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闽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30年5月。黄道于1931年7月,从闽浙赣根据地调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从1935年2月之后,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领导闽北和闽赣省三年游击战争,开创了闽赣省抗日救亡运动新局面,成为“东南半壁江山”一旗帜。黄道主持闽北和闽赣省革命斗争前后8个春秋,心里时刻装着闽北人民,闽北人民心里也时刻想着黄道。  相似文献   

2.
钟兆云 《党史博采》2011,(12):33-37,53
1927年8月11日,中共中央致函闽北、闽南临委:“决定闽省暂时划为闽南、闽北两区……闽北临时委员会直隶中央……,闽北临委定书记陈昭礼。”  相似文献   

3.
闽北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境内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革命战争时期,闽北人民利用这里的有利条件,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展开了长达23年不屈不挠的斗争。1949年6月,闽北全境解放。8月,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分别在建瓯和南平设立了第一、第二地委、专员公署和军分区  相似文献   

4.
左丰美,江西铅山县人.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从赣东北到闽北苏区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长期在闽北根据地担任重要职务,为闽北根据地的发展和三年游击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老红军。  相似文献   

5.
闽北的小三线建设及其对当前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线建设时期,闽北(今南平市俗称闽北)因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战略地位,成为福建省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国家和福建省将沿海城市的部分重要企业迁至闽北,并在闽北投资兴建了一批工业企业。南平地、县(市)两级也抓住小三线建设的机遇,复建、新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小三线建设为闽北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增强了闽北的经济实力,改变了闽北落后的社会面貌,推动了闽北社会的进步。同时,小三线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当前闽北的经济建设也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道从1931年7月到闽北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到1938年闽北红军整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北上皖南,在武夷山这块红色土地上战斗了整整7年,为闽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闽北红军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1949年5月初到5月底。闽北全境获得解放,从此翻开闽北历史新的一页。解放闽北的解放军是二野四兵团十五军四十四师一三一团,四十五师一三二团、一三四团,以及五兵团十七军五十一师一五一团、一五二团、一五三团。  相似文献   

8.
1932年9月间,党决定红十军第二次进闽北作战。这次进闽北的主要任务,是要从争取战争的胜利中来扩大闽北苏区,特别着重打通闽北与赣东北两个苏区的联系。当时,两个苏区相隔只有30余里,我们认为只要打几个胜仗,再努力做争取群众的工作。这界于两苏区之间的地区,是不难很快被赤化的。  相似文献   

9.
闽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30年5月.黄道于1931年7月,从闽浙赣根据地调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从1935年2月之后,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领导闽北和闽赣省三年游击战争,开创了闽赣省抗日救亡运动新局面,成为"东南半壁江山"一旗帜.黄道主持闽北和闽赣省革命斗争前后8个春秋,心里时刻装着闽北人民,闽北人民心里也时刻想着黄道.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崇安上梅暴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全国爆发的100多起农民武装起义之一,它和平和的长乐、龙岩的后田、上杭的蛟洋、永定的金砂暴动,并称为福建“五大”农民暴动。上梅暴动打响了闽北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党领导的闽北武装斗争的成功尝试,它为创建闽北红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催生了闽北苏维埃政权,为创建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革命根据地和闽北成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闽北是福建省著名的一个革命老根据地,早在1927年崇安县就有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1928年在徐履峻、陈耿等同志的领导下,举行了著名的以上梅为中心的武装暴动。1930年,崇安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直。1931年,方志敏率领红十军第一次入闽,消灭了铅山石塘街的民凼.进而消灭了崇安长涧源的敌人,闽北革命根据地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33年下半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形势严峻。闽北革命根据地进入艰难的岁月。这时候,黄道接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他根据闽北苏区的实际,抵制“左”倾错误,采取积极防御的军事方针,灵活开展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阵地、保存了革命武装,保存了革命组织,为闽北三年山地游击战争的胜利,为巩固、发展闽北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信息短波     
南平市直机关举行闽北党史报告会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及闽北党组织建立70周年,6月21日,南平市直机关举行闽北党史报告会。市六套班子领导、市直机关、各单位常委。党总支、党支部的党员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市委书记林克敏在会上作了题为《发杨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闽北党史报告。投告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学习党史的重要意义;二、闽北建党70年的光辉历程;三、学习闽北党史给我们的教育与启迪。在回顾闽北建党70年光辉历程时,林克敏指出,中共闽北地方党  相似文献   

14.
孙克骥,1917年出生于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这位开国老将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闽北革命的中心地区.闽浙赣苏区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闽赣省委、中共闽浙赣特委、中共福建省委、新四军三支队崇安留守处等4个省级机关驻地。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闽北地委和闽北游击纵队活动的重点地带。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41年底到闽北来的。当时,省委在邵武的樟树源,不久搬到谢坑。电台和警卫班也搬下来了。1941年到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在闽浙赣三省边境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反共高潮。对闽北根据地、游击区发动了三次军事围攻。省委为了加强对农村和城市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基本地区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16.
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踏上漫漫长征路之后,蒋介石调集8个师、旅正规军,加上保安团队共约10万之众合围闽北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25日,闽北分区机关和部队决定撤离苏区首府大安。7月,闽北分区委决定对闽北红军进行整编,重建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  相似文献   

17.
闽北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一九二八年秋,闽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在斗争中产生了闽北的红色武装——民众队。在同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艰苦的斗争中,由民众队到红军第五十五团;由闽北独立团至闽北独立师乃至苏区各地的地方武装,闽北红军和地方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整个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武装的坚强一翼。主力红军长征和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后,闽北红色武装成为闽浙赣地区的重要支柱,驰骋于闽浙赣三省二十余县,  相似文献   

18.
1930年5月1日,崇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上梅召开,选举产生了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崇安苏区形成。1931年1月和7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分区革命委员会、分区军事委员会和分区苏维埃政府先后在崇安坑口成立,崇安成为闽北苏区的“红色首府”。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崇安苏区划归中央苏区闽赣省管辖,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黄道同志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的缔造者之一。他是江西省横峰县人,与方志敏、邵式平共同领导了著名的弋横农民武装暴动。1931年4月随红十军到闽北,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在闽北战斗了整整7个年头,为闽北革命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31年4月至1937年7月,闽赣省委委员,闽北分区委书记,军分区政委、司令员兼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同志,曾在邵武战斗和活动14次,直至抛头颅洒热血青山埋忠骨,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1931年4月,方志敏率红十军从江西铅山石塘出发,翻越武夷山,消灭了龟缩在紫安坑口和长涧源之敌,长驱直下攻取了赤石,歼灭了敌海军陆战队林秉周旅一个团的大部。挥师回赣之时,方志敏决定把黄立贵为营长的军部特务营留在闽北。从此,黄立贵就和闽北的劳苦大众结下不解之缘,转战于闽北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