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家财富经     
《农村青年》2008,(3):56-57
200元创业成“花王”;如东农民创业致富的故事;农家小伙成了“绿色蔬菜”代言人;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2008,(8):45-45
“青海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自2007年启动实施后,团青海省委和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在“青春建功新农村新牧区行动”试点村循化县积石镇新建村,实施了“青海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循化拉面经济项目”。2007年10月,向新建村65户具有创业能力和愿望的群众提供了户均8万元、总计520万元的青年创业贷款支持,有效地解决了青年农民创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家财富经     
出租迷你农庄卖时尚农业,开发丝瓜筋赚六钱,城西农民家门口创业致富,“品牌”养殖引领农民创业致富,地毯上种蔬菜无污杂口感更佳,河南农民萝卜种到山西去,土特产流行“彩铃名片”,红红火火的休闲渔业,胜利乡三千辆“夫妻车”闯市场  相似文献   

4.
聚焦云南     
《时代风采》2014,(18):20-21
云南“贷免扶补”助46848人创业 据云南省人社厅消息,截至8月底,云南省通过“贷免扶补”政策共扶持46848人创业,完成6万人年度目标任务的78.08%,新增发放创业贷款30.37亿元。其中:扶持大学生创业3137人,新增发放创业贷款2.57亿元,扶持大学生创业比例达到5.22%。(9月9日《春城晚报》)  相似文献   

5.
《农村青年》2008,(7):56-56
小件快运、特色配送、货运专线……时下,浙江省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农村物流网络,把广大农民所需日用品、农资顺畅地运送到身边,又让农产品有了快速向城市输送的通道,推动了浙江农民创业致富。  相似文献   

6.
阿成  韦娟 《时代风采》2007,(2):18-20
刘远进曾是重庆高校名噪一时的“创业明星”:当他的同学还在为找工作四处奔波时,他空手套白狼,以薄薄3页的网站创业计划书而博得100万风险投资。成为诺盟科技有限公司GEO。他创办的“e路校园”网站创造了日点击率8万次的奇迹。然而半年后。这个网络创富童话昙花一现便枯萎了。无情的市场将刘远进“打回原形”。  相似文献   

7.
《农村青年》2007,(5):59-60
古山村特色农家游吆喝到大都市;残疾农民养鸭孵雏一年净赚20万;江西老农开“出租牛公司”;油菜花开出聚宝盆;传统细挂面做成“大产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运》2013,(1):34-35
山东省各级工会积极适应就业形势的需要,深入开展以“工友创业”为主题的工会促进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6年来,全省建立“工友创业”实训基地812个,投入培训资金1.43亿元,开办各类培训73.67万人次,培养创业带头人8104名,帮助52.61万人实现就业。“工友创业”行动已成为山东省工会工作的一个亮点、品牌。  相似文献   

9.
《时代风采》2013,(4):29-29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务工增收,楚雄州牟定县在7个乡镇和5个社区建立了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机构,做好培训、加强与大企业沟通、建立劳务输出网点、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机制,鼓励支持本土创业,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并逐步将农村各类留守人员纳入社会管理和服务范畴,解决外出务工人员“一心挂两头”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县共有8.5万农民靠常年或季节性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相似文献   

10.
《时代风采》2011,(2):23-23
2009年1月1日,云南省政府以年度1号文件公布了《关于鼓励创业促就业的若干意见》。如今两年过去了,记者2011年年初在云南城乡采访时,不时可见到很多在“贷免扶补”政策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创业者,全省上下创业热情高涨。据统计,2009年政策实施当年,全省有2.15万人获“贷免扶补”;2010年创业人数增加至4万人。  相似文献   

11.
打工风向标     
《农村青年》2006,(9):50-51
北京:汽车维修行业市场前景看好;民俗旅游服务成为京郊农民就业新门路;三匹“黑马”火上海;天津市:四大行业今年好找工作;重庆三类销售人才缺口超3万;福州最需要四类人才;江西:护理人才紧缺营销人才过剩;宁波高技能人才紧缺;昆明出版物发行员年薪过9万元;青岛:工资翻番难请服务员;山东:下半年三类人最吃香;沈阳:话务人员成热门;农民工成为中远船务主力军;新娘秘书;“私车保姆”;蜜月保姆。  相似文献   

12.
张玉杭 《农村青年》2007,(12):12-14
见到廖华之前,从资料上看到他是第十二届全国杰出青年农民候选人,2006年获团中央、农业部授予的“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看着这些光环,记者对这位出生于1983年的年轻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3.
他生产一种在欧美流行的绿色环保材料,但因“观念太超前”,建筑商们不敢采用。创业失败,他被迫到北京打工偿还欠下的200万元外债。8年后,已成为富翁的他回到村里,准备过隐居山野的休闲生活,可是看到家乡的极度贫困,他的心被深深刺痛。于是,他从欧洲引进特色经济作物,带领农民修蓄水塘坝、构筑梯田,硬是将万亩光秃秃的荒山打造成了瓜果飘香的绿色林海,如今仅薄皮核桃每年就能带来5000多万元的利润。而且这座大山中的“桃花源”,还成了革命圣地西柏坡的一个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运》2010,(12):27-28
湖北省有农民工1100万人,其中赴外省务工500多万人。多年来,全省各级工会按照省委和全总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对输出地工会农民工异地维权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认真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夯实工作基础,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努力强化与输入地工会协同配合,切实发挥输出地工会在农民工异地维权212作中的积极作用。近三年来,在输入地工会的支持与配合下,全省各级工会每年成功调处农民212异地侵权案件近千例,每年为农民212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00万元左右。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农村青年》2007,(4):63-64
玉米皮编出“致富花”;平湖农民种草发了财;用心种地净挣18万;武义农民外出加工粽子年创收500万元;新品草莓论个卖。  相似文献   

16.
《农村青年》2014,(10):47-47
9月2日上午,玉环县召开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农业创业新农村建设座谈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分享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中的创业经验。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为此,玉环县实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从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服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迫切需求,以培养带头人的形式,引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7.
朱江  唐晓玮  明香宇 《工友》2007,(6):26-28
在一次工伤事故中,为了挽救师傅的生命,年仅17岁的熊全林永远地失去了右臂。遭遇断臂折磨的熊全林抹着眼泪,用厂方赔偿的1.5万元开始打拼。在创业中,他又不幸遭遇车祸,锁骨断裂,脾脏被切除三分之二,但顽强的他仍以超人的毅力创业不息。短短数年时间,熊全林积攒了近40万元。正当他甩开膀子准备大干时,无情的商海却将他辛苦挣得的40万巨款卷走。17年来,他饱尝人间冷暖,创业忧欢。虽已是“千金散尽”,但他却依然憧憬着未来……  相似文献   

18.
靳涛 《中国工运》2010,(12):59-59
宜昌市总工会推出“帮企业招工、帮会员找岗”活动:一是加强用工调研,了解企业用I需要:二是设立“乡镇(街道)农民工动态监测点”.定期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返乡和就业、培训、创业意向进行监测:三是送教上门.组织专家讲师进行免费培训;四是组织企业招聘.确定每周四为“双帮”招聘集市。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年》2006,(9):56-57
无花果成了农民致富“小银行”;茶杆竹唱响农民致富曲;柠檬:瑞丽农民致富的“黄金果”;树下养金蝉,无本赚大钱;一亩小葱3000元;山东农民种“环保花生竹赚“保护价”;“金菇”种在稻田里;大棚羊养虫成了“摇钱树”;翠冠梨“去斑”美容身价涨。  相似文献   

20.
小店经济崛起的背后,一方面源于宏观政策的支持。激发小店经济活力,不仅能吸纳农民工就业,也是畅通城市经济活动的“毛细血管”。点亮城市“烟火”的新选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当地发展小店经济的政策推动下,或创办小店自主创业,或进入小店打工解决就业。截至目前,重庆全市创办返乡创业经济实体已累计达到38万户,吸纳就业人员172万人。专家认为,激发小店经济活力,能畅通城市经济活动的“毛细血管”,也是稳就业、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