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及和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新的名词,但探究其本质,其正是以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为基础而形成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谈,而是有一条清晰的现实路径。可以预见,在文化与经济互动融合的进程中,文化自信将成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中国梦的新型引擎。  相似文献   

2.
宇文利 《前线》2017,(3):43-48
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和表征,增强文化自信与激扬民族精神同频共振、互促共生。中国的历史表明,大凡文化繁荣昌盛、文化自信张扬之时,民族精神必然也是高昂的。在当代中国,重建国人的文化自信需要在传承和提振中华民族精神中明确目标、把握特质和促进以文化人,积蓄并转化民族精神为文化自信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沈伟鹏  王晓云 《先锋》2023,(11):11-14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顾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重要的理论时刻,我们充分感受到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的内涵和思想的深邃。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科学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4.
<正>一、"中国梦"的文化意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全球崛起。然而,经济崛起的同时,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还有待提升。中国主流媒体的国内传播力较强,但国际传播力较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国梦",不仅应体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还应体现文化自信。中国需要积极进行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的积累和创新,通过经济崛起与文化创新共同提升中国新世纪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5.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进入了新时代。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最深厚、最持久的自信。"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审视前进路上的机遇与挑战,这具体表现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这三大方面对坚定文化自信带来的深刻影响。只有全面辩证地把握这些深刻影响,我们才能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增强问题意识,有针对性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而以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无疑能够不断建立起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进一步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不断涌现、理论体系的完备成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最显著标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愈益高扬、更加坚定。这种理论自信根植于改革开放实践提供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体现于对改革开放时代课题的创造性探索和回答,彰显于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陈曙光在2016年第4期《求是》撰文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物质上要强大,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也要自觉、自信、自强。价值观上的自觉、自信、自强,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根本标志。每个国家,现代化是相似的,却各有各的现代性。中国的现代化貌似"很西  相似文献   

9.
40年沐风栉雨,40年砥砺前行,40年成就辉煌,40年经验珍贵。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顽强意志和一往无前的魄力,开新局于新的伟大革命,中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改革开放的时代意蕴就在于: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根植于中国革命自信,闽西中央苏区是中国革命自信的重要思想源头。闽西革命史上的自信精神在光辉历程中塑造,它源于真理、信仰、实践、教育与传播力量的合力。闽西革命史上自信精神启示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政治建军原则,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强大战略支撑;要坚持推动文化繁荣和理论创新,为民族复兴提供扎实思想基础和牢固思想保证;要坚持牢记党的初心,坚持完善国家治理,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平台。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为什么会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其原因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来找寻答案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中华文明孕育发展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有助于形成具有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主体文化。中华民族长期高度发达的文化,有助于形成强大文化定力和文化自信。正是由于这种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让包容性成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仲呈祥 《前线》2017,(2):39-42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就是要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充满自信,就是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自信。本文论及的主要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充满自信,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国际要闻 ○11月12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29届大会通过《当代人对后代人责任的宣言》,反对用克隆技术繁殖人。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内涵和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  相似文献   

15.
正自信需要洗礼才愈发坚定,正如宝剑经历打磨才愈发锋利。1949年,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新中国的自信顶天立地;1978年,改革开放按下"启动键",人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新时期的自信慷慨激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日益强盛起来,新时代的自信大气从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一场大难,却也使我们的自信得到深刻的洗礼。中国有理由更加自信,也必须更加坚定自信。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20,(1)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深层、更广泛、更基础的自信,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之上,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之中;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文化自信是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7.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的历史结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过程中,继"三个自信"以来提出的重大命题。文化来源于历史,文化自信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文化的集中表达就是价值观的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高度体现了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不是空穴来风,它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红色革命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的提出对于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自信,这种自信源自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实践性和强大生命力的自信。《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不断激励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20.
孙大光 《党建》2023,(6):13-16
<正>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举行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深刻阐明了陕西在新征程上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给全省上下以极强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奋斗感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