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线》2006,(9)
2006年8月3日至9日,本刊记者杜梅萍、杨宾参加了由全国党刊研究会主办、当代贵州杂志社承办的“红星照耀多彩贵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党刊联合采访活动”。在为期一周的紧张采访中,记者走遍了贵州省内重要的长征纪念地,如遵义会议会址、猴场会议会址、强渡乌江战役遗址、四渡赤水纪念塔等;参观了一些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如息烽集中营、王若飞故居;采访了老红军、党史研究专家,与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进行了座谈。在追寻革命先辈红色足迹的过程中,对“红军精神”“、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同时,也领略了贵…  相似文献   

2.
闫院平  陈静 《共产党人》2011,(15):24-25
<正>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由全国党刊研究会主办、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承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重走长征路·走进红色贵州"联合调研采访活动,于2011年6月15日至21日在贵州省启动。本刊记者随同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新闻单位和全国45家党刊社组成的联合采访调研团,沿遵义会议、青杠坡战役、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先后在遵义市、习水县进行了采访。所见所闻,令采访团成员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那段风雨如  相似文献   

3.
《支部生活》2005,(8):31-31
贵州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中央红军长征历时一年零九天,在贵州转战的时间长达五个月零八天。红军在贵州的足迹,遍及全省88个县(市)中的67个县(市),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址。目前已整理出的163处红色旅游资源中,近期可以开发的就有60余处。尤其是遵义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强渡乌江、娄山关战役、四渡赤水等旧址,  相似文献   

4.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今年8月,在参加由全国党刊研究会组织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联合采访活动中,途经贵州桐梓县娄山关关口时.我们看到了镌刻着毛泽东这首《忆秦娥&#183;娄山关》的巨大纪念碑墙,这首词真实地展现了娄山关战役中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场面。  相似文献   

5.
杨成武 《共产党人》2006,(16):42-43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红一方面军一军团第二师的红四团在漫长的征途中经常担负先锋团的开路任务,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穿越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红四团漂亮地完成了许多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战斗和行动,充分发扬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由已故的原红四团政治委员杨成武撰写的回忆录《忆长征》,在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首发,本刊从本期起,连续刊发此书的内容,以纪念这一光辉历程和为共和国捐躯奋斗的英雄们。  相似文献   

6.
王健明 《当代贵州》2006,(15):60-62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由全国党刊研究会举办、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组织开展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党刊赴贵州联合采访活动,经过为期10天的采访,于8月10日圆满结束。在此次活动中,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党刊的20多名记者,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深入到我省贵阳、遵义、黔南、黔东南、安顺等地开展采访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采访老红军、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重点发掘  相似文献   

7.
前言7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70年来,长征精神培养、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踏着红军的足迹拼搏奋进。盛夏时节,本刊记者有幸参加了由全国党刊研究会策划、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组织实施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党刊大型联合采访活动”,与来自全国14家党刊的20多名同仁一起,来到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追寻历史足迹,感慨时代变迁,见证了贵州这片红色热土的厚重、美丽、希望......河流是刻在大地上的记忆。沿着河流,人们会触摸到历史深处的积…  相似文献   

8.
哈婷婷 《当代贵州》2005,(10):12-17
北线:国酒之乡红色长征[经典线路]贵阳——息烽集中营——乌江渡口——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娄山关——仁怀国酒门、四渡赤水、茅台国酒文化博物馆、茅台镇——习水三岔河——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燕子岩、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十丈洞、四洞沟瀑布,丙安、大同古镇——四川泸州。[红色印记]遵义会议,是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重要会议,它扭转了被动局面,使红军转危为安。在娄山关,红军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赤水河上,红军以“四渡赤水”演绎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战例而永载我军辉煌的战史。  相似文献   

9.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5,(11):30-35
耿飚是我军一员著名战将,长征途中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团长,和团政委杨成武一道,强渡乌江,夺取天险娄山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作为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耿飚率部参加四渡赤水、再克遵义、南渡乌江,从云南境内巧渡金沙江等重要战役战斗.1950年初,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耿飚,走上了外交工作岗位,先后担任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兼驻丹麦、芬兰公使,驻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驻缅甸大使等职,成为著名的"将军大使".  相似文献   

10.
田家山 《新长征》2006,(10):14-16
长征,对许多人来说至今记忆犹新。长征,中国革命征程上最为壮观的一页,它扭转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更创造了全人类都为之景仰和钦佩的长征精神,它对中国和世界的深远影响,早已写进中国和人类的辉煌史册。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全国党刊研究会组织了10多家地方党刊社重走长征路联合采访团,作为采访团的一员,我有幸重走了贵州境内的长征路,领略了当年“西风烈”、“霜晨月”、“雄关漫道”、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炮火连天的岁月。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作为一名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重新回忆起二万五千里征程,想起与战友们共度的日夜,感慨万千。新中国的建立,归功于无数革命志士的前赴后继,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他们甚至献出了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家乡在贵州省湄潭县兴隆镇,离家门口不远的县道,是当年红军长征强渡乌江、保卫遵义会议召开时走过的路,也是我从蹒跚学步到投身军旅,走过的19年的路。小时候,父亲常常给我说红军的故事。英雄,是故事里的主角。那时我就在想,也许有一天我也能成  相似文献   

13.
长汀县委、县政府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研讨会是很及时也是很必要的。因为第一,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70周年。第二,长汀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当时的“红色小上海”。第三,长汀有许多很有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的革命遗址,这是教育青少年发扬革命传统不可替代的教材,也是开展红色旅游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因此县委领导不失时机的召开这次研讨会,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4.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我随全国党刊记者采访团来到遵义。采访中,“红军烈士的得与失”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5.
魏巍同志的力作《地球的红飘带》是描写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巨著。作者以史学家的严肃态度和诗人的激情,热情地讴歌了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丰功伟绩。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地球的红飘带》从1934年11月末的湘江战役写起,继之是红军挥师入黔、突破乌江、攻占娄山关、两进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苑》2020,(2):45-45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娄山关景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北10公里与桐梓县交界处,距遵义市区约50公里。娄山关,又名太平关,亦称娄关,关口处于大娄山山脉主峰。娄山关是川黔交通要道的重要关口,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1935年1月初,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占领遵义后,一部继续北进,攻克娄山关,确保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17.
唐福敬 《当代贵州》2006,(20):12-14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贵州,是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胜地和福地。贵州有太多中国革命史上最鲜亮的记忆。遵义会议,工农红军得以从错误的政治、军事路线上扭转,开始自主而正确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四渡赤水、乌蒙山千里回旋,红军以一连串的雄奇手笔,奇迹般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贵州的山山水水都留有红军的足迹,伟大的长征精神时时润泽着后人。湍急奔腾的乌江,突转盘旋的赤水河,都波光澹澹,闪着历史的眼睛,看护我们前行;“万夫难开”的娄山关,逶迤磅礴的千里乌蒙,亦雄风阵阵,响着时代的号角,催逼我们奋进;遵义会议,黎平会议,熠熠生辉的思想,指引我们开拓、创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在我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贵州目前总体上仍比较落后、各方面条件比较差、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情况下,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回顾历史,寄予未来。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采编人员把这段散落于历史长河中的粒粒“珍珠”,加以拾掇、归纳并成篇。这是本刊在对长征及长征精神进行诠释时的一次尝试。其间,也得益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安勇同志、省委党史研究室杜黔同志的指导和支持。值此,本刊谨向两位同志致以谢意。(执笔:顾海凇)  相似文献   

18.
娄山关,扼川黔要道,两侧峰插云天,谷底路通一线,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西风烈烈,霜月寒天。娄山关上又一次响起了声声战鼓。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朱德等人率领下,突破乌江天险进军遵义城,红一军团几经战斗夺下娄山关。遵义会议后,红军二渡赤水再次激战娄山关。战斗激烈之时,一度短兵相接、白刃相搏,将近傍晚时分,终于攻下娄山关,打开了唯一的人川通道。红军没有成为第二个石达开,这支勇不可当的队伍在遵义打了漂亮的一仗,夺取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让蒋介石的“咒语”最终成了一个笑话。这座古来“鏖战急”的关隘,也因这两场战役而被载人中国革命史册。  相似文献   

19.
权威发布     
正习近平: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23日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他强调,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伟大壮举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父亲葛接调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他一生中最引以为荣的就是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无怨无悔的就是选定了革命道路并坚持到底。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开始,我便在全国以一个长征后人的身份宣讲长征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我从亲友、同事零碎的讲述和回忆中,"听"到了更多关于父亲……"抗捐抗税"走上革命道路父亲出生在江西省于都县一个叫葛坳的小山村,据说祖上是客家人,祖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