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江 《党史博览》2001,(10):40-42
余生也晚,未曾经历金戈铁马冰河,却于少年时即于书中获知,许世友乃上将之虎。没有想到,我与晚年的许世友有过一段神交,结果促成他在当年新闻媒体上的一次大曝光。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应《党史博览》的朋友相邀,参加第二届全国重大党史题材写作笔会,我深入大别山腹地,拜谒许世友将军的墓地。我和许世友将军有缘如此,真是从未想到过。  相似文献   

2.
土葬?火葬?许将军留下身后事 1985年10月22日,传奇将军许世友逝世后,全国和各省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相继播发了以中共中央、中顾委、中央军委名义发布的《讣告》。《讣告》称许世友为“我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对许世友的一生作了扼要的评价:“许世友同志长期从事革命武装斗争,在近60年的戎马生涯中,英勇善战,出生入死,忠于党,忠  相似文献   

3.
许世友上将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将军,他豪爽率真的鲜明个性、粗中有细的行事作风、耿直忠诚的品格操行。在许多回忆录、电影、小说中都有反映;而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不忘劳动人民本色的家风,却较少有人涉笔。笔者现将在撰写《许世友传》、《百战将星许世友》等书过程中所采访、收集到的许世友将军家风轶闻整理出来,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4.
李文卿 《党史纵横》2002,(11):10-14
《“文化大革命”中的许世友将军》由“文革”期间许世友将军的秘书、后任国防大学政委的李文卿上将撰写。该文集中地再现了许世友将军1967年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至1976年粉碎“四人帮”期间的主要经历,重点记述了动乱岁月许世友将军同林彪、“四人帮”进行坚决斗争,致力于稳军安民护国等富于传奇色彩的动人事迹。作者凭借近距离观察的优势,饱蘸真情实感,着力描写我党我军这位著名战将忠勇双全、胆识兼备的军人风骨和性格特点。笔下皆为亲历、亲见、亲闻之事,取材翔实,表述朴实,可以说,写出了一个真实的许世友将军。该文篇幅较长,经征得作者同意,我们将其删改成若干个故事,从本期开始连载。  相似文献   

5.
罗瑞卿和许世友是新中国两位声名显赫的将军,他们骁勇善战、驰骋疆场的传奇事迹为很多人津津乐道。前不久,笔者采访了罗瑞卿和许世友的老部下傅学正,了解到两位将军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1997年10月,我和胡居成同志为撰写《许世友传》,到许世友家乡河南省新县许家(合水)村采访。村干部对我们说,不久前,南京来了一位中年人,一到许世友墓前,就泪流满面,放声大哭,嘴里还不停地说:“许将军,您救了我一命,我终生难忘,今天我特意来感谢您老人家。”然后,他又蹲在许世友墓前,喃喃地诉说起自己出狱后的工作及家庭生活情况。 此人是谁?他为何千里迢迢从南京到河南?他为何坐牢?又是怎么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党史博览》编辑部:我是商丘市市直工委原纪委书记,1958年10月16日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下连当兵时的班长张吉生。看了贵刊2004年第7期上刊登的《1958年将军下连当兵记》一文,发现其中有关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下连当兵的部分内容与事实不符。文中许将军下连当兵的日期、地点、所在班班长的姓名及班长军衔有明显的失实,请予更正。一是将军下连当兵时间的“10月17日”应更正为“10月16日”;二是下连当兵所在班“二排六班”应更正为“三排七班”;三是所在班班长的军衔“中士”应更正为“下士”;四是该班班长的姓名“张吉水”应更…  相似文献   

8.
许世友将军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的我军高级将领,在他的生平史册上写下了难以数计并富有传奇色彩的篇章.许世友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入少林寺习武8年.他的一身“少林绝技”,使得他的革命生涯熠熠生辉.1926年9月,许世友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于革命事业.战争年代,他8次负伤……从战士到上将,忠实地为党和人民戎马奋斗一生.我们三人曾先后在将军身边工作过几十年(任秘书、警卫).1971年10月许世友将军曾给我们讲过他与张国焘的恩恩怨怨,我们记录下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使广大读者对许世友将军的一生有个更全面的、多方位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一 1973年12月22日,毛泽东签发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当时全国共有门个大军区.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都任职时间不长,最长的也才四个月,他们都原封不动。北京。军值李德生和沈阳军区陈锡联、济南军区杨得志和武汉军区曾思玉、南京军区许世友和广州军区丁盛、福州军区韩先楚和兰州军区皮定钧湘互对调。毛泽东在书房主持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了这一命令,同时宣布邓小平参加中央军委的工作。毛泽东说:“我提个建议,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建议在座的政治局委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九届二中全会以后,毛泽东不止一次在开会或聊天时提议唱这首歌。 毛泽东宣布对调命令后,让王洪文宣布对调的名单。王洪文刚当上党的副主席,比较牛哄哄,没把老将军放在眼里。他是从上海发迹的,许世友是南京军区司令员,在军队方面说,上海是南京的管辖范围月B时张春桥挂了个南京军区政委的名,许世友根本不买他的账,最恨的就是他。许世友爱憎分明,粉碎“四人 帮”后,许世友说:“我早就看出张春桥不是好东西。”毛泽东去世时,江青围攻许世友,许世友拍案而起,说:“你张狂什么?主席在我让你三分,现在你再胡言乱  相似文献   

10.
许多人都知道开国上将许世友曾在少林寺练过功夫,却很少有人知道钱钧将军也出自少林。他不仅与许世友是同乡,而且还在一个大军区共事过,毛泽东戏称他们是“不当和尚当将军”。他身怀“朱砂掌”绝技,20厘米厚的石头一掌就能劈碎,61岁时还能单手托起老战友陶勇将军,离职后又总结出《朱砂掌功法》,丰富了我国武术宝库。他画艺精湛,  相似文献   

11.
许世友将军是我国的开国元勋,战场上豪气万丈,攻无不克;生活中老将军同样为世人谱写了一曲人间真情歌,尤其是将军"四跪慈母"的孝举更是世间人之楷模。一跪累母难1926年,许世友在王树声的带领下参加了革命,1927年率领部队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也就从这时开始,许世友成了"清乡团"搜捕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南京军区某军专事新闻摄影,有幸数次跟随许世友司令员下部队视察和采访,耳闻目睹了许将军不少趣闻轶事。许世友将军1903年出生于河南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26年就参加党领导的武装起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戎马一生,从战士、班长、排长、营长、团长、师长……一步步地从枪林弹雨中冲杀过来。红军期间,他五次参加敢死队,当了营长和团长后还参加敢死队。他八次负伤,  相似文献   

13.
★1936年,许世友升任红四军军长,其时红军规定,军以上干部可以结婚。红四军政委王建安向将军道喜曰:"恭喜,恭喜,你可以结婚了!"许世友将军张嘴瞪眼曰:"共产党员,还能干那吊膀子事?"★1962年夏,许世友将军视察"南京路上好八连",见战士午餐为南瓜稀饭,问:"大家吃得饱不饱?"班长许金龙答:"报告首长,吃得饱。"将军一把抢过锅铲,用力在锅里搅了几个来回:"放屁,这么稀怎么吃得饱!"将军怒不可遏:"你们骗人!国家粮食有  相似文献   

14.
“实事求是”是一条有灵魂的红线 2007年建军节前夕,我被邀请参观在东莞举办的百位将军书画展。站在一幅“实事求是”的长轴面前,我很久不能移动脚步。不是字写得特别出众,是落款“许世友”三个字让我吃惊,震动。因为我采访过许世友的许多下级,都说许世友很少写字,看完文件、批件,往往只用粗大的红铅笔龙飞凤舞地写上一个“许”字。  相似文献   

15.
具有特殊性格、富于传奇色彩的我军高级将领许世友,当年在延安被囚禁受审过。关于这段史实,说法很多,真情到底如何?作者李永春在许世友将军身边工作几十年,多次聆听许将军对自己在延安被囚禁受审那段历史的回忆,还采访过当年的见证人,从而对许世友在延安被囚禁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前线吃紧,张国焘却寻欢作乐,从此,张国焘在许世友的心中形象大打折扣1932年秋,许世友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后相继担任红九军副军长兼红二十五师师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许世友能打仗,特别能打大仗恶仗,作为红四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读《许世友传》,参观许世友胶东抗战纪念馆,都会记住这样一个细节:抗战时期,许世友住在胶东老乡家里。由于工作关系,许世友将军有时夜间回来得很晚,开门关门就可能影响房东休息。为了让老乡睡一个安稳觉,许世友吩咐警卫员,来回走动脚步要轻,住处晚上要开着门,回来后也不要关门,这样就不会弄出声响,影响房东休息。  相似文献   

17.
许世友将军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独特魁力的我军高级将领。他出身贫苦,在几十年革命熔炉里进一步炼就了心中时时装着普通战士的优秀品德。时时处处他那朴实憨直的本色都表现得淋离尽致。1959年春节,许世友将军特意吩咐厨师老王多准备几个菜,说是请客。将军派人用自己的小汽车去接客人们。他和夫人在家里田甫忙里忙外,一会儿帮老王摘菜,一会到院门口等候。不一会儿,客人们到了,他们是军区“临汾旅”6连的高连长和几名班排长;还有军区保卫部的赵一德部长和宣传部的邓守智同志。将军夫妇热情地把大家让到客厅里就坐。许世友笑着对大家道:“你们是我今天请的客人,大家先喝茶,吃点  相似文献   

18.
1976年9月9日凌晨。草坪上。一个绿色的身影在闪动,哦,是一位老将军在打少林拳。将军并非他人,正是年近七旬的广一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他早年进少林寺学艺,练就一身武功,以后每天早起练武已成了习惯。秘书匆匆来到草坪,用十分沉痛悲哀的声音报告说:“首长,北京来电话,毛主席他老人家今夜零时10分逝世了!”空气陡然凝固,将军圆睁虎目,呆望秘书,半晌没吭声。秘书怕将军没听明白,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将军一摆手上住了秘书:“电话要机场,我马上去北京!”“真是一把好刀,有功啊!”几小时后,广州机场广空升起一架银灰色的…  相似文献   

19.
“戎马倥偬精神爽,战斗一生谈笑间。”集豪气、正气、生气于一身的许世友将军,一生经历充满谜一般的传奇色彩。通过将军警卫排长的耳闻目睹,记述了晚年许世友的诸多行迹,同样生动、传奇。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前夕来到杭州,许世友去杭州布置毛泽东的警卫工作。毛泽东对许世友说:“要警惕出修正主义,特别要警惕在中央出修正主义。”并假设5种情况问许世友:“中央出了反党集团怎么办?坏人占了广播电台怎么办?有人要刺杀我怎么办?革命走了回头路怎么办?国家改变了颜色怎么办?”许世友霍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带兵北伐,保卫毛主席!” 许世友回到南京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学习了《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