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翁元1930年出生于浙江寿昌县。中学肆业后,于1946年报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卫士。随从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先后担任蒋介石内勤侍卫、贴身侍从副官;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又任蒋经国贴身侍从副官,一直到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后退休。他为蒋家服务40余年,耗费了他大半生宝贵时间,他见证了蒋家在台湾由强势到衰微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韩兢 《共产党人》2005,(19):52-55
“老总统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1943年5月,韩练成从国防研究院毕业,被蒋介石调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担任高级参谋,韩同时也担任参谋总长办公室参谋组长。侍从室不设主任,设三个处,俗称侍一处,侍二处、侍三处,三个处的主任直接对蒋介石负责。当时的侍一处主任是韩在第十六集团军时认识的桂林行营参谋长林蔚,  相似文献   

3.
樊树林 《党史纵横》2014,(10):61-61
正人称"和平将军"的张治中,作为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自1924年追随蒋介石,逐步成为蒋介石的心腹重臣。特别是他担任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一处)多年,一直尽心尽力为蒋介石排忧解难,不辞辛苦,还往往换不来蒋的好脸色。因此,当时国民党政界不少人嘲笑他为蒋的"灶下婢"。而张治中的儿子张一纯在对父亲的回忆中曾讲到:"在蒋的面前肯说话和敢说话的人很少,而在军人当中,张治中算是最肯也是最敢说话的一个了。"也就是说,张治中并不是对蒋毫无原则地唯命是从,可谓"婢"而不"卑"。  相似文献   

4.
素有“文胆”之美名,被蒋介石誉为“当代完人”的陈布雷,自从1927年春在南昌被蒋介石“慧眼”相中,成为高级幕僚起,直到1948年自杀身亡,在长达21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心腹。他听命于蒋,尽力“笔耕”以报蒋介石“知遇之恩”,并长期分管蒋介石侍从室。陈布雷文笔优美、老辣,蒋介石最为重要的文案,诸如《祭告总理文》《西安半月记》等均出自他手。  相似文献   

5.
吴国桢,1903年生于湖北建始,长于北京。1921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美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博士,时年仅23岁。1927年吴国桢回国后,先是在湖北搞财税改革,成绩显著,从而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1932年,年仅29岁的吴国桢由国民党元老何承治推荐,调到蒋介石侍从室任秘书,从此开始受到蒋介石的信任,仕途通达,  相似文献   

6.
恐怕谁都不会想到,一个身居高位的国民党将军,竟会在蒋介石的卧榻之侧———委员长侍从室里,完成了从国民党“标准军人”到信仰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他,就是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前任会长段仲宇。  相似文献   

7.
袁成亮 《党史纵览》2005,(10):30-32
陈布雷是蒋介石首席幕僚,曾任蒋介石侍从室二处主任,"国策"顾问.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毕生为蒋介石操劳的一介书生,其子女中却有好几个是共产党员,女儿陈琏就是其中的一个.那么,作为分处在两个阵营中的父女,生活中的陈布雷和陈琏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恐怕谁都不会想到,一个身居高位的国民党将军,竟会在蒋介石的卧榻之侧———委员长侍从室里,完成了从国民党“标准军人”到信仰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 他,就是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前任会长段仲宇。  相似文献   

9.
《党史纵览》2006,(6):55-55
《蜕变》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在抗战期间写的一个剧本,揭露抗战中大后方的种种黑暗丑恶的现实,鞭挞那些腐朽和动摇分子。在中国万岁剧团演出该话剧时,接到当局命令,说是蒋介石要亲自审查。蒋介石看完演出后,一声不吭,拂袖而去。侍从官及大员们惊慌地跟了出去。回到寓所,蒋介石将主管文化宣传的张道藩召来训斥了一顿,说这是赞美共产党的戏,他大发雷霆:“笨蛋,那个女人在挥舞红旗,你瞎了眼了吗?!”随即下达手令,禁演此戏。当局还指派文化官员潘公展找曹禺谈话。在谈话中,关于《蜕变》中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生活中的腐朽现象的内容,潘公展只字不敢提…  相似文献   

10.
戴笠,是著名的国民党特务头子,字雨农,浙江江山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6期学习,毕业后曾任蒋介石的侍从副官.1932年后,  相似文献   

11.
1943年5月,一位担任蒋介石侍从室中将参谋的国民党高级军官,通过秘密渠道,在重庆和周恩来作了倾谈,表达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向往和要求入党的强烈愿望。他就是一生具有传奇色彩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韩练成将军。  相似文献   

12.
豫书 《党史纵横》2013,(10):28-31
在我党的隐蔽战线上,有过许多无名英堆,他们游走在刀尖上的斗争故事往往不为人知晓。段伯宇、段仲宇兄弟就是这些无名英雄中的一员。当年,段氏兄弟二人潜伏在蒋介石的侍从室,以过人的胆略和机智与敌人周旋。他们曾多次掩护同志脱险,策动多起国民党军起义,为上海和江南的解放立下大功。蒋介石得知真相后曾顿足捶胸地说:“段家兄弟断送了我的东南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3.
他是蒋介石的亲信,曾任“委员长侍从室高级参谋”,被蒋纬国称为“隐藏在老总统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李克农称他为“隐形人”,周恩来说他是没有办理入党手续的共产党员,朱德称赞他立了奇功……  相似文献   

14.
“我总算自由了!”蒋介石去世之后.他原来身边那位已年逾古稀的“御医”熊丸先生才道出了自己的心曲。熊丸从1943年开始给蒋介石看病,一直到1975年签署蒋介石死亡诊断书,身不由己,整整32个春秋。 个头不高,喜眉笑眼的熊先生,祖籍四川,少时活泼好动,尤好足球、排球运动。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同济大学,留校任外科助教,并曾在座落于重庆的武汉疗养院担任外科医师。后因医术精湛,被国民党军界延聘。一次,主刀为蒋介石割治痔疮,顺利成功,旋即被蒋指定为侍从医官。从此,年仅30岁的熊丸便成了时时待命的“仆人”。一心专注医学的他,曾两度萌生去职念  相似文献   

15.
肖舟 《党史文汇》2000,(9):18-21
194 9年 1 2月 ,刚诞生两个多月的新中国 ,元首毛泽东即将出访苏联。这一情报很快被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潜伏特务获息。蒋介石亲自指挥 ,妄图制造骇人听闻的国际事件。然而 ,我年轻而忠诚的公安人员 ,在上级的果断决策下 ,将这股潜伏的鼠辈们一网打尽 ,确保了毛泽东主席的——鞍马未动 ,毛泽东即将访苏的情报已摆在蒋介石的案头入冬后第一场暴风雨骤然袭击台湾。身穿烟色中山装的蒋介石 ,偕夫人刚从台北市中正路小礼堂作完晨祷 ,回到士林官邸家中。在内勤侍从的帮助下 ,他默默地换上一件黑丝棉夹袍 ,便将瘦削的身躯蜷缩在宽大的沙发里。他微阖…  相似文献   

16.
张令澳先生曾在蒋介石侍从室工作多年,熟悉国民党内部高层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但是他写的《国共合作的秘密使者——张冲》一文,却有与史实不符之处。 在张文的“秘密引路人”一节中,曾叙述了3件事:1、红军到达陕北以后,中共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派周恩来到香港和陈立  相似文献   

17.
1947年8月18日,蒋介石秘密乘专机“美龄”号由北平飞青岛,此行,没有军政要员陪同,只带了保健护士和少数机要随员及侍从室警卫人员。蒋事前通知青岛不举行迎接仪式,不准报界发表消息,只有青岛少数军政要人及警察局几个军统头头知晓。  相似文献   

18.
郑磊 《党史博采》2009,(11):33-33
陈毅是享誉中外的新中国开国元帅.他还有两位哥哥却鲜为人知。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一起经受了大革命的洗礼,但人各有志,分别选择了不同的人生之路,然而兄弟情谊甚笃。胞兄陈孟熙,官至国民党军队的少将;堂兄陈修和,曾任蒋介石侍从室副官、国民党兵工总厂中将厂长。新中国成立前夕,陈孟熙和陈修和都率部起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最后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9.
《红岩春秋》2008,(4):77-79
桂园位于渝中区中山四路107号。原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将军的公馆。院内主楼前有两株碗口粗细的桂花树,桂园因此而得名。 1939年3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侍从室主任的张治中,力主国共合作、联合抗日。抗战胜利后,在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时刻,为了实现战后和平民主团结建国,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人所共知蒋介石有两个“宠儿”:一个是戴笠,另一个是康泽,在国民党内被称“康戴二公”。为什么有如此“封尊”呢?盖因康戴二人是蒋的情报耳目。戴笠主要是搞外部情报,而康泽专事国民党内部情报,二人都要及时向蒋密告。当时,任何人要见蒋介石都必须先在侍从室登记,然后再由侍从室向蒋介石报告,蒋想见才见,不想见就不见。但“康戴二公”例外,他们见蒋不受限制,随时可见,就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单独在一起时,他们二人也可以闯入。作为国民党的情报头目,戴笠早已是广为人知,但康泽的情况世人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