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任亚磊 《广东民政》2011,(3):31-32,33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开始推行人性化的救助制度。新制度的推行符合人心,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到现在,《救助管理办法》已经施行了7定,湛江市救助站无权跨省接送,  相似文献   

2.
短讯     
《中国民政》2011,(8):62-64
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援 河北省沙河市救助站启动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网络把民政部、地方民政部门乃至每个救助管理站联结起来,为开展救助工作搭建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一、怎样成立新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答:根据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有关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同年财政部、民政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财社[2003]83号),其中明确指出"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由民政部门主管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舟山市现有市救助站、普陀山救助站、嵊泗救助站三个.自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共救助1890人.救助站在保障救助对象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救助站在运行中也碰到了一些难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瑞 《人民政坛》2013,(11):13-15
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现行社会救助政策虽已基本完备,但与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社会救助法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定和出台社会救助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工作动态     
《中国民政》2012,(12):54-56
铜陵市开展"添衣送暖"救助工作为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基本生活权益,安徽省铜陵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开展"寒冬送温暖"集中救助工作。救助行动以市主干道、广场、汽车站以及人流量较大处为重点地段,并更新救助引导牌内容、增加引导牌数量,在汽车站、火车站等处设立救助引导标识牌,协同各县区张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政》2007,(7):61-62
河北省巨鹿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的办法,在全县农村(社区)中设置农村(社区)社会救助员。农村(社区)社会救助员受县、乡(镇)社会救助机构领导,由县社会救助中心统一培训和管理。其职责:落实县、乡(镇)安排的各项救助任务,为救助对象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定期向乡(镇)社会救助所汇报工作,每周入户一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鳏寡孤独、年老多病、智障等生活自理困难的救助对象代领救助资金,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丰台区积极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已初步建立了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专项救助相配套,以应急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全区城乡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9.
韩智勇 《中国民政》2012,(12):54-54
为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基本生活权益,安徽省铜陵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开展“寒冬送温暖”集中救助工作。救助行动以市主干道、广场、汽车站以及人流量较大处为重点地段,并更新救助引导牌内容、增加引导牌数量,在汽车站、火车站等处设立救助引导标识牌,  相似文献   

10.
魏蒙  韩敬山 《半月谈》2003,(16):40-42
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全国各地的救助管理站开始统一挂牌。最近。记者先后探访了广东省多家新挂牌的救助站。  相似文献   

11.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总体目标,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推进各项救助制度落实、完善、衔接、配套,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效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健全社会救助的协调发展机制。着眼于社会救助制度的长远构架和城乡一体化的趋势.统筹做好低保、农村五保、灾民救助和流浪人员救助,建立健全城乡”分类施保”和临时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决定》1+15文件,在广东率先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该区从社会救助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关系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人手,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加大救助力度,建立和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法律、慈善、突发事件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辖区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已经初步构建起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尤其建立健全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以及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救助范围覆盖城乡、操作程序明确规范、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救助水平逐步提高的制度目标。尽管如此,社会力量在参与社会救助方面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完善与提升空间。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救助程序,即行政主体实施救助、行政相对人申请和获得救助的方式、步骤、过程、时限和顺序.在我国,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人员供养、自然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配套,以政策优惠和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但我国社会救助的法治化水平还不高,尚未出台《社会救助法》,除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按救助项目立法的行政法规外,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主要由部委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级政策性文件构成,其中各级政策性文件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5.
改革社会救助制度,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率先实现全面振兴的迫切要求: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作为促进和谐大连建设的全新课题尚处于探索和完善之中.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我市各级政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政》2011,(6):61-61
四川省邻水县民政局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着力建设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救助体系网。一是最低生活保障网;二是医疗救助网;三是基本生活救助网;四是流浪救助管理网。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救助是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推进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维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一项系统工程。进一步完善规范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救助制度的社会功能,对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意义重大。去年召开的"全国救灾救助工作会议",对近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一年多来,我们的工作情况如何,有哪些进展,有什么经验,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的着力点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临时救助制度是对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补充,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浙江省淳安县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供参考. 问题 淳安县临时救助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实施情况来看,临时救助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群众临时性特殊困难,但还存在着不少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救助制度衔接不够.目前,低保制度、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各单项救助制度虽已初步成型,但制度之间还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整合,还存在着一定的救助盲区,尚未发挥出制度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9.
短讯     
《中国民政》2012,(1):60-62
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援 为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规范临时性救助工作,河南省许昌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许昌市临时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建立临时救助制度。(赵刘尊杨文超)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总有一部分社会成员需要政府和社会或他人的援助才能避免生存危机,各国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缓和阶层矛盾与阶级对抗,亦在很早以前就制定并实施过诸如救灾、济贫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而各国现行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都是以收入为限制条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收入型贫困问题。一、建立支出型贫困社会救助的必要性探索伴随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推进,我国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