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关于计划生育法治化的重要战略性意义,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过深刻而广泛的讨论,但独生子女政策自推行迄今二十余年的历史,未曾引起学者和官员们的充分重视,报刊上几乎未有过对独生子女政策的专文探讨,笔者拟作抛砖引玉的尝试。 一、独生子女政策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中的地位 1.独生子女政策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核心内容 首先,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行内容看,独生子女政策是中心所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  相似文献   

2.
从1979年我国实行“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就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口群体出现在我国社会之中。据统计,1994年,全国独生子女人数就已达到4676万人。目前,我国独生子女人数估计已超过5000万人。当数以千万计的独生子女一下子从我国大地上涌现出来时,马上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政策所造就的这一代特殊儿童能否正常地、健康地、顺利地发展和成长上。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一焦点所涉及的就是一代独生子女的社会化过程及其后果的问题。 早在独生子女生育政策实施之初,就有人提醒:“独生子女有诸多毛病”;也有人担心:  相似文献   

3.
家长教育素质对独生子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9年,中国政府为了有效控制全国人口的增长,开始提倡和实行以“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19年过去了,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终身没有兄弟姐妹的新一代独生子女。据统计,1995年末,全国领证的独生子女人数已达到4906万人。~①从80年代初期开始,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其中最大量的是关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和家庭背景的研究。一部分研究着眼于探讨独生子女所具有的与非独生子女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另一部分研究着眼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内部结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4.
仇逸 《瞭望》2000,(23)
在连续7年人口负增长之后,上海所面临的人口压力正在悄然增长。如果调控得力,有希望到2010年左右人口总量趋于稳定,比全国2050年的目标提前几十年。 目前,上海实行的是“提倡一对 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依照法 律法规合理地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经过40年调控,1999年,全市的常住人口为1474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千分之0.8,户籍人口数为1313万。 然而,未来10年是上海人口机械增长压力最大的时期,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总量都将呈上升趋势。 上海是全国独生子女比例最高的城市,80年代又是…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开始大范围地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一部分人响应国家政策只生育一个孩子,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孩子死亡。这一批父母经历了上山下乡、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和下岗失业,他们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因此面临的是独生子女死亡的精神和经济双重养老压力。由于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不同,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应努力构建符合不同需求层次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6.
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能 《青年研究》2003,(12):32-40
续上期二、当代中国社会情境中与青少年犯罪现象相关的重要社会趋势在介绍了越轨社会学中的各种理论取向 ,以及它们关于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现象的专门研究之后 ,我们希望能够回到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境当中 ,讨论影响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现象的重要社会趋势。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了青少年犯罪现象背后的重要社会趋势 ,如皮艺军把建国以后的两次生育高峰 (分别是 195 0年代中期和 1980年代初期 ) ,列为整个 1980年代和现阶段青少年犯罪高峰期的主要原因 (皮艺军 ,2 0 0 1:3 0 0— 3 0 1) ;而郭星华也把我国社会孩子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和危机 ,列为青…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4)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一新政策的实施将在社会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对家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影响体现在家庭传统层面和个人品行层面,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家庭美德的传承、亲属文化的接续以及优良品德的培塑、健全人格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只为清闲去读史,谁知常读常有不入旧的见地,由是对孔子"温故而知新"的古训体会又深了一层.或许是受时代气息所染,选择读史面时,比较多地留意了古之中兴时期的一些基本政策,尤其是文景时俭朴之风的提倡,从中窥到的得失,于今确是大有借鉴.文景年代,西汉政权草创,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当时中央政府为了有效地强大国体,推行了诸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聚汇成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倡"俭朴".  相似文献   

9.
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存在争议,而未来总和生育率的变动趋势对生育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矫正过的生育率数据,使用随机预测方法,对1998年以后的生育水平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到2028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有可能降低到1.3的超低生育水平.在介绍当前生育政策争议的基础上,讨论了其它低生育水平国家的经验和对策,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7)
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积极应对迫在眉睫的人口问题,我国严格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宣告终结,正式进入"全面二孩"时代。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生育成本、就业压力、计划生育政策长期影响下的生育意愿惯性以及缺乏相应的人力、物力、精力和场所对孩子进行照顾等方面成为影响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笔者从社会政策视角出发,分析研究打消女性生育顾虑的可能,使"全面二孩"政策发挥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8)
从19世纪8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到2013年的单独二孩政策再到现在的全面二孩政策,政策调整的背后是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经过对济南市、烟台市、济宁市部分地区的城市居民进行的生育意愿调查研究表明城市居民对于二孩的生育意愿尚可,但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年龄等成为众多居民不愿生育二孩的现实因素。在此调查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建议为相关部门完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翼城县是1985年经国家计生委和山西省政府批准放开农村二胎生育的试点县。翼城县放开农村二胎生育的试点是成功的,在试点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经验:晚婚晚育加间隔的制度设计合理,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领导,依法有序实行农村二胎生育,坚持"宽严并举"的工作方法,实行计划生育管理创新,充分发挥社会环境的助推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翼城县的试点说明,新政策实施后农村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性别比失衡,人口扎堆生育,超生漏报,计划生育监管难度增大。因此,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创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作方法,集中力量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掌握监管的主动权,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生育意愿调查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  陆卫群 《学理论》2011,(15):78-80
以贵阳市的农村务工青年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生育意愿的现状、影响因素,探讨生育意愿对于青年生育行为的影响力。采用偶遇的方法,选取在贵阳市务工的300名18~35岁的农村青年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回收率为92.7%。结果是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生育孩子数量在有无国家政策限制的情况下,都不愿多生,已婚的生育目的多注重孩子养老的一面,未婚青年的生育目的多是为了增加夫妻的感情,增添家庭的乐趣,认为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未婚青年注重孩子的精神层面上的意义,已婚青年多注重孩子在现实层面上的意义,并且,外出务工青年大都注重提高孩子的素质,对孩子都有较高的期望。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生育意愿大多符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而且在有无政策限制下都具有较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正有这样一对夫妻,因为一直没能生育,40岁时领养了一个男孩,可谓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心怕掉了。只要孩子开口,几乎无所不应。他们以为以情换情,将来自己老了,也会得到孩子同样的关照。可在孩子该谈恋爱的时候,问题出来了:见了女方没有礼貌;陪女友买衣服,钱包被盗,和女友回家见到自己爸妈之后,躺在地上嚎啕大哭……女友转头走掉了。此后有几家亲友帮助介绍女朋友,都没有结果。儿子长到40多岁也没讨到老婆,就把这一切  相似文献   

15.
杨敏 《党政论坛》2011,(5):10-11
中央为何以《公开信》的形式,而不是中央红头文件的形式来发布生育政策"当时北京市宣武区的几十个育龄妇女联名发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倡议,后来听北京市委的人说,这个倡议其实从天津开始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5,(12)
<正>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允许普遍二孩政策,将允许每对夫妇生两个孩子。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富人超生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女权理论认为,人的生育欲望是社会文化的产物,而主张多育的生育文化观念则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妇女权利的增加可以改变陈旧的生育文化观念,并有利于最终造就一个低生育水平的社会;男女之间的社会结构不仅是一种支配与屈从的人际关系模式,更是一种社会发展成果的分享和利用模式.当前,我国的女权发展不足,妇女在教育和就业等方面处于劣势,社会上轻视妇女权利的现象还比较严重.通过发展女权应对富人超生,需要将女权发展战略与加强生育控制有机结合,需要将富人因超生而缴纳的"社会抚养费"投入到女权发展事业中,需要全面把握、科学理解党和政府关于发展女权的有关规定,将女权发展提升到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庭发展理论和家庭可持续生计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家庭发展能力理论框架,为研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实证研究发现,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而且对中国居民的家庭发展能力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限制了人们的生育选择权利、改变了不同家庭的禀赋构成和策略选择空间。在政策约束、市场主导和家庭资源整合三重力量交互作用下,中国家庭在自身的结构调整和策略重组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稳定的低生育水平下,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自我调整能力下降,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以帮助家庭更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可以将开放单独夫妇生育二孩作为过渡,逐渐向城乡二孩晚育政策平稳调整,以增强家庭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北京市人口研究所2013年东城区居民生育意愿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家庭照料对家庭生育决策的影响因家庭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老年人能否为子女下一代提供足够的照料资源,是子女生育决策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北京市育龄人群大部分处在照料孩子的单压力下,当生育第二个孩子时,老年人照料和儿童照料双重照料重叠交叉的可能性更大,儿童照料资源的供给将越来越成为制约生育决策的关键因素。家庭如何寻找新的替代性儿童照料资源或者国家和社会能够为儿童照料提供何种帮助是决定未来家庭生育决策选择的关键,因此要构建家庭友好型政策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香港劳资关系稳定;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劳资纠纷与冲突增多,但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走向平稳。这与香港的劳工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以"工联会"为代表的香港工会在劳资冲突化解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它主要通过影响劳工立法和政策、介入劳资事务协商、直接处理劳资争议的途径化解劳资冲突。"工联会"走上层政治路线以协调劳资关系,也是香港工会化解劳资冲突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