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众的脸色是反映群众情绪的晴雨表,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体察群众的愿望,时刻把群众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情绪作为决策、办事的重要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十分“在乎群众的脸色”,从群众的“脸色”中找到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切入点。但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干部却并不“在乎群众的脸色”。在他们的眼里,群众的脸色无关紧要,为老百姓服务是“长线投资”,成本高、见效慢,不如搞点“短、平、快”,更有利于上级尽快“了解自己”。他们“不怕群众不满  相似文献   

2.
群众的脸色是反映群众情绪的晴雨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作为人民公仆的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体察群众的意愿,时刻把群众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级领导干部应十分“在乎群众的脸色”,从群众的“脸色”中找到加强和改进我们各项工作的切入点。但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干部却“不在乎群众的脸色”。为了获取“政绩”,打通升官晋级的通道,劳民、扰民、伤民,挖空心思搞“形象工程”,他们看不到群众愤怒的脸色;沉湎于吃喝玩乐,出入于歌楼舞厅,陶醉于风花雪月,他们看不到群众鄙视的脸色;群众在生活、生产中遇到困难时祈求帮助的脸色,高高在上的他们也视而不见。在他们的眼里,群众的脸色无  相似文献   

3.
有位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同志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很在乎群众的脸色,群众脸色往往是群众情绪和意愿的'晴雨表',看群众脸色,从群众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中,可以找到改进工作的切入点。"我们很在乎群众的脸色",这话说得多好啊!其实,这正是实践我们党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干部却并不在乎"群众的脸色"。有的为了获取"政绩",劳民、扰民、伤民、挖空心思搞"形象工程",不在乎群众不满甚至愤怒的脸色;有的沉湎于吃喝玩乐、往返于酒楼舞  相似文献   

4.
威信何处来     
杨成 《共产党人》2004,(22):53-53
群众的脸色是反映群众情绪的晴雨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作为人民公仆的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体察群众的愿望,时刻把群众的情绪作为作决策、办实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党员干部来说,有一种“脸色”是应该多看的,那就是群众的“脸色”,因为其中包含着许多真实的东西。群众过着怎样的生活、有什么困难,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实的情况如何,都会在这种“脸色”上有所反映。老百姓“愁眉苦脸”,就表明子女上学、住房求医等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笑逐颜开”,就表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群众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看看群众的这些“脸色”,就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干部搞“政绩工程”完全不在乎群众的脸色劳民、扰民、伤民时,他们看不到群众愤怒的脸色:沉湎于吃喝玩乐,来往于歌楼舞厅时,他们看不到群众鄙视的脸色;群众在生活、生产中遇到困难时,他们看不到群众祈盼的脸色。  相似文献   

7.
“没有群众就没有我们的工作;为群众办事就是为自己办事;群众脸色好看了;就证明我们的工作到位了。”这是井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建赞经常说的几句话,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不变追求。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1,(22):43-43
群众的“脸色”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晴雨表”。知屋漏者在字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脸色”里包含着许多真实的东西,是评判干部勤政廉政的“显示屏”,也是鉴定纪检监察工作好坏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9.
李富  孙桂君 《实践》2009,(10):30-30
"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偏远的小村来讲,就是要建立一个好班子,迈出发展的好步子,走出一条好路子,多想致富的好点子,让群众多揣钱票子。"在元宝山区元宝山镇长胜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玉林说,"我们两委班子,就是要看群众的脸色行事。群众的脸色就是我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公仆”,他们以趋炎附势作为当”官”之道,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只是看上面的脸色,迎合上面的意图。在某项工作结束或稍有一点“政绩”后,就即刻向上面汇报。他们认为,‘鸡纱帽”是上面给我的,所做的事只要能博得上面的好感、“官’丁满意就行,群众满意与否对自己影响不大。因而对群众的看法和意见,他们极少理会,有的甚至违背群众的意愿,致使民怨沸腾,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尽管这种现象是我们生活中的极个别,但却严重影响了我们党的形象,影响了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_我以为,作为领导干部,无论做什么…  相似文献   

11.
被南充市嘉陵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勇评价为“晒着太阳成长的‘村官”’,名叫王洪全,是七宝寺镇王家嘴村的党支部书记。个子只有1.63米、体重不到60公斤、脸色黝黑的王洪全,记者一看便知他是一个干活实在的人。杨勇告诉记者:“他是我们嘉陵区第—个通过公推直选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村官’。  相似文献   

12.
最近 ,我们联系工作实践 ,认真学习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深刻体会到“三个代表”是一个密切关联、辩证统一的整体 ,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贯穿其间的一条主线。怎样才能真正当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代表?我体会 ,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一、细心体察民情 ,时刻关注群众。人民群众的情绪如何 ,是我们执政水平高低的晴雨表。我们说的话 ,办的事 ,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群众的情绪就高 ,违背了他们的利益 ,情绪就低。体察民情 ,就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 ,倾听民声。这既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 ,也是加强与群众…  相似文献   

13.
中医可称得上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中医的“四诊”即“望、闻、问、切”,更是被西方人称为“神功”。由此想到我们的领导干部是否也可以通过“四诊”,来了解群众,关心群众,以更好地成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所谓“望”诊是医生用视觉来观察病人的气色、形态,使医生对病人的病情有一个初步印象。我们的领导干部也应当以“望”的方法,经常走出去,看看群众的脸色,看看群众的灶台,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单凭听汇报、看材料难免会上当。“大跃进”时代的亩产几千斤甚至几万斤就是听汇报听出来的。“闻”诊是医生通过听病人的语言声息…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3,(7):52-52
1949年5月,陈云奉命赴京,担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此后长期主持全国财经工作。在此过程中,他将“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的理念充分运用到了经济建设领域。他曾指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大家,为大家‘当差’的,是遵循工人、农民和其他人民群众的意见办事的”,因而应“经常了解群众的情绪,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相似文献   

15.
看人脸色,通常为贬义,意为仰人鼻息,趋炎附势,惟命是从。现在,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将它作新的诠释。对于各级党政领导来说,经常注意观察群众的脸色,则是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14,(6):1-1
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把作风建设作为自己的生命线,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生共死、同甘共苦,以“‘延安作风’打败了蒋介石的‘西安作风”’。长期执政之后,脱离群众的危险时刻考验着我们,对作风滑坡的警惕,一刻也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7.
在云县爱华镇草皮街社区,说起社区党总支书记字国兴,干部群众都不约而同地说:“他是我们的‘贴心人’,他心里时常装着群众。有这样的‘领头雁’作主心骨,我们心里踏实!”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的一切优良传统和作风,从根本上说,都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以权谋私等不良作风,归根到底,都将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紧紧围绕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核心,在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中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作风好坏由群众评判,转变作风看群众脸色,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等,以符合群众利益为最高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四真”。对群众的呼声和意见要真听。真  相似文献   

20.
践行群众路线要真正出实效,走进群众心里,就必须念好“勤、实、细、狠”四字诀。访基层群众要“勤”。各级党员干部要“勤”下基层,在基层多听群众“好声音”,轻闻成绩重听意见;多看群众“脸色”,了解社情民意,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读懂群众的心声,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下基层不仅要“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