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耀 《党政论坛》2013,(13):22-24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是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逐步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真正激发起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益事业大力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相似文献   

2.
和经纬 《行政论坛》2006,73(2):24-27
社会事业单位改革要以合理分类为基础,对于公益类和中介类的社会事业单位,主要改革模式就是非营利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非营利组织有很多理论问题需要厘定,也有一些实际工具可以选择。  相似文献   

3.
要改革现行种类庞杂的事业单位首先必须进行分类。实践中,代表性的分类模式有广东、深圳、山西等地几种模式。未来改革方向性分类主要是在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大类的基础上,只保留单纯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4.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法律定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公益、互益二元分类方法逐渐取代公益、私益二元分类方法成为当前社会组织分类的重要标准,各国立法对公益、公益性、公益事业等概念的界定为公益性社会组织法律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必要基础.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服务对象应为不特定多数人,活动领域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活动效果应具有正效应,服务方式应包括无偿和有偿两种情形.公益性社会组织在组织目的、开放程度、资产处置、自治程度和变动路径等方面均不同于互益性社会组织,同时,与慈善组织、公益信托也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5,(5):30-36
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明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是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但谁提供公益服务即何为公益机构的问题尚未解决。明确何为公益是界定公益机构乃至公益服务的起点。在此基础上,立足现代社会组织基本分类,梳理、分析人们对公益机构的认识演进过程,结合政策法规的相关规定,勾画出我国包括国家、市场、社会等三大部门在内的公益机构谱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启动已有三十多年,从转型市场化(民营化)到分类改革再到分类确定,即明确分为行政职能类、生产经营类和公益服务类。前两类目标明确,实施转型改革已无争议。为了降低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转型改制难度,又将其分为公益一类和二类,公益一类仍由政府全额拨款,真正需要改革的仅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且有着大致改革的方向,即向社会企业转型。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公益类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强势主导和民间社会组织自身的弱小,使得改革至今并无实质性进展。苏州市三家公立医院的试点改革充分说明,公益类事业单位向社会企业转型改革时机尚不成熟。从根本上说,此次改革仍然在于政府的强力推动,从观念上彻底打破事业单位对政府的依赖,社会企业自身也要加快发展,同时还有赖于具有公益人格的"社会企业家"的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7.
一、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与考核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现代社会中,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社会公益性组织、慈善机构等民间社会团体。一般认为,非营利组织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  相似文献   

8.
事业单位在我国有着其独特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事业单位改革有积极作用。但是,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促进相关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如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分类问题、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问题、承接主体少问题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配套措施,运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手段促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建议是: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培育提供公共服务的多元力量等。  相似文献   

9.
事业单位的许多单项改革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文艺表演团体改革已在不同系统实施,作为整体性改革的文件《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 (中编办)、《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中组部、人事部)也早已颁发,但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力度仍然不够。随着我  相似文献   

10.
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标和行动指南.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政策主要呈现了重视厘清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重视扩大事业单位的自主权、重视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重视加强事业单位的公益性、重视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等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的发展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切实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政策也还存在着政策制定的系统性较为缺乏、政策执行不到位、政策绩效评估机制不够健全和法治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未来我国应从强化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的顶层设计、加强改革政策执行的监管力度、重点推动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清单的建设、健全改革政策的绩效评估机制、重视改革政策的法律保障等方面来完善事业单位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11.
事业单位社会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业单位是一个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是我国社会特有的组织结构。什么是事业单位?不同历史时期或发展阶段,有着不同解释。1963年,《国务院关于编制管理的暂行办法》把事业单位定义为:凡是为国家创造或改造生产条件,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为事业单位;1965年,《国家编委关于划分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界线的意见(草案)》定义为:直接从事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文化生活等服务活动,生产的价值不能用货币表现,属全民所有制单位;1984年,国家编委对事业单位定义为:凡是为国家创…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10,(Z2)
<正> 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按照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界定,我国的事业单位大约相当于三个部门分类中的"第三部门"或"非赢利性机构"。与政府的管制功能和企业的生产功能不同,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按照政府"公共政策",为社会和公民具体提供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是一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基本载体。  相似文献   

13.
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仲)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坚持民间化方向,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北仲在本次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遇到的最大困境是没有与其性质、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分类类型和适应其发展的相关政策。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仲裁事业,建议在事业单位分类推进改革中,增加一种事业单位类型,类似2007年事业单位改革方案中的公益三。  相似文献   

14.
蔡达峰 《民主》2013,(8):6-7
事业单位改革要为"事业"发展而改进制度,否则"单位"不能健康。事业单位分类调整是必要的,但改革的意义不止于此,改革还需要深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以后,还有所谓的"公益二类"单位,如大学、医院等,它们既靠财政投入,服务国家事业,又要自己创收,在市场中收费,这种"双轨"制度,使单位性质和责权变得复杂和模糊,管理难以规范,问题集中表现在:1.收入过于复杂,劳动关系失序。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6,(17)
——科学界定和区分现有文化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和功能。区别情况,具体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单位明确不同的改革要求。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重点新闻网站和时政类报刊,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重要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把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要求商业类国有企业须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其中对于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积  相似文献   

17.
事业单位是为了公益目的,主要由国家创办并由财政供养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非生产性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历了初步探索、不断深入、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等四个阶段。虽然进行了20多年的改革,但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在当今因社会转型而促使行政发展的环境下,政府转型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8.
一、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实现社会公益合作的逻辑性建构社会公益事业作为一种非营利性事业,其目的是为了造福他人、社会乃至整个人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所称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  相似文献   

19.
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和活力建设是事业单位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演进脉络能够看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大致可以分为注重宏观统筹、强化政事分开、分类推进与提升公益品质三个阶段。当前,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还面临着许多复杂而棘手的问题,应深入分析与剖解,找到更为有效、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2月21日,民政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有关部门就农民工融入社区问题下发的第一个专门性政策文件。《意见》从国家层面描绘了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的"路线图",为充分发挥社区功能作用,健全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服务和管理平台,实现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与城市居民和谐相处的目标提供了制度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