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铮  任芳  安蓓 《中国人大》2009,(23):6-6
11月I2日,南京市卫生局通报了联合调查组对“患儿死亡事件”的调查情况,对夜班值班医生毛某给予吊销医师执业证书并行政开除的处分,南京市儿童医院的院长等11人也受到处分。当月5日,5月大的患儿徐宝宝因蜂窝组织炎到该医院住院治疗。患儿病情逐渐恶化,值班医生对家长的多次查看请求草率处理,  相似文献   

2.
高广志  呼涛 《半月谈》2005,(9):50-52
黑龙江青冈县一农妇因家庭矛盾喝农药自杀.在被家人发现后30分钟内驱车接连送往两家被农民们称为“公家医院”的乡镇医院.但却未得到任何求治.最终不幸身亡“青冈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当前农村医疗善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近日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发现,有7成多医院发生过病人及家属暴力殴打、辱骂医务人员事件;近6成医院有过病人因对诊疗结果不满意而扰乱医院正常的秩序、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6成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家属在院内摆设花圈、设灵堂事件。今年以来,恶化的医患纠纷又被医生接连被患者刺死、刺伤事件不断放大。《纽约时报》称,“医院正在成为中国不满情绪的新战场”。似乎医患之间的不信任达到了极点,双方都觉得自己委屈,而医疗体制的不健全成了讨伐对象。  相似文献   

4.
2013年媒体报道恶性伤医事件达到30起,72%的医院发生过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等恶性事件。2006年到2010年之间.“医闹”事件增加了68%,国外著名杂志《柳叶刀》登载论文《中国医生面临的威胁》,文中提到“自身安全是中国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中国医生经常成为医疗纠纷涉及暴力事件中的牺牲者。”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医疗行业备受关注的一年,围绕医生所发生的令舆论哗然的不良事件屡见报端。在政府主管部门的调查报告中,主要内容则是“医院、医生在医疗活动中,未能严格遵守有关制度”。医疗制度在医生的行医过程中,不断遭受“非正常行为”的冲击,制度怎就变成了“轻飘飘的一张纸”?事件回放事件一:“桂林鲍光蛇事件”2005年7月25日凌晨,从安徽到桂林的外来人员鲍光蛇见义勇为,和抢劫女青年的歹徒在搏斗中,被刀穿通腹主动脉。凌晨1点5分,病人被救护车送到急诊科。但直到凌晨2点5分,已经昏迷的鲍光蛇才被推进手术室。一小时后,抢救无效,被宣告临床…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21日,进城打工的肖志军带着怀孕的囊子李丽云到北京朝阳区一家医院“治感冒”,医生认为必须立即做剖腹产手术。因肖志军一再拒绝在手术单上签字,李丽云三小时后不治身亡。事件发生后。有人指责肖志军愚昧偏执。也有人谴责医院方面见死不救。那么,究竟谁应该对这场悲剧负责?这场悲剧的背后又隐藏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青年学者许志永博士的观点。也许有助于人们从另类角度反思这场悲剧的实质,并从中获得深刻的警示。  相似文献   

7.
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突如其来。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医生张宏在接诊一名过境“非典”患者过程中,不幸被传染。在医院的全力救治下.张宏最终逃脱了死神的威胁,康复出院后辞职下海。2004年9月,由于对医院签收的5.8万元医疗保险理赔金存在异议.张宏一纸诉状将原工作过的医院推上被告席。湖北省“非典”第一案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政府公信力不断受到挑战。一些政府部门的所作所为.诸如在三公经费、舆情应对、惩治腐败、监管缺失、行政不作为等方面的表现:在处理重大事件,如“三鹿幼儿奶粉事件”、“动车事件”、“小悦悦事件”及不时发生的房屋强拆事件等上面的表现,屡屡遭到公众的质疑。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还通过对政府监管的行业不信任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法制》2010,(8):59-59
据《广州日报》报道.日前“首届两岸四地当地政府解决行政争议机制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城市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出现行政争议后、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就会引发群众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0.
你在医院做手术,骨髓却不知不觉中被医生偷盗了,这是让你何等惊骇、惊悚、惊惶的事!因为一位“深喉”的举报,沈阳某医院一起骨髓盗取事件内幕被揭开。患者是位不幸的女性,因车祸小腿受重伤, 先后手术多次,其中在“取髂骨植骨术”时,院方在其髂骨里抽了16毫升骨髓, “用于科研”。院方承认擅自取髓后,给了点补偿,就算“一次性了结”了,而盗取骨髓的当事医生不仅没有受到处罚,相反还得以升迁,由副主任升为主任。  相似文献   

11.
一、战前的行政学在日本明治宪法体制成立之前,德国学者劳伦斯·石泰因(L.von Stein)对伊藤博文的讲课内容,以日文版《行政学》一书留存至今。明治时代,日本为建设近代国家,以西欧制度为参考,采取拿来主义,曾经将“三权分立”中的“三权”翻译为司法、立法和“行法”。值得注意的是,石泰因的行政学课程将“行法”转变成了“行政”,将支撑天皇制的官僚制组织的统治之术看作“行政”,对国内行政作了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纽约市曼哈顿妇产科医生阿伦·扎尔金在给一位妇女做完剖腹产后,觉得自己完成了一项如此“漂亮的工作”,便在该产妇的腹部“签”上了自己姓名的字头,为此,他正受到有关方面的调查并遭该妇女起诉。据在纽约市贝特·伊斯拉耶尔医疗中心所进行的这一手术的见证人所说的扎尔金医生将7厘米大的字母AZ刻在了初为人母的琳达·盖兹的肚皮上,那是去年9月7日她服用镇静剂睡着之后发生的。盖兹女士状告扎尔金和这所医院,索赔550万美元,她说她觉得“自己就像个被打上烙印的牲口”。此事件后被同事们冠之以“佐罗医生”的扎尔金,因另外两…  相似文献   

13.
从“民告官”诉讼频发、行政机关败诉率最高时达到30%,到连续4年未发生一起因处理行政争议不当而引发的矛盾激化、影响恶劣的群体性事件,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这种嬗变是如何而来的呢?  相似文献   

14.
语录     
没有纯粹天使的医生,也没有纯粹无助的病患。 ——这是著名编剧六六卧底医院后,对医患关系最直观的感受,她曾表示要把这些都写在《心术》里。然而,《心术》上映后。有观众这样谈观感:的确“没有纯粹无助的病患”,“纯粹天使的医生”却随处可见。针对剧中是否过于美化医生形象的问题。某二甲医院从医多年的医生表示,大部分选择做医生的人,都是有着某种理想主义色彩的,“救死扶伤”还是摆在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15.
公立医院是怎样被莆田系“攻陷”的 目前尚不能确定莆田系是不是真的派发了节礼、分肥了利润,但其与众多正规医院的媾和,却是不争的事实.而最终的买单者,仍是奔波于各大医院的“魏则西们”. 魏则西事件仍在热议中,与此同时,有关莆田系给分布在全国各地多所医院的主要官员、科室主任以及医生“发放”现金的名单和“承包”医院科室的利润分成合同被曝光.  相似文献   

16.
工作在学校、医院、环卫、新闻媒体等事业单位,甚至行政、司法机关,却没有正式职员资格;付出的劳动比正式职员多、工时长、强度大,工资、奖金、休假、福利等待遇却低人一等;遭遇劳动合同、养老、工伤保险等纠纷时,却因是临时工、“编外工”.遭遇差别对待。“编外工”遭遇不公侵权,法律真的“鞭长莫及”吗?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与法制》2008,(2):63-63
我舅舅张某因膝关节不适,到某医院就医。经医生检查后,初步诊断为膝关节囊肿,为了确诊,医生为我舅舅开出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申请,检查结果是“膝关节未见异常”。但医生又让他做B超、CT检查。经过上述检查后否定了膝关节囊肿的可能性。我舅舅张某认为医生让自己接受不必要的检查,是出于经济目的而小病大治。双方因此而发生争议,我舅舅张某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医院在医疗服务中存在欺诈行为,自己不应承担不必要的医疗费用。请问,我舅舅的诉讼请求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吗?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命该如此 罗克对朋友说:“我真不知道医院是怎么回事。我住进医院后,一个医生说我是阑尾炎,另一个却说我是胆结石。”  相似文献   

19.
述弢 《同舟共进》2010,(10):34-36
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克里姆林宫医生案件”,是斯大林发动新一轮政治大清洗的信号。后因斯大林猝然去世,案件中途夭折,许多人方侥幸逃过此劫。这一案件决非孤立的事件,今天重温这段旧事,或可从中依稀看到斯大林执政期间的一些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医院不论规模大小,几乎均会发生医患事件,患者家属动辄几十人在医院打横幅闹事,不但敲诈、辱骂、0殴打医务人员;甚至围攻医院,一幕幕暴力恶性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医生们人心惶惶、个个自危。这个社会似乎进入了“医患大战”的乱象。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时下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然而,你相信吗?在河南郑州,有位98岁的老医生始终未离开工作岗位,坚持“多活一天,就干一天”的信念,每天去门诊上班.老人行医70年没收过红包、没被病人“医闹”过。她说:以人心换人心,自己从来不担心自己的诊室会有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