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疙瘩皮肤病是由痘瘤病毒科、疙瘩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所引起的牛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本病1929年发现于赞比亚和马达加斯加,随后迅速传播至非洲南部和东部及世界其他地区。 我们于1987年9月在河南省扶沟、通许、民权、尉氏等地发现黄牛以皮肤上出现许多大小不同的结节、坏死、化脓等病状为特征的牛皮肤溃烂病流行,经对该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原学检查,认为该病主要是由牛疙瘩皮肤病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疥螨病是由疥螨属的疥螨(Sarcoptes scabiei)引起的慢性侵袭性皮肤病。疥螨的宿主特异性并不十分严格,经常接近患病动物的人或动物都可受到侵袭,所以有人认为各种动物的疥螨,可能都是变种。本文仓鼠罹病来源于野鼠污染环境所致。  相似文献   

3.
霉菌是小型丝状真菌的通俗名称,属一类由孢子产生分枝菌丝的微生物。其菌丛呈棉絮样、毛团样或粉状。能使人、畜致病的霉菌叫病原性霉菌。其致病作用,大致可分为三种:(1)引起机体深层组织或内脏感染;(2)引起皮肤病;(3)产生毒素,人畜误食后发生中毒症或诱致癌病。后者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但前两者还未被人们给予足够的注意,很少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4.
中华竹鼠 (Bamboorat)属哺乳纲、啮齿目、竹鼠科 ,是江南山区重要的野生动物资源之一。中华竹鼠在野生条件下 ,以鲜竹根茎为主食 ;由于其个体大 (成年竹鼠体重 2 .5— 3 .5kg) ,饲养方法简单 ,饲料来源广泛 ,近年来人工饲养的日益增多 ,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997年 3— 5月 ,某动物饲养场驯养的 30 0只中华竹鼠发生以脱毛、皮肤红肿、皮下化脓为特征的传染性皮肤病 ,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中华竹鼠真菌病。1 发病情况与症状该场是由地下仓库改造而成 ,饲养竹鼠的栏舍单间面积60cm× 80cm ,每一单间饲养 4只 ,其中公…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856只犬、636只狐皮肤病病因调查和临床观察,发现犬、狐皮肤病中以螨感染率高,螨和真菌混合感染性皮肤病危害较大。调查结果表明,皮肤病中疥螨病占45.49%,耳痒螨病占20.84%,蠕形螨病占9.22%,真菌性皮肤病占12.36%,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性皮炎占5.68%,狐自咬症占4.07%,病毒性皮炎占1.07%,过敏和湿疹占1.67%,其中螨和真菌混合感染性皮肤病达51.84%,同时发现蠕形螨还可通过胎盘感染,从而为防治该病提供了科学依据。研制的癣螨净886擦剂、癣螨净887浴液、癣螨净888注射液和宠物香波对犬、狐皮肤病的治愈率达95.00%以上,对人兽共患皮肤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癣螨净888注射液对螨、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均有良好治疗作用,效果优于伊维菌素制剂。  相似文献   

6.
1985年8日中旬我国从丹麦进口一批黑白花奶牛,9月下旬分配给兰州市五泉奶牛场18头,在北京接运期间,发现1035号牛的鼻镜上侧皮肤有似圆形白色斑块,运回后不久呈现出典型的病区。11月初病灶已蔓延到颈、躯干及尾部。同群牛中另有5头被感染。经过病料的检查和分离培养,诊确是由牛的疣状毛癣菌属盘状菌(Trichopbyton verrucosum var.discoides)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俗称钱癣。 (一)流行及症状 在这18头进口丹麦奶牛中,9月下旬发现1头患牛,到11月中旬有6头发病,发病率为31.2%。同厩舍饲养的原有黑白花乳牛未见感染。  相似文献   

7.
在宠物的临床病例中 ,犬皮肤病占相当大的比例 ,尤其在梅雨季节 ,天气闷热潮湿 ,犬更容易患皮肤病。犬一旦感染了蠕形螨而发病 ,治疗就比较困难 ,该病不仅疗程长 ,而且顽固、易复发。笔者以佳灵三特 CA(ClosantelSodium)联用伊维菌素注射方式治疗犬蠕形螨病 ,疗效很好。1 发病情况某犬场 2只 8月龄大丹犬、3只斗牛犬和 1只大麦町犬同时发病 ,症状相似 ,均以眼睑及其周围、额、颈、肘、趾间等处脱毛、秃斑为特征 ,界限明显犬由于皮肤瘙痒 ,蹭磨、挠抓致使皮肤发红、增厚 ,皮脂溢出 ,并出现大量麸皮状皮屑。随着病情的发展 ,病灶很快蔓延…  相似文献   

8.
山羊疥螨病是由疥螨寄生于山羊表皮内引起的慢性、消耗性、寄生性皮肤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短期内即可导致羊群的严重感染。患病山羊剧痒,脱毛,全身衰竭,流产甚至死亡。多年来山羊疥螨病一直影响着山西省养羊业的发展。传统杀螨药中,有机磷杀虫药与菊酯类杀虫药对山羊疥螨病有一定疗效,但毒副作用较大。因此,中药杀螨剂的开发研究与利用倍受关注。研究表明,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和桔皮素乙酰酯对羊螨病疗效显著。笔者对中药狼毒用于治疗羊疥螨病的效果及剂型进行了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 疑似疥螨病山羊16 0只,来自山西省…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中饲养宠物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宠物犬的疾病也随之增加 ,特别是宠物犬的皮肤病更是屡见不鲜 ,笔者近几年治疗了许多宠物犬皮肤病病例。1 临床症状犬的皮肤病常见于犬的背、腹和尾部。患病犬被毛粗糙、无光泽 ,皮肤增厚并出现鳞斑 ,有的用手触摸皮下有肿块 ,有的在皮肤表面出现丘疹、水泡或点状红斑、脓疱等。犬常以舌头舔咬患处或因奇痒难忍撕咬、抓挠、搓蹭瘙痒部位 ,造成犬局部皮肤出血、水肿 ,出现炎性病变或不正常的局部皮屑脱落及大面积税毛。2 诊断犬患皮肤病的原因很多 ,可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1993,(1)
一、越南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与前景 (一)为改进医疗卫生状况所作的努力 越南气候湿热,植物繁茂,适宜于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和病媒昆虫的孳生,加之历史上长期遭受封建和殖民统治,近几十年又处于战争环境,致使大部分山区成为高疟疾区,毒蛇、蚂蝗、马鹿虱四处为患,鼠疫、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登革热、类鼻疽、雅司(一种热带皮肤病)、麻风及丝虫病为患严重。法国统治时期全国甚至有80%的人患有沙眼。总之,长期以来,越南人民的医疗卫生条件相当  相似文献   

11.
50年代,二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和灰黄霉素(griseofulvin)的发现,为治疗全身性霉菌病和真菌性皮肤疾病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在80年代初又开发了第二代咪唑类全身抗真菌药——酮康唑(ketoconazole)。酮康唑是一种高效的治疗许多种全身性霉菌病和真菌性皮肤病的药物。与二性霉素B相比,它的优点是能口服且副作用较小。随后,通过修饰吡咯环,产生了第三代氮杂茂系全身性抗真菌药——伊康唑(itracona-zole)。与酮康唑相比,伊康唑具有抗菌谱广、有效浓度低、副作用更小等优点。咪唑类药物与氮杂茂类药物的结构的不同点在于吡咯环上氮原子的数目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大熊猫皮肤病的病因及有效防治该病,对患皮肤病的大熊猫病变部位的皮屑进行了真菌学检查与分离,并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学特征鉴定、ITS序列分析以及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到的真菌为石膏样小孢子菌(编号为MXP-13-11-1)。分离株MXP-13-11-1的ITS序列的长度为573bp,该片段包括ITS1、5.8SrDNA和ITS2的全部序列以及18SrDNA和28SrDNA的部分序列。BLAST序列比对结果显示,MXP-13-11-1与编号GU348990.1的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9%。根据形态学鉴定、BLAST比对结果和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以将分离株MXP-13-11-1鉴定为石膏样小孢子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皮肤致病性强。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碌曲、夏河及卓尼县的一些地区,犊牛在夏季发生一种皮肤病,藏族群众叫做“簇(cú)”,意为皮肤上发的疹。一般发病率可达30~50%。我们于1980年对该病进行了初步调查诊断。(一)流行病学 据群众反映,此病在解放前已经存在,季节性很强,在产犊季节后期发生。7~8月炎夏季节,阳光直射,多雨,发病者最多。当天气转冷,发病停止,病畜慢慢痊愈。据1980年9月4日在碌曲县玛艾公社加格大队检查37头犊牛,其中18头有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大家畜(黄牛、马、骡、驴)传染性皮肤病防治研究协作组,于1987年9月,先后在我省周口地区、郑州、开封、许昌等市县对大家畜发生的皮肤溃烂病进行了调查,并以扶沟县为重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弄清了该病的流行情况和临床特征。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生化试验及动物接种试验等,证实该病为刚果嗜皮菌引起的大家畜嗜皮菌病。并筛选出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一种快速、敏感鉴别诊断绵羊痘病毒(SPPV)和山羊痘病毒(G TPV)的方法,本研究根据SPPV和GTPV基因组保守区,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SPPV和GTPV实时荧光RPA (real-time fluorescent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SPPV和GTPV的靶基因扩增呈阳性,而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传染性脓疱病毒(O RFV)、蓝舌病病毒(BTV)、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水疱性口炎病毒(VSV)、A型口蹄疫病毒(FM DV type A)、O型口蹄疫病毒(FMDV type O)、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FMDV Asia 1)等相关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特异性良好;对SPPV和GTPV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4.72×10~2copies/μL和4.35×10~2 copies/μL;利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与OIE推荐的普通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建立的SPPV和GTPV实时荧光RPA方法灵敏、快速、特异性强,为SPPV和GTPV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适用于SPPV和GTPV的检疫、疫情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暴发后相应控制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防治家兔的真菌性皮肤病,对发生皮癣病家兔患部的皮屑、被毛采用沙保弱氏培养法(Sabourord cultivation)进行了分离纯化。对分离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ITS序列分析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到1株真菌(编号MXP-15-12-21)。分离株的ITS序列长度为669 bp,该片段包括ITS1、5.8S r DNA和ITS2的全部序列以及18S r DNA和28S r DNA的部分序列。NCBI Blast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株的ITS序列与须癣毛癣菌的有性型万博节皮菌(EU683894.1)的相似性为99%。根据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分析结果和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可以将分离株鉴定为万博节皮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小鼠皮肤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7.
止痒驱蝇膏是治疗皮肤病的软膏涂擦剂,笔者多年临床应用,认为对皮肤病的适应症广泛,且能驱避蚊蝇叮伤,具有抗虫灭菌、消炎止痒、改善皮肤新陈代谢、促进患部恢复之功能。 药膏配制 取敌百虫15.0克、硫磺20.0克、鱼石脂40.0克、松节油40毫升、克辽林40毫升、凡士林250.0克,充分调配均匀,置软膏罐内备用。可长期使用,无变质之虑。  相似文献   

18.
疥癣又名螨病,俗称癞,是由疥螨和痒螨引起的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的慢性皮肤病。近几年来,我场由于从外地购进牛、羊及放牧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疥癣病、尤其是牛的疥癣病又复发蔓延开来。为此,于1984年初,经初步试验,以有机氮双甲脒乳油代替有机氯治疗螨病,取得了满意效果,为控制和消灭疥癣病提供了一种新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大熊猫体表被毛可培养真菌的分类情况,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方法从不同月份(3、6、9、12月份)的大熊猫体表被毛中分离到165株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鉴定,并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利用ITS区序列进行的PCR鉴定可将大多数真菌鉴定到种,部分真菌只能被鉴定到属。本次试验共分离鉴定出165株真菌,其中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 sp.)是本次试验中的优势种群,其菌株数最多,占29%;指间毛癣菌(Trichophyton interdigitale)、蒙氏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moniliiforme)、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蜡蚧霉(Lecanicillium lecanii)等是本次试验的优势菌种。9月份样本分离得到的菌株数量最多,为50株,且包含种类最多,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3、6、12月份样本分离得到的菌株数量分别为38、38、39株。本研究结果极大地丰富了对大熊猫被毛可培养真菌种群的认识,将为大熊猫皮肤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种畜频繁,数量不断增加,1983年至1985年从我所进口检疫的乳牛中,发现得见的皮肤真菌病引起的病牛约占全群牛的20%左右(见下表)。该病不分年龄、姓别,特别在厩舍拥挤的饲养场里,加上气温与相对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就容易爆发此病。当牛群发现皮肤病以后,传染很快。该病还能传染给人,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如1985年四川省接牛的饲养员感染,本隔离场临时工人也感染此病,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