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证时效与公证期限不同。公证期限是指公证机构办理一件公证事项或处理某些公证法律事务规定的时间限制。公证期限只限于对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的要求;而公证时效既是对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的要求,也是对当事人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当事人在法定期间申请公证;另一方面要求公证机构对超过法定期间的公证申请事项不能公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王中全会《决定》将公证机构界定为中介组织,并指出公证机构作为市场中介组织应发挥服务、沟通、公证、监督的作用。本文仅就如何发挥这些作用发表一家之言。服务:贯穿于整个公证活动的一种职能证前介入,超前服务。在市场主体实施其设立、变更或终止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之前适时介人。公证员受聘为市场主体担任公证法律顾问,为受聘方提供经常性的以公证服务为主的法律帮助,满足了市场主体对公证法律服务的特殊要求;建立常年公证点,将法律服务拓展到广阔的市场空间;上法制课和解答法律咨询,寓法制教育于平凡而实际…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公证机构是市场中介组织,是为政府和市场主体提供服务、沟通、证明、监督保障的法律服务机构,因此,堆动公证机构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机关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介组织转变,使源生于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公证制度能够通过合适的机构载体充分发...  相似文献   

4.
公证人员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是公证人员所应信奉的道德准则及在履行公证职能时所应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纯洁公证队伍、维护公证声誉的必要手段,也是公证人员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法律服务的保证。为加强公证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公证机关应着力寻求有效途径,强化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塑造公证队伍良好形象。一、增强公证人员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的针对性只有掌握公证人员思想活动规律,把握全体同志的思想脉搏,才能对症下药,驾轻就熟,使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各公证…  相似文献   

5.
房屋委托书公证.是公证机构日常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一项业务。然而许多公证人员一提到它却是“谈虎色变”.究其原因.源于近年来当事人以不法手段骗取公证书.之后公证机构被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的案例越来越多。一份收费200元的公证书,最后可能被判赔近百万元,这其中的不成比例姑且不论.公证人员和公证机构在其中承担的执业风险和舆论压力还会影响到行业的发展和公信力的维护。公证人员在能力所及的情形下尽到审查义务而仍然免责不能和公证机构被判赔偿后难以通过追偿而获得救济.是目前公证行业在面对房屋委托书公证时最大的困扰。公证人员不是“火眼金睛”.公证人员也是“肉眼凡夫”;公证机构不想做“冤大头”.公证机构却往往“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四届三中全 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公证 机构界定为市场中介组织 后,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 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 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又再次明确把 公证机构列入社会中介服 务机构,并提出“社会中介 服务机构要与政府部门彻 底脱钩”。据此,公证处成为 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已是不 争的事实。我们再没有必要 去争论“公证处是不是国家 机关”、“公证制度是不是司 法制度”、“公证员是不是国 家公务员”等等;也没有必要过高期望通过国家立法来确定“必须公证…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制约公证质量的因素 (一)质量意识的缺乏在公证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里。重经济效益.轻公证质量的思想有所存在。随着公证体制改革的推进.相当一部分公证机构已改制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有的还改制为合作制甚至是合伙制。分配制度灵活多样.只有一小部分仍保持行政体制。不论何种体制下的公证机构.一般都十分重视公证业务的拓展和公证收费的提高.大部分公证处将公证人员的收入与公证收费直接挂钩.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证》2009,(4):58-58
近日,陕西省司法厅要求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公证管理部门、各公证机构和广大公证人员2009年要继续深入开展全省“公证法律援助日”活动.引导全省公证机构、公证人员更加关注民生,维护好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重点在全省公证机构实施“八项便民措施”,努力提升公证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效率:一是在节假日通过预约,正常办证。二是对要求紧急或来往不便的当事人,在材料齐全、事实清楚、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经公证处主任特批可当天出证。三是全面实行首问负责制。四是提供便民贴心服务。对市区老弱病残人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地公证处大胆实践,建立了相当数量的公证常年服务单位,服务双方均感到满意。但是,在部分公证人员中,还存在着木同程度的顾虑,归纳起来;一是认为常年服务单位公证的做法没有法律依据,没有程序可循,收费亦没有标准;二是认为申请单位要求公证服务面广,情况复杂,公证证明活动难于满足。鉴于此,笔者就建立公证常年服务单位进行如下探讨:一、建立常年公证服务单位是市场经济建立、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以独立法人地位参与市场竞争,自主合法经营,需要法律服务,这给…  相似文献   

10.
史宏 《中国司法》2007,(10):63-66
公证机构是公证人员工作所在的机构,负有教育培养公证人员,不断提高公证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责任,承担着组织指导公证人员从事业务工作,不断提高公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任。公证机构还是为在该机构工作的公证员和其他人员对外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法律实体。因此,公证机构管理的好坏,直接与公证业的兴衰相关。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司法厅、省公证协会举办首届“公行天下”江苏公证论坛,评选出“江苏省十大公证案例”向社会公开发布。此次评选出的十大案例,既囊括了公证的主要业务类型,又充分体现了公证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能作用,同时也展示了公证人员爱岗敬业、公证尚信的精神风貌。江苏省最近几年每年向社会公开发布“十大公证案例”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一是对于启发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拓展公证业务、发挥公证职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二是对于向社会宣传公证制度和公证职能作用是一种既鲜活又有说服力的好方式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公证在天府     
近公证人谭年来,四川省公证机构及广大公证人员积极介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一方面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公证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另一方面,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运用公证法律手段,大胆介入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多方面为维护社会稳...  相似文献   

13.
看省情谈素质抓建设换新貌王惠荣公证机构作为市场中介组织能否充分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职能,为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其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因素。青海省公证工作自1980年恢复重建以来,走过了艰难的历程。迄今为止已在全省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1):22-23
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在今天召开的全国公证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公证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真贯彻实施公证法,切实搞好公证机构建设,不断增强公证服务能力和公证公信力,大力加强公证队伍建设,进一步实现公证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把巾国特色的公证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一、公证工作面对新形势要有新认识。首先在工作指导思想上,要进一步强化公证工作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的意识,确定公证业务开展的重点和方向。在当前以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等是各级党政部门的中心工作。公证处应注意当地经济发展动态,捕捉经济信息,积极主动介入中心工作,做好相应的公证服务。其次,公证人员要树立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思想观念,要用竞争观念、价值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开放观…  相似文献   

16.
公证书──由定式走向要素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公证工作改革步伐,以适应新形势对公证机构这一币场中介组织的需要成为已经过去的1999年中的公证战略步针。其中,公证文书格式改革亦是公证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不可回避的内容。公证制度恢复重建的20年间司法部先后制定颁布的公证书格式(即24式和白皮书)...  相似文献   

17.
黄广翠 《中国公证》2013,(10):13-14
一、公证行业内涵式发展 公证行业的内涵式发展主要表现在公证机构、人员和业务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公证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提高。①与之相对的外延式发展主要表现为公证机构、从业人员以及业务总量的上升。在内涵式发展模式下,公证公信力得到极大增强。公证队伍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公证文化呈现绚丽多彩的局面。公证发展体制机制得到全面完善。公证法律服务能力能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8.
一、公证在发展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公证机构是市场中介组织,赋予其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的双重职能.这就决定了公证在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刘旻 《中国司法》2001,(4):41-43
公证机构界定为中介组织之后,在行使国家证明权时是行政主体还是民事主体?当事人与公证机构之间就公证事项的争议,是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还是通过民事救济途径解决?这在司法实践中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笔者试从公证机构的诉讼主体资格、公证的程序和法律后果等方面对转型期公证机构诉讼地位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在行使国家证明权时,公证机构不是民事主体 (一)公证机构与公证当事人之间的公证法律关系不是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过程…  相似文献   

20.
赵林  赵海鸥 《中国司法》2011,(12):58-61
11月17日,第十八届西部公证工作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司法部、中国公证协会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我国西部各省(区、市)司法厅(局)公证工作管理部门、公证机构160余位代表参加研讨会并提交论文。本届研讨会论文范围广泛且具一定理论深度,充分反映出我国公证工作理论创新与发展以及广大公证人员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本刊撷取部分论文摘编如下,供读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