中高中以上19%、高中21%、初中31%,初中以下约30%."(任弼时语)当时延安的知识分子在地域上主要有三个来源:大后方、沦陷区和根据地.这三类知识分子被毛泽东形象而笼统地归纳为"上海亭子间的队伍和山上的队伍".  相似文献   

16.
任弼时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全党享有崇高的声誉。从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他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栉风沐雨,转战于陕北的山山水水,“在世界上最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周恩来语)。毛泽东在回忆一生中他最辉煌最得意的解放战争时也曾说:“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发现刘胡兰是个好典型1947年3月11日上午,在美军观察组和外国记者刚刚撤离不久,国民党空军就对延安狂轰滥炸。13日,胡宗南以15个旅的兵力,分两路向延安进攻。人民解放军在历时7天的保卫战给敌人大量杀…  相似文献   

17.
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纯洁党内生活的一剂良药。任弼时始终强调自我批评对每个党员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自我批评,为党内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作出了表率。以总结湘赣苏区的工作为例,任弼时在湘赣工作座谈会上坦率的实事求是的发言,使到会同志很受感动。在革命生涯中,任弼时也有过缺点和失误,他对此并不讳言,而且不断严格解剖自己、警戒自己,督促自己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改正错误,改进工作。延安整风期间,他曾多次对自己在"左"倾路线影响下所犯的错误作自我批评。任弼时还总结出许多好的开展自我批评的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今天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孟东 《世纪风采》2006,(2):7-11
2003年5月的最后一天,老红军女战士、延安时期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以102岁高龄告别人世。在革命的道路上,任弼时夫妇相携相扶,风雨同舟,甘苦共尝。堪称革命夫妻、爱情楷模。叶剑英元帅称赞任弼时是党和人民的“骆驼”,毛泽东主席则赞扬陈琮英是“革命的贤妻良母”,两位伟人的评价可谓贴切。  相似文献   

19.
1946年7月21日,晋绥根据地创始人、八路军120师政委、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关向应因肺病在延安逝世,年仅44岁。 噩耗传来,晋绥500万人民缠黑纱一周致哀,延安 《解放日报》发表中共中央讣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彭  相似文献   

20.
林木 《党史博览》2012,(5):2+57-F0002,F0003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圣地延安成为进步知识青年和著名文化人士向往的地方。任弼时曾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抗战开始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有4万余人。其中,文艺工作者占相当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