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1946年7月,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结束后,胜利突围到豫鄂陕、鄂西北地区的中原军区主力部队,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就地建立了豫鄂陕、鄂西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其中,创建鄂西北根据地的中原南路突围部队,在积极开展对敌斗争,开辟和巩固根据地的同时,根据中原局指示,为有效地牵制敌人,策应豫鄂陕、鄂西北地区斗争,决定派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李人林率一支部队东渡襄河,重返大洪山、桐柏山地区,开展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敌后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民解放战争首战的中原突围战役,已经过去50周年了。50年前的1946年6月,以李先念为司令员的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部队面对国民党蒋介石阴谋发动的大举“围歼”,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毅然决然地举行了中原突围,并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原突围是埋葬蒋家王朝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点,是人民解放军军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中原突围作为一个战役来说,以1946年6月26日为开端,至7月底中原军区主力按中央部署开始执行开创豫鄂陕、鄂西北敌后根据地的任务而告结束,历时36天。此前,中原军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1,(7)
正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起点,而我军中原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我中原军区部队中原突围的胜利,不但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保存了力量,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兵力,还有力地策应了其他解放区部队的作战。从不同侧面概述这场重要的战役,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其历史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1946年7月,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率“中原突围’北路主力部队,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粉碎敌五道追堵防线,长驱二千余里,进抵商洛山中,在今丹凤县留仙坪镇与陕南游击队领袖巩德芳胜利会师,创建了以商洛地区为中心区域的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并牵制了14至30多个旅的敌人于根据地的周围从战略上配合了其他解放区兄弟部队的作战,为迟滞国民党重点进攻延安的时间;粉碎其全面进攻,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70年前的今天,国民党当局在完成战争准备后,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在敌军重兵围困下,中原军区主力由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率领,于1946年6月26日晚间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皮定均率领第一纵队第一旅为迷惑敌人向东行动,牵制国民党军,掩护主力突围。最终,中原突围取得成功,皮定均部也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中原突围的成功战例。为纪念中原突围胜利70周年,特开设专栏,以更好地铭记历史,弘扬光荣革命传统,为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服务。  相似文献   

6.
1947年2月,寒风凛冽,残冬犹存。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经受着国民党军空前残酷的“清剿”。为了避敌锋芒,保存力量,鄂西北区党委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决定留少数部队就地坚持斗争,主力转入外线作战,继续牵制敌人,并决定一些年岁较大、身体不好的领导同志,化装离队,转移到华北、山东或其他解放区。月初的一天,我被一道紧急命令叫到军区司令  相似文献   

7.
《党史纵览》2016,(7):8-10
正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我中原部队开始突围。1946年6月,蒋介石在内战部署基本就绪后,悍然撕毁停战协定,以193个旅、158万兵力,向各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国民党军用于围攻中原解放区的总兵力约30万人,由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指挥。中共中央军委为保  相似文献   

8.
正1946年,长江以南的解放军主力基本上已遵照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从原有根据地北撤。而在长江以北,离长江较近、被国民党看作"眼中钉"的主要是中原和苏中两块解放区。中原解放区地处鄂东北和豫东南,南临武汉和长江,平汉铁路从这里通过,可以威胁武汉,又是国民党军沿平汉铁路北上进攻华北的必经之地。国民党军想大举北上,要首先扫清这个"障碍"。1947年11月,陈毅在淮阳汲冢地区会见中原突围部分干部时说:"如果没有中原部队的战略牵制,那就很可能没有上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6,(8)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调集重兵对中原解放区李先念部进行蚕食和围困。为达成牵制国民党军的战略目的,李先念率领中原解放区军民进行了长达十个月的战略坚持,并在国民党军即将发动总攻之前突出重围。在整个中原突围过程中,李先念以身作则,巧妙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凝聚集体战斗力,为胜利突围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对我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大举进攻,李先念司令员指挥部队英勇突围,率领主力一部向西作战略转移,7月下旬到达陕南,与刘庚、龚德芳率领的游击队在洛南县胜利会师,开始了在陕南创建根据地的艰苦历程.9月底,李先念奉命回延安,征途中,数次历险,他却以革命家的胆略和智慧,力挫敌人,最终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11.
<正>自国共停战协定签订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遵照中央指令原地待命。但国民党方面拒不执行协定,其军队乘机占领有利地形,对中原解放区严密封锁,不断挑衅进犯。为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严正抗议,要求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立即派人前往中原解决问题。军调部先后派第五、六战区执行小组,第九执行小组,第三十二执行小组赴中原进行调处,历时6个多月,进行了10余次谈判。1946年3月5日,  相似文献   

12.
刘旭 《党史纵横》2020,(4):32-34
李先念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先念同志领导的中原军区成为国民党军发动全面进攻的首要目标他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沉着果敢,机智灵活,指挥6万中原军区部队突破30万国民党军队的重围,并亲自率领北路突围部队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平汉铁路“钢铁防线”,抢在敌军发动总攻击之前,跳出了其内层包围圈,其后转战千里,在战略转移中创建了豫鄂陕边区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1947年初,国民党调集10万大军,以老(河口)白(河)公路为依托,由北向南、东南逐步压缩,对鄂西北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清剿”,企图将我中原军区南路突围部队一举歼灭。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大雪纷飞,这里山大人稀,地瘠民贫,加之敌人封锁严密,后勤补给十分困难。战士们空着肚子,身着单衣,风餐露宿,赤脚转战在冰天雪地里,在深山老林里同敌人  相似文献   

14.
赵凌云 《党史文汇》2000,(10):38-40
一渡丹江 突出重围194 6年 6月底 ,蒋介石经过充分准备之后 ,认为可以在 3个月至 6个月的时间内消灭全部人民解放军 ,便于 6月 2 6日向我中原解放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妄图在 7月 1日前 4 8小时内消灭中原我军 ,并以此为起点 ,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我中原解放军主力按党中央事先批准的计划 ,以秘密、神速、巧妙的行动 ,分东、西、北三路同时突围。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委郑位三和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王震等率中原军区主力为北路 ,向西突围 ,突过平汉铁路线 ,直指丹江边。南京国民党政府得到我中原部队突围的消息已是6月 3 0日夜晚。…  相似文献   

15.
《党史天地》2009,(6):74-76
1947年6月。邓小平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1948年5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李先念任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邓小平曾幽默地说:“你们保住了先念的屁股。”  相似文献   

16.
<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改造国民党军俘虏是红军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战争中创造的宽待和改造俘虏的成功实践,不仅实现了瓦解敌军的目的,而且壮大了人民军队,为解放战争时期大规模改造国民党起义和投诚部队  相似文献   

17.
老科学家杨显东博士,曾长期担任农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他从爱国科学家到革命活动家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本文仅记述杨显东在国民党统治区,利用特殊身份为中原解放区做出的特殊贡献.中原解放区,亦称鄂豫皖解放区,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六大战略区之一.中原解放区踞华中腹地,扼江汉要冲,既可对国民党发动全民内战进行直接抗衡,也可对其它解放区形成有力支持.国民党进攻解放区,中原解放区必然成为首当其冲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张明金 《党史博览》2002,(10):53-56
1945年7月18日,国民党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官兵,在副师长刘威诚的率领下于洛宁举行起义,开创了解放战争前夜国民党军大部队首举义旗的先河。随后,该军第五十五师和第一七七师官兵在孔从周等人的率领下又在巩县起义,这对于巩固和扩大中原解放区,壮大革命武装力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主力为打破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从鄂豫皖入川,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总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有县级苏维埃政权40多个,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红色政权。  相似文献   

20.
1946年秋,皮定均率部从中原转战华中,在经受了淮阴保卫战弹雨硝烟的洗礼后,又踏上了涟水保卫战的征程。 奉命转移 驰援涟水 涟水城介于废黄河、盐河之间,是苏北的重要门户,是山东解放区与华中解放区联系的枢纽。1946年9月19日,国民党军侵占了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后,地处该城东北35公里的涟水城的地理位置就显得更加重要。国民党军气焰十分嚣张,以其五大主力之一的所谓“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及整编二十八师一部共3万余人,向涟水城大举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