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1990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向海内外宣布了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重大决策;1992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人大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议案,1992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地区经济观划座谈会,提出了“集中力量先搞好浦东开发开放,分层次推进长江沿江地区发展”的思路.这一切,标志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新时期的到来一、长江流域区域发展模式选择依据长工流域经济发展根据区域发展理论大体有3种模式.这3种模式对于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是“点线面经济带动”模式.点就是长江沿岸各重要城市,这些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柱带动长江沿岸各中小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由此,再进一步带动长江流域腹地的经济发展.这种模式符合经济级差带动发展的理论,着眼点在于依托城市带动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四大作出英明决策: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州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十四大以后,作为世界第三大港口的上海,积极采取切实措施朝着现代化的国际城市迈进.重新恢复为远东地区的经济中心。浦东开发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世界级、高起点、外向型的跨世纪的龙头工程。上海浦东宏伟计划的实现,有赖于长江流域广大腹地的支持,同时也给长江流域广大腹地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湖南是长江中游的重要省份,湘、资、沅、澧四水纵横全省,入洞庭出长江。历史上就与上海和长江流域各省市同饮一江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今天,长江流域各省市借上海浦东开发的东风,加速了开放开发的步伐,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湖南应当怎样抓往上海浦东开发的机遇,采取有力的战略对策,在浦东开发中努力振兴湖南经济,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随着上海浦东的开发,长江沿岸城市以至长江流域的开发和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充分利用这一“黄金水道”,进一步沟通东、中、西部的联系,并率先在长江沿线形成跨区域的统一市场,成为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一大重要任务。经过初步的研究,我们认为有必要创造条件,促进长江商贸走廊的率先形成,并进而推动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和新型的市场组织的形成。 一、建立“长江商贸走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建立“长江商贸走廊”,其基本内容是指以长江为纽带,由若干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现代商贸集团牵头,联合沿江城市和企业共同投资建立的一种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多功能的综合性商贸组织体系。并以这一体系为依托,促进长江流域流通业的繁荣,促进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的目标在于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对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发挥经济技术辐射作用,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起飞。 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态势 长江流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腹地,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地域辽阔。长江贯通我国东、中、西部,沿江七省一市人口4.085亿,占全国人口的34.5%,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5.1%。长江通过支流沟通着更为广阔的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长江沿江地区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继沿海地区经济实现起飞之后,长江流域必将成为另一个改革开放的重要地区和发展的先行区,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武汉港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港口,是长江流域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长江港口体系中武汉港处于主导和支撑地位。武汉港的综合开发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态势 长江流域地理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极具开发潜力,是我国本世纪末国土开发、经济布局的三大轴线(沿海、沿江、沿黄)之一。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趋势一:长江经济发展呈现由东至西分步推进趋势。按经济梯级发展规律和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我国经济由先进的东部地区向经济尚待开发的西部地区逐步推进已成为必然趋势。长江是我国东西水运的大动脉,贯通东、中、西三大地带,也是海岸线向内陆的延伸。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也必将呈现以上海为龙头的由东至西逆江而上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深化区域协作,提高长江流域整体协调水平,使区域协作与流域联合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和流域经济一体化,加速长江带建设,共筑西部开发大通道,具有重大意义。一、区域协作与流域联合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长江流域经济带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长江流域经济带以长江为轴线,划分为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安徽的长江下游经济带(东部地区)、以武汉为中心包括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的长江中游经济带(中部  相似文献   

7.
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对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十分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上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并且把抓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等作为“跨世纪特大工程”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十四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下,继续推进沿江中心城市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开放地区的辐射和带头作用,引导全长江流域的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促进流域经济的共同繁荣。这一切充分表明长江开发开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意味着长江流域的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将有实质性突破和历史性飞跃。这是历史赋予我们长江沿岸城市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 “钟阜龙盘,石城虎踞”。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T”型综合部,长达95公里的长江南京段穿城而过,两岸环境优美、资源繁多、物产富饶,特别是在地理区位,工业基础、交通通讯、科技教育等  相似文献   

8.
经济是一座城市的形,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神。近几年,张家港一直在探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新时期,应该如何按照文化的先进性和独特性的要求,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的“软实力”,建设神形兼备的现代化城市。去年11月,张家港市以长江文化展示为抓手,以弘扬灿烂长江文化、促进流域文化交流、展示港城明珠风采为宗旨,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2004年(张家港)长江流域地方戏剧发展联盟暨研讨会”、“长江人·长江城——长江名城文化风情电视片展播”、“欢聚一堂·相聚张家港”大型文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以沪、宁、汉、渝为主的140多个大中小城市迅速崛起,它们打破区域隔绝和条块分割的旧格局,开展横向联合,组成了一条绚丽多姿的长江经济带。这条经济带与东南沿海接轨,使“T”字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构想变成现实,并且极大地推动了沿边和腹地经济的跳跃发展。长江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令人瞩目。当前,“浦东开发”、“沿江开放”、“外轮进江”更把长江经济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长江航运既是长江流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江开发归根到底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源泉是生态环境。环境提供资源、发展生产、养活人口。反过来,如果人口过剩,滥用资源,又会破坏环境。因此,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是开发长江的前提条件。在长江流域这一区域生态环境中,长江的前提条件。在长江流域这一区域生态环境中,长江江水是最重要的资源。地球上水面很大,但绝大多数是咸水,淡水很少,两极冰山和地下水又占淡水中大部分,地表淡水主要是江河经流包括湖沟蓄水,而淡水却是最宝贵的。没有它人类便不能生存,也不能生产。长江水量充沛,经流量占全国河流的三分之一。因此,开发必须处处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加快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开发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由此,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全面展开,并由以往的专项开发为主转向综合开发为主。“沿江开放”战略的实施和两项跨世纪工程的建设,促使沿江各省市  相似文献   

12.
国家在“95”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依托中心城市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方针。武汉如何凭借自身优势,推动长江战略目标实现,显得十分重要。一、武汉在长江战略发展中的地域优势与大支点角色武汉是长江流域中的特大城市,其在长江战略发展中的优势地位与角色定位,既要放在全国经济未来发展大格局的长江战略整体中去考察,又要从长江战略性质特征规定性中把  相似文献   

13.
1992年6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规划座谈会。两年多来,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各省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落实党中央关于“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的重大决策做了大量的工作。长江流域成为我国继沿海开放地带之后,又一个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热点地区,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下面我想就长江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认识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江地区的经济形势 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东起上海,西至四川重庆,包括长江三角洲14个城市及长江沿江地区的14个城市和8个地区。全区土地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4%;人口约1.8亿,  相似文献   

14.
[香港《镜报》1994第二期文章.原题:外国政要称赞的宜昌加快发展.作者赵倩文,朱可芹摘]大陆开放开发的大潮有力地推动了宜昌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建设的大跨度飞跃,从中也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热潮正在兴起.中国大陆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开放由沿海向沿边沿江纵深推进.第二轮开放以长江经济带为主线,以上海浦东开发区和三峡建设为契机,加速推进长江流域的经济开发.促进内地与沿海协同发展.为进一步了解“沿工开放、内陆奋起”的新趋势,笔者走访了地处长江流域中上游结合部的八大港口城市之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  相似文献   

15.
资金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资金流的建设是实施长江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组建长江开发金融保障体系和建立长江金融带是促进长江流域各种金融要素自由组合和流动,实现流域经济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长江流域沿江主要大中城市的资金数量、金融发展历史、现状,建立长江金融带的目标模式是:以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实行流域融通资金与国际金融体系接轨;以南京、武汉、重庆为国内金融中心,辐射和带动流域内大中城市和地区的多级金融中心,建立一个系列化、经营型、开放式、多功能的现代化地域金融市场。系列化是指长江…  相似文献   

16.
[摘自台湾《中国大陆》第324期作者程超泽] 台湾《中国大陆》杂志发表程超泽关于长江发展战略专题研究文章。 (一)引人注目的“长江发展战略” 中共近年的经济战略格局,以“长江发展战略”格外引人注目。1993年6目初,在武汉结束的沿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讨论会上,长江沿线十七市的代表纷纷就共同开发长江经济带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性建议。总体思路以上海、南京、武汉、宜昌三峡、重庆为中心的“五点一线”开发布局,通过它们的辐射效应并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力量,以上海浦东开发、三峡工程上马和京九铁路的全线开工为契机,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紫荆》杂志93年第5期刊出特约记者采访中共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的文章。邹就“长江发展战略”畅谈了自己的看法。至此,长江流域经济的开发已从纸上谈兵向务实发展。这是中共继“沿海”和“沿边”开放战略以后,又一个沿江开放的大思路,大动作。 长江是中国第一条大河,世界著名河流,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横跨大陆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流域地区现有耕地三亿六千三百万亩,占大陆总耕地的三分之一。 长江流域得天独厚,开发建设长江经济走廊,对中共未来整体经济发展,将具重要作用。 (二)开发长江流域经济的优势 长江除具有其  相似文献   

17.
1993年5月25日至28日,国家体改委综合规划和试点司、湖北省体改委联合举行了沿长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交流了近年来各城市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经验,就如何抓住机遇,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沿江城市的开放开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政策性建议。 会议期间大家对当前加快长江流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依托“黄金水道”的长江流域是我国沿海经济带之外又一特大经济发展带,是中央“三沿”发展战略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带和先行区,抓住目前有利时机,加速这一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0月,在沪、宁、汉、渝等特大中心城市人民银行和交行总管理处的倡议下,组建了长江流域金融横向联系网络,7年来,己发展了36家金融机构为其成员。共融通资金2,310亿元,已形成一条真正的“黄金水道”。新年伊始,长江金融网络与《长江论坛》杂志社共同开辟的”长江金融论坛”专栏与大家见面了!该栏目将成为长江流域沿江城市和地区探索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宏观调控与微观运作等为主要内容的重要窗口。本栏目拟设专题研究、理论探索、调研报告、热点追踪、经验交流等园地,以望获取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共谋发展长江经济、金融之大业。诚望大家踊跃来稿,献计献策,共同把这个栏目办好。  相似文献   

19.
包括鄂、豫、湘、赣、皖5省的长江中游地区,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片只占全国9%的国土面积上,载负着全国1/4强的人口。区内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展历史悠久,综合经济科技实力强,在全国和长江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不沿边、不沿海的长江中游地区发展步子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且差距日益拉大。不仅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且武汉在这一区域中的“中心”地位也相对衰落。因此,长江中游地区如何抓住国内外经济格局变化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武汉中心城市作用,带动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开发,将潜在的地域综合优势转变为现实的区域经济优势,成为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十分关切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培植区域经济增长极的角度,探讨通过以点带轴、以轴带圈模式来加快长江中游经济圈开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许多国家在工业化的历程中,大江大河的开放开发总是处于优先区域,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在江河沿岸建成了以产业群落密集为特征的经济走廊,并且往往是这些国家实力雄厚的经济重心所在。我国顺应世界大江大河开放开发的大趋势,在实施沿海开放战略的同时,相继确立了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战略。一、长江流域必须“综合规划、联合开发”长江经济带早在1985年,沪宁汉渝四个特大城市经过互相访问和酝酿讨论,并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首先发起组织了“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在目前改革开放新形势推动下,象东风汽车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