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国通过推进公共外交,促进国家形象构建,其做法和努力对中国树立负责任受尊重的大国形象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中国从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是国家形象的基石;国家形象工程是赢得人心的战争,绝不是单方面的海外政治宣传;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要充分利用高科技资源,特别是互联网建构现代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李开盛 《学习月刊》2013,(11):40-41
大国外交是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它不但奠定了国际政治的框架,也是一个国家外交的主心骨。中国历来重视大国外交,特别是把对美、俄、日等大国的关系放在突出的优先位置。习近平在正式出任国家主席之后,第一个访问的国家就是俄罗斯。其他大国也没有闲着,以近期为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今年4  相似文献   

3.
宋德星  周建 《唯实》2014,(9):90-94
印度把追求“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作为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并为此在南亚、亚洲和全球这三个层面上推行着均有明显二元特征的外交战略,目前正全面开启新一轮大国外交。一国的地形和位置是决定一国决策者的战略思维方式的关键要素。就印度来说,地理上,它既是陆海复合型国家,同时还是地区核心国家,其所在的南亚又是相对较为独立的单一战略区域。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目标。为此中国主张坚持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方向,相互尊重恪守诺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及相互尊重国家核心利益。在对美外交思想的具体主张上,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加强两国战略互信,明确两国关系定位和管理控制两国分歧。这些目标、思路和主张形成一个完整的对美外交思想框架。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国发展与崛起带来世界力量对比根本改变、我国战略机遇期发生重大变化的2013年,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人科学判断时代潮流走势,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换,从战略的高度,以前瞻的视野,锐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路径,慎重全面大力度地推进外交理论与实践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对于提升我国作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和平·发展·合作--关于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相互依存时代,“硬权力”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软权力”的竞争日益成为焦点。在此背景下,国家形象的重要意义得以彰显。作为一个上升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形象建设问题。当前,外界对中国形象的评价主要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对世界和平与战争的态度取向及其作用;对实现社会发展与人民自由、幸福的实践绩效;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原则立场及其行为方式。面临新的竞争环境,我国应奉行积极谨慎的国家形象战略,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7.
徐进 《学习月刊》2012,(17):42-43
近年来,关于软实力、话语权和国家形象的讨论在国内十分流行,这反映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已经不满足于物质实力的快速提升,而是希望能在非物质实力上有所建树。具体到外交领域,党中央在继续坚持"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开始关注中国的国家形象、道义责任等新问题。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提出外交工作要有4个"力",即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在这4个"力"中,道义上的感召力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提法,而且迄今少有人讨论。  相似文献   

8.
卢静 《前线》2023,(2):29-3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战略竞争更趋激烈,全球发展赤字加重,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尖锐,世界呼唤新责任新担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胸怀天下,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主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破解挑战的良方,汇聚了广泛共识,促进了共同行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外交最鲜明的特征和最大的政治优势,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彰显了中国外交的底色和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之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新局势,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筹帷幄,高屋建瓴地提出一系列对外战略思想并付诸实践。具体而言,丰富和发展了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总体目标;认真做好两手装备,把握战略机遇期所蕴含的机遇,沉着冷静应对挑战;处理好三个平衡,即争取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的平衡、维持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平衡以及坚持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平衡;妥善处理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四对关系。可以说,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事业扎实开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推动中国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是国际形势基本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一趋势在2007年将得以保持。大国之间在诸多问题上的共同利益将进一步增多,大国在热点问题上将继续保持协调与合作局面,这将有利于国际形势的总体稳定。中国历来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均是国际大家庭平等的一员。巩固和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是中国外交工作的基石。但不可否认,世界大  相似文献   

11.
大国要有大国的形象和国际话语权,"落后就要挨打"是个警钟长鸣的背景话语,发展中的中国需要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国需要建设坚定中国道路话语权,建设新时代制度性话语权,提高新时代人权保障话语权。提升中国话语权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是:构建遵从国际法准则的中国话语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构建推动新时代大国外交的国际话语权,构建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大国影响     
中国力量,中国影响。在世界舞台上,浪潮奔涌。中国像一艘大船,小涛不惊,平稳而沉着。高效、公开、负责任——中国正逐步在世界面前树立起这样一个大国形象。在这次举国抗震救灾中,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显示出强大的力量,以高度的凝聚力和高效的行动力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场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这些高规格、宽领域的中国主场外交活动不仅传播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更使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在中国全面展开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时代,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内涵及重要价值,准确把握主场外交中党的成功实践和形象定位,塑造具有时代担当、人类胸怀和国际影响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对塑造好党的形象、传播好党的声音,增强中国国家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刚 《党建文汇》2007,(5):42-42
第一次上马的大飞机,定位是中国的“空军一号” 经过两三年的酝酿和建议,1970年7月,毛主席、周总理决定上马运一10项目,代号“708工程”。项目的工程目标是为国家领导人研制出国访问的专机。为了在国际外交场所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以及实现从中国直飞欧洲地拉那的远航能力,100座和8300公里的长航程是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钮菊生  杜刚 《唯实》2013,(12):91-94
<正>一、"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由此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2013年6月,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首次出访拉美三国,并专程前往美国加州洛杉矶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此次"习奥会"意义重大,为未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规划了蓝图。两  相似文献   

16.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大国外交的核心逻辑。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大国外交的核心逻辑,需要从多维度多层面系统把握。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理论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渊源、“两个大局”现实观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经验系统总结的四重逻辑体系,建构了理论—历史—现实—实践“四位一体”的中国式现代化图式,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特色,向世界生动诠释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侵略掠夺、殖民扩张型现代化之路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形象形塑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是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而影响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国家自身因素、国际交往因素、传媒因素等。目前,中国在国家形象形塑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对外传播,准确、客观、真实地塑造中国立体、全面、可信、可敬、有感召力和亲和力的国家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思想不断创新,逐步完善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我国外交实践,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思想,为新阶段我国开展外交战略提供了理论之基、实践之源。新时代,我国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大国外交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实现中国梦为使命,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宗旨,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目标,实现我国扩大开放和合作共赢的大国外交模式,为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与重大事实是新兴大国特别是中国的崛起。从崛起国与霸权国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必须走一条特色崛起道路,而如何构建稳健成熟的中美关系是中国崛起必须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外交课题。中美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要跳出历史规律,摆脱大国崛起的宿命与悖论,超越大国对抗的既有模式,开创一条相互尊重、利益共容、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以实现"中国梦"为统领,以联通世界梦为着眼点,倡导合作共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坚持义利并重,增强国家亲和力;以包容的思想、开放的胸襟和积极姿态建设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新型安全体系,护航中国梦与世界梦。其突出特点是融外交战略与策略于一体,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相联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勾画了新的秩序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