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马庄村考察时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张家港市塘桥镇近10多年来,深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镇带村、镇村联创,推动全域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和文明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3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在几任村委班子的集体决策下,马庄村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入手,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抓出了农民的精气神、抓出了乡村好风尚,也抓  相似文献   

3.
张志  张冰 《小康》2018,(15)
正马庄村有三宝:乐团、香包、婆媳好。经过30多年的探索,马庄形成了"文化立村、文化兴村"的发展思路,在"新乡土时代"里,交出了一份有特色的完美答卷。五一小长假,在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畔的马庄村,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贾汪视察,对马庄村的基层党组织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如今的马庄村,旅游知名度大大提高,客流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核心在于要让广大农民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通过发掘优秀农耕文化、传承民俗文化、培育农村公共文化、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实现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从而引领乡村振兴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指向和力量枢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精神力量振兴必当先行。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入关键时期,要认识到文化对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魂化人"的作用,让红色革命文化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精神支撑,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醒村民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中央政府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除了消极地救济乡村之外,更要紧的还在积极地创造新文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先行者梁漱溟似乎早就拿捏到了乡村振兴的命脉——乡村振兴不单单是物质层面的救助与重建,更重要的是人和其内在精神文化的振兴!人的"形而上"是一种"精神的真实",所以,人无论身处市井或是乡村,倘若无法寻求到存在的意义,必当沦入存在的虚妄和盲动。无数哲人都指出: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我市召开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会议指出,全市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齐心协力谱写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实现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引入"家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家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努力探寻乡村振兴战略下"家文化"建设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强化党建引领。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视察,对马庄村基层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并对马庄村的乡村振兴提出殷切期望。在潘安湖神农码头,习近平总书记夸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了。近年来,贾汪区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坚定不移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贯彻新发展理念样板区建设,围绕“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旅游旺区、文明兴区”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发展,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但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从调研情况看,乡村文化振兴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一些地区乡村文化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乡村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未能"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12.
《今日海南》2023,(2):30-32
<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和内在要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2022年,省乡村振兴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文明办的悉心指导下,扎实做好“12345”文章,深化拓展精神文明成果,全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的乡村振兴样板,取得显著成效,被命名为第四批“创建文明单位示范点”。坚守“一条主线”,坚定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8,(2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徐州市马庄村开展视察调研时,对马庄村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效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对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扎实开展"强化五个基本、建强组织体系"行动,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攻坚精准脱贫、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政治自觉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7,(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近年来,盐城市大丰区恒北村通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改善,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先后获得了"全  相似文献   

15.
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面临文化公共服务落后、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主流文化日渐式微等问题。对此,我们应在农村文化发展中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力量"凝聚枢"和发展"风向标"。乡村振兴,文化要先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在充分审视历史经验和认清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重建乡村文化生态,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添智献力。  相似文献   

17.
正人才是带动城乡市场、资金、信息、技术和理念等方面密切联动、深度融合的重要因素。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服务,推动人才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心无旁骛投入乡村振兴火热实践,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拧紧思想建设"总开关",使人才沉得下心。做好乡村振兴人才服务既要有物质层面的待遇,更要有精神层面的关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下沉人才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重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钉钉子精神锐意攻坚。要营造"尊重人才、礼敬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8.
光华 《群众》2023,(6):10-11
<正>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中组部、中宣部等国家八部门《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部署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张清林 《桂海论丛》2021,37(2):108-113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新时代语境中,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诉求包括:激活乡村文化的生命活力;推动乡村文化的新陈代谢;为乡村振兴战略固本铸魂;满足乡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文化强国夯实根基。振兴乡村文化,一要构建政府、文化工作者和乡民“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二要构建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三要构建乡村旅游、文化市场培育和文化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四要构建家风文化、乡俗文化与新时代公民道德为一体的文化建设机制;五要构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的文化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脱贫攻坚精神就是"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就是要激发乡村振兴主体的内生动力,利用丰富的乡村本土特色资源,发展内源式的乡村产业,为乡村振兴加强经济保障,筑牢物质保障和民生保障之基,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