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在"微时代"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探寻如何抓住"微时代"这一契机,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创造性地开展思政教育,使大学生思政教育更具时代性、创造性。"微时代"的出现对思政教育内容、方法、队伍建设及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等提出挑战;在"微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新兴网络媒体的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建立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加强舆论监管。  相似文献   

2.
在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影响力减弱,教育载体的亲和力、作用力变小,教育主体的适应力、引导力下降等多重现实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应"微时代"的要求,通过启用"微思维",培养"微队伍";设计"微产品",丰富"微内容";建立"微载体",打造"微平台";选用"微语态",打造"微话语"等路径加强"微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3.
唐山师范学院美术系党总支顺应网络时代发展和高校党建工作改革的需要,将“微思政”作为政治理论教育的切入点和施力点,探索高校基层党建创新模式。近年来,唐山师范学院美术系党总支不断改进传统高校基层党建模式,积极探索“微思政”(互联网技术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融合渗透)教育模式,通过建立思政“微机制”、构建思政“微内容”、整合思政“微力量”,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4.
国画 《世纪桥》2023,(8):50-5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而“微思政”作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模式应时而生。它是教育工作者运用微媒介的载体和平台,通过日常化和具体化的形式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新模式。因其具有显著的特征和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在明确“微思政”育人模式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践路径,即构建高校“微思政”平台、丰富高校“微思政”成果、保障高校“微思政”环境、打造高校“微思政”队伍等。这些实践路径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校人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内容和传播主体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的思政教育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创新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对当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策略:一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推进教学改革;二是加强平台建设,打造多元化教育空间;三是加强跨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这些策略以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与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文 《世纪桥》2023,(1):44-46
“大思政”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在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背景下,筑牢“大思政”教育理念,是建设“立德树人”教育阵地的根本性要求。大思政的核心在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旨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类主体、各门课程、各种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为进一步实现高校“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对“大思政”格局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分析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对策,从而打造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构筑了网络空间,作为现实空间在虚拟网络世界的延伸,网络空间孕育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存在形式。在此背景下,网络空间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环境,高校思政教育的网络空间治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网络乱象威胁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良信息危害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阵地变化消解思政教育平台布局以及信息势差加大思政教育难度等挑战。同时网络空间也为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发展契机:海量的信息提供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推动形成开放互动的教学平台,由单一治理主体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个性教学成为可能。因此,网络空间治理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应从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打造多元化的高校思政课堂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类媒体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微平台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在很多高校的教育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载体。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一直是一份难做的工作。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利用微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受到了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文章针对高校"微思政"模式的构建路径和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利用网络平台、微信平台构建"微思政"模式的措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提供了全新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张自立 《世纪桥》2023,(1):74-77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教育的层次逐步提升,在思政教学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更具活力的思政教学视野,也就是“美育”。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探索以审美为视角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基于此,对美育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美育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美育视野下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助力于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优化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其思想领域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特质,在以微博、微信、微视频为代表的"三微"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文章立足于现代传播语境,剖析传统语境下研究生思政教育现状,从教育者的能力建设和教育载体的平台建设角度,探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微"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钟佩君 《探索》2011,(6):135-137
摘要:以“渗透式”隐性德育为突破点,开发利用课本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以开辟多向交流型、多样复合型、动态开放型以及生活渗透型等德育模式为着力点,在教育实践中开发思政教育资源;以创新道德教育载体为连接点,正确运用大众传媒资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以学生为本”为核心点,开发利用师生和社会家庭资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形成“突破点→着力点→连接点→核心点”的思政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出现表达方式更亲近、内容时效性更强、用户选择更广泛以及促进师生间互动更便捷,同时也面临着思政教育理念落后、高校重视度不足、内容参差不齐以及缺乏平台与人才的困境。在媒介融合的机遇与挑战基础上,高校需要进行思政教育路径创新,通过改变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媒介融合传播理念、增强高校政策解读强度,加强媒介融合监管、整合丰富的媒介融合资源确保内容正确性,以及建设思政教育媒介融合平台培养融合型人才的方式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协同育人背景下,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途径和载体。但目前高职学院“课程思政”仍存在着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意识淡薄、思想政治知识素质欠缺、教学方法落后、评价方式不完备等问题。针对上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旨在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使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相辅而行,使学习者全方位成长。  相似文献   

14.
"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大学生榜样教育带来全新的挑战。本文以对榜样教育的阐释为切入点,通过对"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榜样教育现状的介绍和对"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榜样教育弱化的原因的系统性归因性分析,得到"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具体应对策略,以期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榜样教育提供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5.
扩大教育开放是新时期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扩大教育开放的背景下,既要敢于吸收和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对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必须着力建构适应扩大教育开放要求的高校思政工作新模式,坚持高校思政工作两支队伍(教学队伍和政工队伍)和两个课堂的结合,完善以第一课堂为核心的高校思政工作阵地、建立以学生公寓为纽带的高校思政工作平台以及丰富以第二课堂为补充的高校思政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网络设备平台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必须要对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创新发展才能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策略进行了研究与论述。  相似文献   

17.
“微时代”的来临为大学生提供了更方便、更即时的信息获取和交流平台,同时也对诚信教育的内容、教育方式、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把握“微时代”的特点,更新诚信教育理念,梳理诚信教育内容,创新诚信教育方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陈斌 《世纪桥》2023,(11):63-65
构建“大思政课”是新时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新举措,以“大思政课”为主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增强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科学内涵,拓宽了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路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理解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思政课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原则,必须基于“大思政课”视域,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价值维度和场域维度把握教育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普安县江西坡镇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全面推行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小组“微治理”,通过组建“微组织”、开展“微服务”、推行“微教育”、实行“微管理”、强化“微监督”,引领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激发乡村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一、江西坡镇的“微治理”模式普安县江西坡镇党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村民小组延伸,形成了“微治理”模式。普安县江西坡镇的“微治理”模式包括以村民小组、党小组和村民理事会为核心的“微组织”,以网格长和网格员开展“微服务”,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或“道德大讲堂”等载体推行“微教育”,推行诚信村民管理办法实行“微管理”,以群众监督为主体强化“微监督”。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内涵和形式,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思考的时代课题。“互联网+”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新契机。一、“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互联网+”使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没有围墙的学校进一步成为现实,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革命性变革。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资源。互联网一旦和教育相结合,将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