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政报》2007,(14):4-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建设法治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2.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作说明。一、修订的必要性和工作过程行政复议是政府系统自我纠错的监督制度和解决“民告官”行政争议的救济制度,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持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并对行政复议法修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行政争议急剧增加,行政复议制度日益呈现出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一面。修订行政复议法、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彭东昱 《中国人大》2013,(24):27-30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信访制度,是化解行政争议的“三驾马车”。老百姓与行政机关发生争议,许多人最先想到的解决办法是花钱打官司,而最常用的办法则是到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信访。其实,在这两种途径之外,还有一种更便捷、更温和有效的方法,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已经2007年5月23 El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建设法治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认真履行行政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政报》2007,(8):9-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已经2007年5月23日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2007年5月29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建设法治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  相似文献   

7.
《山西政报》2009,(20):8-11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了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中办发[2006]2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加强各级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促进行政机关职能转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推进我省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8.
刘瑶 《人大论坛》2008,(10):28-29
9月23日至26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贵州省行政复议条例修正案》。这标志着我省在依法行政过程中行政复议的渠道将电加宽松、简便和快捷。行政复议是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法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层级监督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卫星 《前进》2013,(11):23-25
一、基本情况《行政复议法》自1999年公布施行以来,全省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坚持以"大力宣传行政复议制度,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能,积极创新行政复议机制,全力提升行政复议能力和水平"为总体工作思路,大量的行政争议及时化解,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自该法施行至去年年底,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47万件。其中,以乡镇政府为被申请人的397件,占全部案件总数的2.7%;以县级政府为被申请人的1201件,占全部案件总数的8.17%;以县级政府部门为被申请人的6988件,占全部案件总数的47.54%;以市级政府为被申请人的789件,  相似文献   

10.
杨飞 《重庆行政》2011,(4):75-77
行政复议制度从建国初期建立以来,尤其是在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后,对于完善行政机关的自我监督,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行政复议实践表明行政复议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特别是行政复议受案范围饱受诟病。本文拟对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扩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部机关各单位: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有效发挥了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行政复议工作,解决行政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使得《行政复议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并与《行政诉讼法》有了一个更好的衔接。一、明确了行政复议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即将来的行政诉讼原告和被告。二、合理的操作规程使得行政复议审理更加规范,更加体现了行政复议制度的准司法性质。三、化繁为简,行政复议申请方式的多样性。四、“驳回”的使用,使得复议决定方式更加多样化科学化。五、“终止”复议程序的有效使用,使得复议主动权掌握在复议机关手中。六、用和解和调解方式来解决行政争议开创了解决行政争议方式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豫政办〔2007〕72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99号,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07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对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化解行政争议、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贯彻落实《条例》,加强和改进我省行政复议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条例》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工作,2006年9月下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  相似文献   

15.
行政复议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对做好行政复议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研究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的措施,对于依法及时化解行政争议、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及行政复议机构的工作人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行政复议法,认真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和队伍建设,做了大量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只能审查行政行为,行政职权以外的事实行为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行政复议只能审查外部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所引起的争议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行政复议只能受理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提出的复议申请,对抽象行政行为不服,不能直接申请行政复议,只能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对该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17.
行政复议具有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是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近年来,浙江聚焦诉源治理,统筹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与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注重提升行政复议的政治功能、法律功能和社会功能,努力推动政府自我监督、自我化解行政争议.  相似文献   

18.
行政复议是政府履行层级监督责任和自我纠错的重要法律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行政复议化解了大量的行政争议,及时纠正了违法行为,促进了依法行政,履行了政府职能。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和部门对行政复议重要性的认识不够,领导责任不到位;有的纠错能力不够,工作不到位;有的重执法,轻救济,作为不够,救济职责不到位;有的执法行为还存在违法或不当问题,导致行政争议的发生。这  相似文献   

19.
黄辉 《协商论坛》2009,(9):22-22
今年5月25日,江西省信访局和省法制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化解行政争议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信访和政府法制机构以行政层级监督制度为基础,建立健全行政争议化解机制,将因行政争议引起的信访事项引入行政复议工作渠道。这一机制建立的背景情况,运行怎样?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一番探访。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办发[2011]35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重庆市行政复议工作基本规范》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一年十二月八日重庆市行政复议工作基本规范第一条为规范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制度依法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