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反动势力不顧日本人民的反对,决定在1960年1月中旬签訂新的日美軍事同盟条約。这一决定引起了日本各阶層人民的極大憤怒。反对日美軍事同盟的斗爭有了新的高漲。目前,这一斗爭的規模正在不断扩大中。日本政府的官員一再辯解說,这个条約是防御性的。但是,从条約的內容和日本政府最近一系列的活动来看,这个条約不但不是防御性的,恰恰相反,它使日本成为美国侵略亞洲的主要帮凶和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日本外务相藤山爱一郎于1959年11月10日在众議院解釋新条約所适用的地区——“远东”的  相似文献   

2.
日美两国悍然締結新的軍事同盟条約 1月19日,日本首相岸信介同美国国务卿赫脫不顧日本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坚决反对,在华盛頓签訂了蓄謀巳久的新的日美“安全条約”,即“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約”。这条約从1958年10月4日起到今年1月6日止,談判一年多,最后达成协議。1月16日早晨,岸信介这个卖国首相在一片抗議和憤怒声中,在几千武装警察保护下,狼狽地由东京溜往美国去签字画押。这个新的侵略性軍事同盟条約由序言和十項条款組成,有效期限十年。附屬于新条約的还有  相似文献   

3.
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岸信介政府,不顧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国和苏联的一再警告以及亞洲和其他各国人民的譴責,正在加紧进行修改日美“安全条約”。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侵略性的美日軍事同盟,不惜把日本拖入一場原子战爭的灾难,以便繼續推行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爭政策和  相似文献   

4.
自从岸信介集团不顧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在美帝国主义指使下徹底撕毁資产阶級民主的假面具,于5月19日午夜,悍然使用暴力控制众議院强行“通过”了侵略性的日美軍事同盟条約,并單独决定延長国会会期五十天以后,6月21日晚又以卑鄙的手法在內閣会議上“批准”了新日美安全条約,并在23日与美国駐日大使偷偷地互  相似文献   

5.
以反对修改和要求廢除日美“安全条約”为中心,日本人民保衛和平、反对核武装、要求禁止原子彈、氫彈的斗爭,在8月份,即在日本投降十四周年的前夕,又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8月6日,日本各地一百多万人民展开了反对修改日美“安全条約”第五次全国統一行动。在东京六万多人举行的中央大会上,通过决議,反对修改日美“安全条約”,并要求阻止用原子武器武装日本軍队,主張打倒推行危險政策的岸  相似文献   

6.
国际裁軍談判由于美国的破坏,已經中断了两年。在苏联不懈的努力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下,美国才被迫同意恢复裁軍談判。3月15日,在日內瓦开幕的东西方十国(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馬尼亞、保加利亞、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裁軍会議共进行一个多月。会議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絲毫沒有改变过去的立場,根本无意裁軍。目前双方非正式商定談判自4月29日休会到6月7日。苏联主張十国裁軍会議应討論全面徹底的裁軍間題和制定全面徹底裁軍条約,但是以美国为  相似文献   

7.
5月19日深夜,日本国会众議院演出了一場全武行,岸信介政府为要强行通过日美軍事同盟条約,竟调动了五百名警察冲进国会,将反对党議員全部架走,然后由清一色的自由民主党议員,举手通过了这个卖国条約。岸信介的这一暴行,得到了它的美国主子的誇奖。美国国务院發言人怀特在19日的記者招待会上,表示对岸信介集团批准这个条約感到满意,美国副国务卿狄龙  相似文献   

8.
在美帝國主义和尼赫魯政府支持下的英帝國主义的“馬來西亞”陰謀的全部陰險醜惡面目,已經暴露出來。自从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联邦”强行建立以來,它已經變成一个龐大的警察國家、帝國主义的一个兵营,事实上已經成为向亞洲人民進行侵略和战爭的前哨基地。帝國主义对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軍事威脅加强了,每天都从海上、地面和空中对印度尼西亞國土——特別是沿苏門答臘一帶、婆罗洲同印度尼西亞交界地区和廖島,進行軍事挑釁。在婆罗洲各地英  相似文献   

9.
1月24日,緬甸联邦总理奈溫将軍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請,来到我国进行友好訪問和会談,双方并于1月28日签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緬甸联邦之間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緬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問題的协定”。中緬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約和边界問題协定的签訂,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說的,“标志着我們两国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条約和协定的签訂为亞洲各国的友好合作和睦邻相处創造了新的范例,亞洲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也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从而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中緬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約是新中国同东南亞民族主义国家签訂的第一个和平条約。在这个条約的序言里,中緬两国把它們共同倡議的和平共处五項原則用条約形式固定下来。这个条約共有六項条款。条約第一条規定:締約双方承認和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日美締結新“安全”条約,美帝国主义对日本經济的控制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日美“安全”条約第二条規定“日美两国将設法消除在它們国际經济政策中的矛盾,并且将鼓励两国之間的經济合作”。战后日本壟断資本是在美帝国主义一手扶植下恢复和發展起来的,現在仍在紧紧依附于美国。日美壟断資本相互勾結,相互利用,共同进行侵略与扩張,这是当前主  相似文献   

11.
复活日本軍国主义是日美反动派的共同政策。美帝国主义想把日本作为它在远东發动侵略战爭的工具和进攻中苏的軍事基地,日本壟断資本集团,也指望依靠美国,实現其潜在的帝国主义野心。两者就在这样“同床异梦”的合作下,积極复活日本軍国主义。代表日本壟断資本利益和  相似文献   

12.
美國总統肯尼迪1963年4月24日在華盛頓同馬來亞联合邦“付总理”拉扎克会談时,重申他对“馬來西亞”計划的支持,这証 实了美帝國主义及其东南亞条約組織的同伙們的意圖,是要利用“馬來西亞”作为当前对东南亞挑釁的一部分。老撾的紧張局势同“馬来西亚”一脈相連 在美國授意下策动出來的老撾緊張局势的重演,是1963年4月3日在巴黎举行的半年一度的东南亞条約組織第18次軍事顧問会議,和4月8日举行的东南亞条約組織部長理事会会議的  相似文献   

13.
阿卜杜勒·拉赫曼及其在馬來亞的統治集团,在作为英帝國主义的走狗的同时,經过好几年同美帝國主义私下勾結,现在已經暴露出他們是美帝國主义在东南亞的头号代理人了。这就是拉赫曼在同美國官員經过三天会談之后,于1964年7月25日在華盛頓同約翰遜政府簽訂的协議的实質。美國毫不隱諱地同意要支持英國制造的“馬來西亞”陰謀的实現,要訓練拉赫曼的傀儡軍隊,并供应拉赫曼集团在其反对北加里曼丹政府和印度尼西亞政府的骯髒战爭中可能时刻需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东南条約組織是其美国組織者們为了縮小廣大的东亞和平地区,另建一个殖民地战爭地区釆和它对立,並把它作为殖民主义列强的主要工具而組織起来的一个侵略集团。它是美、英、法及其他殖民主义者在1954年馬尼拉会議的“东南亞集体防务条約”基础上組織起來的一个新的战爭性“神聖同盟”,其目的是要在这个重要战略地区准备侵略战爭,和鎮压亞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美国在东南亞建立軍事集团的目的,首先是企图通过馬尼拉条約来巩固殖民地列强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亞洲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战胜日本軍国主义的十四周年紀念日。十四年前的今天,曾經在远东横行了将近半个世紀的日本軍国主义,不得不最后宣告失敗。过去半世紀来,日本軍国主义分子的貪欲及其在亞洲發动的侵略战爭,給中国  相似文献   

16.
偉大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約”签訂十周年了。这是中苏两大国人民之間的友誼和团結得到巨大發展和巩固的十年。毛澤东同志在十年以前条約签訂时就曾指出:“这种团結,不但必然要影响中苏两大国的繁荣,而且必然要影响到人类的将来,影响到全世界和平与正义的胜利”。历史已經而且将要繼續証明这一英明預見的正确性。 現在,中苏友好同盟正在进入第二个偉大的十年。在这个时刻,讓我們回顧一下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誼和团結的历史發展过程,有着重大的意义。苏联作家馬·卡皮查所著“苏中关系史”和中国作家彭明所著“中苏友誼史”两書,在这方面为我們展开了一幅光輝的历史画面:从遙远的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亞遭到一种新的爆炸性局势所威脅。因此,世界和平也受到了進一步的危害,这一切是帝國主义國家不顧这个地区人民的反对,蔑視正义和自决的每一个原則,决定在9月16日强行实施他們的“馬來西亞”計划所産生的直接結果。最近局势的赤裸裸事实如下:英國、英联邦以及东南亞条約組織的武裝部隊挑釁地加强对北婆罗洲地区人民的攻击;馬來亞越來越變成帝國主义的一个軍营;沿着和印度尼西亞隣近的地区一帶,帝國主义的武裝部隊,每天都在進行襲击和“联合演習”。拉赫曼当局和印度尼西亞及菲  相似文献   

18.
西欧“共同市場”至1960年1月1日已經成立一周年。就在它成立一周年的前夕,西欧七国——英国、瑞典、挪威、丹麦、奥地利、瑞士和葡萄牙,于1959年11月20日在斯德哥尔摩正式签訂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通称西欧“小自由貿易区”)条約。至此,西欧已經正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經济集团。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13日,日本統治集团不顧日本人民和越南人民的反对,悍然與南越吳庭艳集团签訂了賠偿协定。至此,日本对东南亞国家的战爭賠偿,除越南民主共和国外,已全部确定,賠偿总数共計十亿一  相似文献   

20.
英勇的日本人民,以磅礴的气势,从5月9日开始,展开了第十六次反对日美军事同盟的全国統一行动。它与最近南朝鲜、土耳其掀起的反美爱国正义斗爭相呼应,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爭政策,有力地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玩弄和平和加紧扩軍备战的两面手法。在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