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的快乐     
古人云,“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是快乐的源泉。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把读书作为自己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一环,无论何时何地,我从没有忘记读书。出差在外,我总会在行李中放上一两本书籍,既可解除舟车劳顿之苦,又可把平时无暇阅读的书读一读;工作之余,我也总会拿起书本,既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也给自己充一下电。尽管在年龄增长、职务变迁中感受到生活的诸多变化,但我对读书的嗜好却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2.
读书是福     
工作之余,能自在尽兴地读书,是做人的一种福分。古人云:"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谏之友谓之福。"五福之中,读书列首,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推崇。读书确是益智又开心的事。茶余饭后或夜深人静之时,独处一偶,悠悠的思绪伴着淡淡的书香,全身心地投入一行行文字之中,既读别人的思想,别人的喜怒哀乐,也读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沉浸于书的世界之中,心情是那样的安  相似文献   

3.
徐志频 《法人》2016,(4):92
左宗棠反对死记硬背。他比作戏子唱戏,模仿得惟妙惟肖,一场终了,戏是戏,人是人。读书的关键,要做到"人书合一"写《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正月二日四更》这封信时,左宗棠战事得了短时空暇,重新拾起读书嗜好。左宗棠在这里引儿子思考一个根本问题:读书到底是苦还是乐?我们到底应该坚持苦读,还是追求悦读?读书本质是苦的。要不古人不可能要"头悬梁,  相似文献   

4.
近日,山西省阳城县人民检察院举办该院第三届检察文化节读书交流活动,共享干警读书成果,掀起新的读书热潮。此次读书交流活动以建党88周年和建国60周年为背景,以“感悟经典书目、感怀和谐社会、感恩党和祖国”为主题。由来自全院读书交流兴趣小组的10名干警,先后向大家汇报了近两年来的阅读成果和读书心得,推荐了自己反复研读的经典书目。让读书由一个人的享受变成了一家人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读书可谓天下第一等乐事。读书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回顾自己念书、教书、读书、悟书的历程,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自我陶冶的过程,自我提高的过程,自我完善的过程,自我收获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读书需要端正态度,态度比方法更重要。你认为读书是快乐和幸福,还是痛苦与无奈,这决定你读书是内在动力还是外在动力。读书为什么?为工作需要,为获取知识,为充实自己,还是兼而有之?如果你回答“是”,那你读书的动机和态度也许就是对的,至少你是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看待、去认识。读书可以应时之需,  相似文献   

7.
周全民 《中国监察》2008,(22):63-63
人的一生中,会养成很多习惯。读书是一种好习惯。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每个人而言,既是智慧之源,又是道德之基。读书是提高修养、增长才干、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8.
《中国监察》2011,(4):25-25
1月1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青年“读书与成长”读书心得征文活动表彰会召开,中央纪委副书记、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吴玉良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机关广大青年同志要把读书学习当做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自觉培养好的学风,勤于读书、善于学习,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9.
干部一定要加强读书。如果不加强读书,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要通过读书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明确把“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与“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重要战略目标。鉴于此,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确立了“持之以恒读书,精益求精审判”的理念,把“读书与学习”作为该院的永恒主题,努力构建“学习型法院”,号召汉江两级人民法院开展“大读书活动”。法官们秉承“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与“活读书、  相似文献   

11.
评议历史人物,不能以现代标准去苛求古人,因为古人难免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性格上也有刚愎自用等弱点。  相似文献   

12.
管荣保 《政府法制》2011,(26):47-47
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3.
汪嘉 《政府法制》2014,(11):44-45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澳大刊亚,天天都是读书日!”笔者的邻居罗斯太太自豪地说:“其实,我们的读书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她做义工的那家社区图书馆每周有固定的幼儿读书日。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 以色列入均每年读书64本,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达68本之多。犹太人有个习俗,当孩子出生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监督》2007,(3):42-42
2007年2月12日,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在主持召开市级部门部分领导干部读书活动第一次研讨交流会时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领导干部多读书、读好书任务紧迫。打造软实力,需要领导干部带头读书。  相似文献   

16.
裴伟在2006年5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说,“读书得问”是旧时老师教诲弟子的惯用语。‘‘读书得问”是清以来特别是乾嘉学者读书治学的传统。清代学者苏微保认为,死搬教条与离经叛道同罪,读书最重要的任务是从书中读自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刘彤海 《中国司法》2011,(1):101-102
有些同行常对我说,像你这样读书的律师已经不多了,对此我颇为感慨,律师不愿读书也是有其原由的:一是律师生存压力大,忙着挣钱养家糊口,无时间读书;二是律师们很浮躁,读不进去书;三是认为读书无用,书本知识与现实脱节,时下关系比知识重要。律师们不读书或读不进去书有其客观存在的理由,这些无可厚非。但是我认为要想做一个好的律师即称职的律师,  相似文献   

18.
洪巧俊 《政府法制》2009,(14):13-13
当前,一些官员不愿读书的理由是工作太忙——某杂志社近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62.7%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太忙、应酬太多抽不出时间读书,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0-3小时。  相似文献   

19.
胡健 《政府法制》2013,(2):48-48
读书不仅有利于健康,还是一种治病方法,俗称“读书疗法”。近年来,“读书疗法”在国外被广泛运用。如德国、英国的不少医院都设置了“患者图书室”,鼓励病人阅读,加速健康步伐。意大利则成立了“诗药有限公司”,出版具有不同主治功能的诗集,供病人对症选读。  相似文献   

20.
马佳 《政府法制》2010,(16):19-19
继电风扇之后,最值得现代人骄傲的降温设备恐怕就是空调了。在地球日益变暖、动辄三四十摄氏度高温的夏季,坐在凉风习习的空调房里办公、学习或休息,实在很是惬意舒服的。于是想起古人来,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古人采取何种办法度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