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剖析及防治对策跟踪表》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综合治理青少年犯罪是我国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国策。但如何认识青少年犯罪问题,如何促进社会各方面对失足少年切实有效地实施帮教,如果缺乏可以操作的制度,全社会的帮教协调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提出并设计实施“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剖析及防治对策跟踪表”即“一卡制”,就是想通过这张表卡使教育、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工作成为看得见,抓得住的系统工作,成为司法一条龙,社会帮教一条龙,统一、结合、协调的规范操作的标准和纽带。在“跟踪表”中,我们将未成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为当今社会各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审判工作中要坚持宽严相济、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政策,避免青少年再次犯罪。  相似文献   

3.
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我省各级政府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早在1996年河北省就专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河北省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规划》。  相似文献   

4.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青少年学生失足犯罪也是一样,也有一个发生的“信号”。所谓犯罪“信号”,是指他们在实施违法犯罪之前在行为、心理和思想等方面表现出的异常反应。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展青少年学生失足犯罪前异常行为表现的研究,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制订帮教措施,加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对此,笔者在研究的同时,与众多教师进行了探讨,归纳起来,青少年失足犯罪的“信号”至少有如下表现:一、纪律散漫,学习成绩下降。除个别因激情而导致偶发性违法犯罪外,不少青少年学生在实施违法行…  相似文献   

5.
1991年-2000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对解决青少年违犯罪问题历来是十分重视的,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总结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治理的战略方针,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9,(2):F0003-F0003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面总结广东省在青少年犯罪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有效提升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水平,2008年12月28日,由广东团省委、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综治委预防办主办,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佛山中院承办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和谐社会构建”主题论坛在佛山市隆重举行。省政协副主席陈蔚文,省高院常务副院长、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陈华杰,团省委书记、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谭君铁,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犯罪整体现象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所以,预防该群体的犯罪问题是不能忽视的。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既具有青少年犯罪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流动人口犯罪的某些特性,是一定社会阶段各种社会因素作用于该种群体的一种折射。因此,预防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犯罪,必须要从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特点和犯罪规律着眼,建立以服务、管理、预防为一体的预防犯罪格局。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全世界已将其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在我国,近些年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件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在大幅度上升,给社会发展和稳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比较研究了几个主要国家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做法,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在我国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5年12月17日,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在广州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法律研究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齐聚羊城,围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路径与对策”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早期预防,是指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在达到违法犯罪危险年龄”的早期,在违法犯罪思想和行为形成之前,或违法犯罪的意念、苗头暴露之时,抓好教育、制止、预防和挽救工作.联合国预防和控制犯罪委员会也认为:趁青少年未来行为模式正在形成的早年,进行早期预防,对受到危害的儿童和青少年犯罪进行早期挽救,是控制和预防犯罪的重要领域.因此,对青少年犯罪实施情境预防更是直接和首要的.“情境”常被解释为“情景、境地”或“情形、景象”,指的都是个体环境,它包含着具体环境中的人文状况和自然环境,而情境预防中的“情境”指的是各种可能影响,诱导潜在犯罪人产生动机,决定及实施犯罪行为的直  相似文献   

11.
信息窗     
对青少年犯罪的报道不应高调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犯罪的状况十分关注,各类媒体也纷纷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献计献策,显示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然而,不少个人和媒体在报道和评论青少年犯罪的有关情况时过于高调,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16日,在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的指导下,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在北京举办了“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由于本次论坛恰逢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成立30周年,因此,“回顾与展望”成为了论坛的当然主题之一。论坛开幕式由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办公室主任、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汪鸿雁主持,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名誉会长陈冀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而社区(闲散)未成年人群体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发源地。诱发社区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社区未成年人犯罪,为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积极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体制、机制建设过程中,上海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从2003年开始,构建包括关爱社区青少年在内的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在政府层面成立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的同时,注册成立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承担政府委托的社区青少年的教育服务工作。在青少年工作方面探索统一有序、覆盖面广、富有实效的大综治格局,实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良好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中央和湖北省综治委的要求,重视预防无业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本着“既为人民服务,更要为人民的子女服务”的理念,在预防无业青少年犯罪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城市边缘青少年的犯罪预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社会转型期,由于地区性的经济差异,大量外来青少年涌入大城市,成为“城市边缘青少年”,但是,由于我国青少年管理和立法的现状,我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机制在“城市边缘青少年”的问题的应对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建议:首先政府应当建立专门的预防犯罪机构,组织,协调“城市边缘青少年”预防犯罪问题;其次增强基层社会管控力度和广度,将“城市边缘青少年”纳入所在地社区管理,同时政府投入资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保障基础教育,解决“城市边缘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再次是加强城市人口调控,优化城市人口结构和素质等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7.
伟民 《青少年与法》2008,(1):F0003-F0003
重庆市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陈和年、副秘书长黄之易于2007年12月26日至28日应邀参加了澳门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成立十周年暨“和谐社会与青少年违法犯罪防治”学术研讨会。来自大陆、港澳台及美国的青研会、司法机关,大专院校等相关社会团体的7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教授参加了会议。大会按照会议主题和四个子题:①和谐社会构建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特征、类型,趋势与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信息窗     
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会议召开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2月13日在京召开200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顾秀莲出席会议并讲话。顾秀莲在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一步增强青少年防范侵害、抵御犯罪的意识和能力;要立足基层,突出重点,广泛动员基层工作力量,围绕重点抓好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着力抓好各项基层基础工作;要运用行…  相似文献   

19.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要讲究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我们从青少年违法犯罪人群构成中发现,贫困家庭中的残疾青少年、父母双下岗的子女、违法犯罪父母的子女、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流浪儿童等“弱势群体”,是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发人群或后备军,应当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重点预防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原常务理事、咨询委员、江苏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总干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戴福康同志,由于在青少年犯罪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中成绩卓著,2003年9月被江苏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省综治委办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