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张雷  马向真 《前沿》2011,(21):18-21
良心是直接确定性的精神,良心的真理就在它自身,良心以其直接性消弭了道德世界中的对立与混乱,使自身达到与普遍道德意识的直接等同。但良心作为普遍物却陷入了抽象极端性,良心为了维护自己的纯洁性而害怕行动,使良心成了静观的优美灵魂,优美灵魂只静观不行动,即知与行的分裂导致了伪善。由于在自为状态下,出自良心自身的行为具有特殊性,但它又坚持自身是与普遍物一致的,也导致了伪善。  相似文献   

2.
“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涵盖了社会道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但是就其道德要求的指向来说,则是把所有这些道德要求聚焦到一个“荣辱观”上来,集中点击两个字:荣与耻。这是不同寻常的。“八荣八耻”的内容体现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归于个人的荣耻则是对体现三观的每个人的良心的激发。这种良心的激发,按照中国传统道德的理解,可以集中到一点,就是“知耻”。把道德要求集中于知耻,就是直击道德实践主体的主体意识,点击每个人“彻头彻尾地隐遁在自身之中”的良心。这是使人摆脱狭隘…  相似文献   

3.
“道德约束”作为“良心戒尺”,与“法律威慑”功效一样,也可以防罪于未然,止罪于罪中,警醒于罪后。一言以蔽之:道德约束可以使犯罪动机中止、犯罪过程中止、罪后心理抗拒中止。应当尽可能地利用人的“道德良心”抑止犯罪,最大限度地使人的非道德意识和行为不突破法律的底线。  相似文献   

4.
良心的价值     
良心不是物的实体,不能用五彩瓷盘捧着供在桌上;良心不是商品,不能放在拍卖行拍卖。你们常说:良心一斤值几个钱?然而,良心并非无价。良心是人们社会行为价值的抽象凝结,良心是规范个体行为的道德灵魂。衡量良心的天平是道德天平,当我们把一个人的行为与道德砝码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时,便能称出行为的重量,衡量出行为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良心是伦理学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内容,能够使人们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在人们的行为过程和行为整体中起主导作用。人民警察的职业良心,是人民警察在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应该加强对警察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反省、经常开展积极的自我评价活动;还应该在职业工作中,正确处理法律与职业良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鹏飞 《前沿》2007,(12):157-161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必须研究行政良心的基本问题。行政良心是公务员对自己职业行为善恶性质的心理评价机制,其评价对象不仅仅是行政行为的实际效果,也包括行为的主观动机所体现着的行政品德。行政良心具有促使公务员产生职业道德行为,形成行政道德人格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吴宁宁 《前沿》2009,(3):49-51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良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对良心的讨论中,黑格尔把良心看作是义务的现实。一方面良心是在认知和实行具体的正义事情;另一方面良心通过行为把义务实现出来,同时,黑格尔认为良心并不单纯是主观性的东西,它具有客观的现实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慎独”是中国古代儒者所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和道德修养境界。其含义是指个人在独处的时间和场合要谨慎小心,要自觉遵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推而广之,就是指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无需外来监督和任何强制而习以为常地遵守道德规范,不做任何违背仁德的坏事。应该说,“慎独”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但领导干部比一般群众更需要。其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从理论层面看,这是由领导干部的社会地位和工作性质所决定的。现在,我们党是一个有5700多万名党员,40多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几…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是知性德育,它过于强调道德的教授性,是一种“美德袋”式的教育。事实上,道德规范并不是干巴巴的教条,它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具体化,渗透于一切社会关系之中。只有当人们参加到实践生活中,才能对道德规范所包含的生活内容和意蕴获得切身的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遵守道德规范。学校  相似文献   

10.
个人品德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内在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个人品德讲究正心、诚意、修身、养性、“慎独”,因其弥足珍贵,常常被称为美德。因此,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重视个人品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完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之间的一致关系以后,一个经常在课堂上发表"奇谈怪论"的同学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道德与法律总是一致的吗?如果道德与法律之间发生了冲突,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选择呢?是遵守法律而违背道德呢,还是遵循道德规范而去违法犯罪呢?"问题一经提出,马上在课堂上引起了激烈争论。我意识到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角色良心是高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履行对他人、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其自律性特征使其在教师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角色良心对高校教师角色行为的调节作用,最终要受现实社会关系的制约。新时期一些社会因素的变化解构着高校教师的角色良心,同时也促使着新的角色良心的生成。应从社会和个人自身两方面着手,立足现实,适当超越,借鉴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资源,理性的引导当前高校教师角色良心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黄正华 《求索》2023,(4):59-69
信任是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尽管一般认为,信任具有道德意蕴,它是一种美德,但与其他美德不同。首先,一个人的不同信任行为的道德性大致是稳定的,而不同人的信任行为的道德性也难以从信任水平的高低来比较。其次,尽管个人努力对信任的养成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不如它在其他美德养成中的作用大。同时,与其他美德不同,相比于情感因素,信任行为受理性因素的影响更大。正因如此,一些学者主张不把信任看作美德,不把信任行为看作道德行为,而把它看作策略行为。  相似文献   

14.
道德规范立法在新加坡道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中公民道德水平不高的现状,有些学者提出将一些重要的道德规范立法,试图借助法律来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但忽视道德与法律的差异性而片面夸大二者终极价值目标上的同一性,在当前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法治基础、公民没有具备足够的法律意识的情况下,将道德规范立法不仅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破坏法律的严肃性,从而对社会成员遵守道德规范产生破坏性的后果,不利于社会成员遵守道德规范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海南》2007,(1):18-18
良心“八荣八耻”集中点击人的 “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涵盖了社会道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但是就其道德要求的指向来说,则是把所有这些道德要求聚焦到一个“荣辱观”上来,集中点击两个字:荣与耻。这是不同寻常的。  相似文献   

16.
超越理解     
人类道德资本的产生和分配受到一个事实的影响.即:美德和所谓的“公共物品”的属性相同。也就是说,道德资本或者美德在一个人身上得到体现的同时不会排他、也不会消耗.美德具有“正外部性”。这意味着:一个人美德的增加不意味着另外人的美德减少:事实上,如果要阻止一个人从自己美德中获得收益,比之相反要难得多。同样地,如果一个人的美德只能够使自己受益,  相似文献   

17.
伦理实体:道德教化的社会环境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在讨论道德教化问题时,一般都认为只要制定一套合理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教育人们遵守执行,就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而实际上,道德教化是人的内在心灵的整体生长,所以需要社会的伦理环境的支持、营养。因此使人们的生活共同体成为伦理实体,对道德教化来说是绝对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刘书新 《人民公安》2006,(17):32-35
一生多做善事,永不从恶。否则,即使暂时躲过法律的制裁,也难逃良心的谴责,而良心的审判往往比法律的审判更使人备受煎熬。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服从的发生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理学的使命不但要论证道德原则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而且必须回答人们遵守道德规范如何可能。道德服从是人们遵守道德规范的主体动因和先决条件 ,但道德服从的发生并不是无条件的 ,而是要依赖于道德规范的压力、合理的道德控制和个体的道德需求等条件。  相似文献   

20.
道德是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领导干部从事政治活动也有其自身的道德规范 ,亦即领导者在其运用公共权力对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协调、管理和领导活动时 ,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作为我们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的“官德” ,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基本内容应该包括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等。领导干部树立起良好的“官德”意识 ,对正确规范其领导行为、规范整个社会的道德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 ,要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