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与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选择多样化、社会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普遍、积极、主动、有序的公众参与。论文对“公众”和“公众参与”进行了概念界定,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主要存在的公众参与范围偏窄、公众参与程度偏低、公众参与成本偏高等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公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对策,主要包括培育公众参与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立法,架设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桥梁和提高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成本收益率。  相似文献   

2.
代议制下的公众与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古希腊城邦的直接立法模式被证明在现代社会不可行时 ,代议制立法取代了公众直接立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立法民主形式。然而公众在立法领域的参与权并不因此被否认 ,公众应该、能够并切实行使自己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公众认知: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宁 《思想战线》2006,32(6):24-28
目前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机制中“官本位”的色彩还比较浓,对公众的危机认知心理的重视和把握还比较薄弱。作为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管理者,政府应该了解我国公众特有的危机认知方式,同时还要理解他们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的危机认知心理,这是保证公共危机信息传播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要求和程度大大增加,公众正在或已经成为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公正化水平,因而公众参与程度是公共管理社会化程度的标志之一。不断促进和提升我国公众参与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技术在美国和欧洲的认知及传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晶 《前沿》2006,(2):204-208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技术的世纪,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引发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近二十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现已被逐步应用于医学、农业等方面,转基因技术、药物设计、基因疗法等新兴技术正走向实用。农业利用转基因技术,不断培育成功转基因谷物、大豆、水稻等抗逆、抗病高产作物,为人类解决粮食、能源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带来了不确定的风险和伦理问题,在世界各国都引发了激烈争议。由于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和它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缺乏认识,以致对科学持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美国和欧洲制定了严密的法律法规,在积极推动技术发展的同时,通过教育、媒体宣传,大型的教育计划等手段让公众了解转基因技术。提高公众理解科学的水平是促进国家繁荣、提高公共决策和个人决策的质量、丰富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日益增多,其对象范围在理论和司法上出现了很多认识上的分歧,尤其是对于吸收对象公众"不特定性"的内涵、单位职工和亲友的范围、"存款"的刑法学解释等存在诸多争议。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动因、立法过程是对象范围现实争议的基础,因此,从立法中"不特定性"的表现、免责条款的解读、"亲友"范围的明确化、"存款"的性质等多方面入手,可以深化理论,从而指导实践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象范围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朱步楼 《群众》2020,(5):48-4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学普及,是把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中产生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向社会公众传播,并为公众所理解和掌握,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系统过程。科学技术只有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掌握和运用,才能发挥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威力;科学普及只有广泛开展并惠及群众,才能厚植创新发展的沃土、支撑科技强国的建设。在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只有及时提供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知识,引导公众相信科学、科学防疫、科学应对,才能打赢这场全民阻击战。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向社会和公众作出郑重承诺 :“有困难警察。”这是公安机关根本宗旨的体现 ,也是人民警察所肩负的政治责任、道德责任的具体要求。人民警察应当树立为社会服务 ,以“社会为本”的价值理念 ,自觉履行“有困难找警察”的承诺 ,在公众和公安机关之间建立起信任机制 ,树立现代责任政府、责任警察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9.
执政党与公众的沟通需要的是长期的经营和耐心,惟有长期的和风细雨,才能收获润物无声的繁荣当年中央苏区曾流传一首当地群众唱的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正是这种"柴米油盐都想到、问寒问暖情意重"的做法为共产党打下了坚实的革命基础。在建立与公众的紧密联系上,如果说革命党更多的是靠使命驱使的话,是使命党,那么执政党则更多的要靠功能驱使,是功能党。执政党应在主张使命的同时,立足于执政功能的发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及时掌握公众利益的变化并予以满  相似文献   

10.
在对利川进行环保社会调查的活动中发现,群众的环保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环境宣传和教育是提高群众环境意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论述了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公众满意是公共行政的根本目标,在实现公众满意的过程中,应秉持服务行政、法治行政、效能行政、民主行政、责任行政、诚信行政、公平行政理念。当前,树立让公众满意为取向的政绩观、还绩效评估权于公众、制定公众服务标准、引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公众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公众是我国公共治理秩序的基本构成因子,但其主体功能在现行公共治理制度下停留于抽象规定的状态,本质上是国家强制形成的辅助参与人。现行立法对公众的主体定位,体现出抽象的公众难以在特定公共事务中转化为具体个人而获取主体地位,且转换过程受公权意志的过滤。公众的主体性在具体法律关系上难以成立的原因在于:公众定义的內部混乱与外部边界不清,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要求在国家强制之外形构社会强制机制,且实施过程坚持效果和效率为二元导向,应当采用排除法+类型化方法定位公众,构建私人实施、社会声誉、救济利益共享机制,方可确保公众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质量管理理念与公共服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合 《求索》2010,(12):80-81
质量管理理念的转变为公共服务质量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顾客满意、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在实施公共服务质量管理时还存在一些限制因素,要求政府及其公务员强化质量管理理念,将质量管理理念与公共服务精神相结合,使质量管理成为有效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途径和工具。  相似文献   

14.
梁太波 《桂海论丛》2007,23(2):94-97
公众参与与立法在我国宪法等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而且在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中,公众参与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但是我国当前公众参与立法存在参与形式单一、参与意识薄弱等突出问题,需要从立法保护、宣传教育等多种渠道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厦门市社会治安满意率总体较高,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因此,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要努力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改革和加强刑侦工作,要强化科技强警,不断提高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要坚持不懈抓队伍建设,锻造一支人民群众信赖的公安队伍。  相似文献   

16.
论公众反馈与公安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反馈是公安工作中一种无法回避的重要信息。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公众反馈可以划分为各种类型。公众反馈对做好公安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公安机关应该正确地对待和利用公众反馈,使公安工作更符合人民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公众安全感评价机制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公众安全感”的概念,以它作为评价社会治安状况,以及警察机构执法质量、水平的评判标准。在我国,公众安全感的研究调查分析也得到了逐步重视,认为它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评价社会治安状况,反映人民生活安定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北大教授哭穷”在公众看来,很有点像垄断企业的“亏损报告”,本质上就是一张“涨价的王牌”。北大副教授、《实话实说》前主持人阿忆在博客中将自己在北大做副教授所得收入一一列出,共计4786元。除公布北大每月给自己的工资外,阿忆还像记流水账似的将每月支出一一列出,最后居然为入不敷出。由此证明“如果不想办法增加收入自救,仅凭学校发的那点工资不能活下去”。此举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北大副教授孔庆东随后力挺阿忆,称这绝非哭穷,只是希望公众能够了解事情真相。  相似文献   

19.
论公共政策与公众认同的互动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社会利益分配,而公众认同是公共政策付诸实践的前提和条件,是公共政策社会价值考量的重要依据。构建公共政策与公众认同的积极互动关系,关键在于实现公共政策过程的程序化;实现公共管理手段的非强制性,即淡化公共管理的命令色彩;赋予那些长期被动地执行政策的低层管理者以参与决策权;实行行政信息公开化,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公众参与决策。  相似文献   

20.
知情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人权之一,保障公众知情权是新闻传播盼本质要求和重要任务。新闻传播环境因素对媒介知情权乃至公众知情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当前新闻传播环境下。当务之急是保证媒介及公众知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