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洞宫山脉位于浙江省南部、浙闽边境,为武夷山余脉,从福建省进入浙江后,向东延展,呈西南———东北走向。山脉总体山势较高,大部分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主峰在庆元县境内的百山祖,海拔1856.7米,支脉向四周延伸,组成了洞宫山,起伏绵亘在龙泉、景宁、云和、青田及莲都等市县区。在龙泉市龙渊镇东南20公里处的黄茅尖,因峰顶高峻,遍长茅草而得名。它是洞宫山脉的最高峰,海拔达1929米,也是浙江省境内的第一高峰。洞宫山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成为瓯江干流大溪与支流小溪的分水岭。1975年,在洞宫山中段的龙泉南部,庆元东北部建立了凤…  相似文献   

2.
燕子洞奇观     
從雲南省昆明市南下二百五十多公里,在建水县以東的青元山中,有一處著名的自然景觀,叫燕子洞。它因每年春夏之季洞內巢居着數十萬隻大白腰雨燕而得名。盛夏之際,我們來到燕子洞。這洞生就奇特,坐落在當地瀘江河的峽谷中,洞前有數百米一片古樹遮掩,洞後則是峭壁悬崖。燕子洞一分為二,恰似張開的兩張蚌殼,一上一下,一淺一深,一乾一濕。燕子出沒的那個洞是靠下的濕洞,洞深七點八公里,瀘江入洞而成伏流,洞內高達三十至五十米。上洞是乾洞,狀若大廳,寬敞明亮,可容千人。当我們深入到濕洞中,準確的說應該叫它暗洞,因為與它寬敞明亮的上洞相比,這裹只能靠伏流的水面折射斜照的夕陽,方能見到些許幻影般的銀色光亮,那洞頂垂吊着的無數鐘乳石間,正是燕子棲息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摆省果里洞棺葬位于龙里县摆省乡果里村梅洞,为高20多米,宽50余米,长两公里多的巨大洞穴,洞内有序摆放着四百来具该村吴、唐、张等五姓苗族家族列祖列宗的棺材。洞内有宽敞平坦的大厅,洞口有自然形成的石门和石窗,洞口至今还保留着人工砌成的掩体石墙,墙上有了望孔、射孔、垛口,是古代  相似文献   

4.
洞中不是小燕子彭祖贻去年五月,我参加一个笔会去神农架,参观了一个叫燕子洞的景点。燕子洞座落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处,究竟有多深谁也不知道,当地人介绍说,曾经有人在洞里走了三天三夜,也没能走到尽头。我们一行打着手电筒往洞里走了约四一多分钟,感觉那洞会无限地...  相似文献   

5.
《公民导刊》2010,(10):78-78
五洞镇地处垫江县西南部,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辖6村1居委、57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7万人。过去,五洞交通条件相对滞后。一年半前,全镇仅有两条不足7公里的水泥路,宽度仅3.5米,严重制约了五洞的经济社会发展,地缘上也逐渐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6.
石门洞在青田县城西北35公里的瓯江右岸。称为洞,其实只是由旗、鼓两峰夹峙,形成类似洞的效果,而上面仍透出明朗的天空。从对岸看去,壁立的两峰之间有铁轨联接,颇像黄先生五六十年代笔下的山水画,纯粹的自然中,加进一点现代化剪影,虽有  相似文献   

7.
洞宫山是道教的三十七福地,位于千年古县政和东南方向,离县城70公里。这里山峦重迭起伏,岩奇洞怪,崖陡壁削,碧水丹崖。山色亦多有变换,有时细雨绵绵山色空漾;有时云霭飘渺山峰隐没;有时新雨初霁,宝气上腾。据传,古时有魏虞二真人在此炼丹飞升,故被道家称之为琅环福地。明清诗人则称此为小蓬莱,类武夷。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此吟诗作赋,流连忘返,明代诗人郭斯蜃的诗更是传神的叙述了魏虞二真人的传说。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北部的尼亚石洞是著名的史前人类的文化遗址。考古学家在那里发掘了4至5万年前大量的文物和人类骨骸,证明沙捞越的灿烂古代文化。 从沙捞越州米里市至尼亚河边的尼亚石洞只有16公里的路程。它位于米里市的西南面的苏比斯(Subis)山里,距尼亚镇约10公里。尼亚石洞的主洞高、大、深,其他30多个溶洞的"迷宫",也令人叹为观止。主洞宽约250米,高近100米。其他洞穴有的被命名为"骨骼洞"、"月洞"、"烧焦洞"、"杀人洞"等等,千奇百怪。 笔者在沙捞越州古晋任职  相似文献   

9.
云门囤     
《人大论坛》2011,(2):57-57
云门囤,位于遵义县东部三渡镇,距遵义市区40公里,是贵州北线旅游极富特色的新景区,乐安江在此穿山而过,留下宽80余米,高100米的巨型山洞,当地人便称为“天门洞”。景区风景分为五个部分:乐安江风光、云门囤水上天生桥奇景、湄江河十里画廊观光、  相似文献   

10.
洞宫散记     
春意盎然,繁花弥天。万物沉醉在花的丛林里,荡漾出诗的气息。在这山花烂漫的季节,我踏上洞宫山这片神奇的土地。省级风景名胜区洞宫山位于政和县东南部杨源乡境内,面积50平方公里,它与国家级风景区佛子山、白水洋和省级风景区九龙漈相连,为闽东北三角旅游圈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境内绵亘起伏,岩奇石怪,山高洞多,峭壑深谷,碧水丹崖,有“二十六潭、三十六洞、四十九景”之称。春日的洞宫山,雾霭缭绕,环境幽静凉爽,景物瑰丽壮观。在缥缈的幻境中,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微风轻拂,涟漪阵阵,我们到达了第一个景点洞宫山鸳鸯湖。它分南湖和北湖组成,是1991年九层涤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壮美高山平湖。  相似文献   

11.
神奇鸳鸯洞     
谈及旅游游岩走洞,自己有所历验。桂林的芦笛岩、南宁的伊岭岩、巴马的百魔洞、上林的大龙洞,看过后有知友相邀,逢场作兴。又故地重游。看多了,便习以为常,终觉得这些岩石岩洞,景观也不过十分寻常,千篇一律:众多的钟乳石吊下,岩石奇形怪状,像这像那;水中倒映,像海像天。身临其境则坑坑洼洼,柳暗花明,穿岩过石,缩头弯腰,头顶滴水,空气湿闷。最近到凤山县看了鸳鸯洞,去前大不以为然,而想不到岩洞中竞有如此离奇景象。  相似文献   

12.
﹃地下宫殿﹄天心洞□杨君胤在内乡县境内有一座天然形成的“地下宫殿”,名叫天心洞。洞内奇石林立,若虎、若鹤、若飞瀑、若云霞、若飞天仙女、若亭台楼阁……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不久前对外开放后,游客便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天心洞所在的山峰叫独孤垛,洞口位于山腰...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周恩来赞叹的伏波将军及其他(续完)安明四、与马援相关的胜迹和传说1、马援墓马援墓在今陕西扶风县城约3.5公里伏波村。墓为园椎形夯土堆,高约10米,直径10米。墓前有清代刻“汉伏波将军墓”石碑一块①。2、伏波山、马援试剑石和还珠洞著名的伏波山有两...  相似文献   

14.
走马岭溶洞探胜5月,风景如画的济源市九里沟.风景区又传出一个好消息:位于海拔1400多米的济源市思永乡水洪池村东北约4公里的走马岭发现了一个大型溶洞,洞中面积之大、钟乳石奇观可与北京房山、广西桂林溶洞相媲美。出于好奇,我携带摄相机约市林业局、思永乡以...  相似文献   

15.
洞之间隙,可远观平川,近视悬崖,上望奇石,下瞰沟谷,听鸟语泉声如琴鸣,闻花香岚气沁肺腑……这是对云台山叠彩洞最直观的描述,通过此路的人无不感叹人类的奇思妙想与鬼斧神工. 叠彩洞是连接豫晋两省的公路隧洞,大小23条,首尾相连,总长4800多米,在峭壁间重叠直上.这个被书写为“中国少有,世界罕见”的公路隧道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在太行山南麓的革命老区,修武儿女历经十多个春秋,千辛万苦,绝壁穿石,凿洞开路而来.而叠彩洞只是修陵公路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正奇和洞遗址位于漳平市象湖镇灶头村东北4公里处,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3年先后被核定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漳平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物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依法履职,助力奇和洞遗址保护工作,留住历史根脉。苏妹珠是漳平市人大代表、象湖镇杨美村妇女主任,她经常接到村民关于奇和洞遗址被破坏的举报电话。  相似文献   

17.
勿洞史话     
勿洞是泰国南部与马来西亚吉打州毗邻的一个边陲小县,境内多山,连绵不断,丘陵起伏,土地肥沃。县内包括竹钵底、拿乞、清水港、浊水港、……和勿洞市区等区城。在那里聚居着泰人,马来人和华人约6万多。其中以华人居多,又以广西容县人为最多。所以不少人誉勿洞为泰国的广西村。现全县分为25个行政村,其中县辖19个村,勿洞市辖6个村。县设县长,市设市长。县市财政分开。由于当地群众特别是聚居在那里的华侨华裔的辛勤劳动,已把勿洞县建设成美丽富饶之地。那里橡胶园令人陶醉,已成为泰国生产橡胶最多最好的县份之一。该县市场建设日新月异,街道宽畅,商店建设整齐,交通方便,又是泰国  相似文献   

18.
皇帝洞与地下宫——黎乡王下纪行之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山环抱的王下乡,群山叠崖之间,奇峰怪石,姿态各异,尤其是在险仄山峰里,各式各样的洞穴,十分奇特,令人叹为观止。 1999年9月7日,王下乡信用社主任林育连和乡政府司机韩忠诚,驱车带领我们去考察闻名返迩的皇帝洞。从牙迫村东面走去,在五勒岭脚下,耸立着险峻的石壁,洞口隐藏在杂乱的树丛和雄奇的岩石之间。沿着石阶蜿蜒而上,眼前有一道人工砌成的石墙,不知是何人何时因何事而筑成的。石墙高约3米、宽约4米,论者猜测是古代的防御工事。进入山洞,47米宽阔的洞厅里,鳞次栉比的岩壁,随着观察的位置和角度的不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奇观。韩忠诚指着几块突起的黑色大小岩石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9.
柳跖洞     
极乐峰是悬瓮山前部主峰的景高点。沿着极乐峰下行数十步,沿山岭西北方向行,约三里远,西北面有一洞穴,称为悬瓮石洞,又名柳跖洞。据民间传说,春秋末年山东人柳下跖,聚众起义,先在这一洞内安寨。后来,人数不断增加,容纳不了,又因这里距平川较近,容易受到统治者的侵袭。于是迁往天龙山,从此这里就成为柳下跖领导农民起义的重要场所。天龙山南峰现在仍有巨石一方,是当年柳下跖练兵插旗的地方,人们称之为“插旗石”。而且,柳下跖带领起义军驻扎的那条沟,被称为柳子峪、柳跖峪。当时的统治者称柳下跖为“盗跖”,而劳动人民都誉…  相似文献   

20.
游利川三洞     
人类早期栖身于洞穴,后来人类从洞穴走了出来,这大概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现在,人们又向着洞穴蜂拥而去,不过这有了新的命名,叫作"旅游"。在利川短短4天,我就游了3个洞。第一个洞叫腾龙洞,距利川市区仅6公里。未见其洞,先闻其声,一阵壮烈激越的水声几公里外就传入了人们的耳朵。当人们站在公路这边遥望腾龙洞时,只见浩浩荡荡的清江水突然跌落30米的深渊,齐刷刷地跌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