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江西政报》2006,(14):F0002-F0002,I0001
“十五”以来,我省科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以科技的加速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自主创新,科技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0年的39.8%提高到4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2.55%;专利授权量5634件,平均每年递增9.8%;取得了硅衬底氯化镓基发光材料及器件、L15(猎鹰)高级教练机等一批具有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2.
“十五”时期,开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凝聚全县力量,战胜“12·23”井喷和“9·4”洪灾两次特大灾害,实现了经济快速稳健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秩序稳定和谐,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五”计划可量化目标均提前一年完成。初步预测,“十五”期末,开县GDP总量将突破70 亿元,年均增长12.7%;人均GDP达到603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年均增长12.7%;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12亿元,年均增长8.5%;三次产业比由“九  相似文献   

3.
李淳 《山西政报》2006,(5):34-35
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导班子团结一心。以创新求发腰,使园区经济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全区科工贸总收入2004年实现375.7亿元.比2001年的113亿元增长2.3倍;地区,丰产总值2004年实现126亿元,比2001年的32.4亿元增艮2.9倍;利税总额2004年完成37.8亿元,比2001年的12.5亿元增长2.1倍;财政总收入2004年完成3.5亿元,比2001年的1.1亿元增长2.1倍。  相似文献   

4.
林灿 《传承》2000,(Z1)
在历史即将掀开世纪新页之际,八桂田野满载新中国 50年农业生产的辉煌,从追求农产品量的增长迈进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追求质的飞跃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将更好地遵循区党委“ 1234610”工作思路,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新的发展。   辉煌的成就 巨大的变化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产品供给大幅度增加。 1999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843. 8亿元,比 1949年增长 9. 5倍,年均增长 4. 82%,比 1978年增长 2. 8倍,年均增长 5. 03%;农业增加值 580. 25亿元,比 1978年增长 4. 6倍,年均增长 8. 56%。实施“八五”计划以…  相似文献   

5.
张道恒 《世纪行》2006,(4):29-29
一、“十五”时期湖北省对外贸易发展基本情况 (一)年度进出口贸易规模放大近两倍2000年,湖北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32.1亿美元,2005年湖北省进出口总值达90.9亿美元,“十五”期间,全省进出口增速始终高于全省经济发展速度,年均增速为12.9%,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范燕青 《群众》2009,(1):43-44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突变,低端产业和传统企业遭遇“寒流”,而高新技术产业凭借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逆势上扬、一枝独秀。去年以来,常州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投资增幅均超过30%,出口势头强劲,增幅达125.9%,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产值、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8倍、3.3倍和3.6倍。  相似文献   

7.
林毅夫 《政策》2006,(1):27-29
(一)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20年经济翻两番、平均每年增长7%的目标。过去的26年间,我国经济实际年均增长率高达9.4%,国内生产总值规模扩大了10.3倍,远高于按每年7%来增长的5.6倍;外贸年均增长16.7%,增长了56倍,到2004年底,我国成为全世界第3大贸易国;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4年的 2610万。尤其是在“十五”期间,我国战胜了非典疫情,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迎接了加入  相似文献   

8.
《政策》2006,(6):F0002-F0002
“十五”期间,枝江市坚定不侈地走“一主三化”之路,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战略,实现了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十五”时期,枝江市委、市政腐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尤其是狠抓工业项目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南辉电子、奥美纺织、迅达科技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成为市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实现财政收入4.95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比上年增长3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3家,完成总产值51.1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名,全市三次产业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6.4:33.1:40.5调整为“十五”期末的19.3:46.5:34.2。2005年,枝江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2005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政策瞭望》2014,(2):53-53
2013年GDP增长8.2% 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375685.5亿元,增长8.2%,人均生产总值68462元,增长7.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3%。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2%。以“四换三名”促进转型升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40家.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企业1029家.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661亿元.盘活存量建设用地9.6万亩。电子商务交惕额突破1.6万亿元。  相似文献   

10.
黄植培 《人大研究》2001,(1):112-116
“九五”期间,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由“八五”末的4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64亿元,年均增长11.1%;财政收入由2.46亿元增加到4.27亿元,年均增长11.7%。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增加值由20.6亿元增加到24.91亿元,年均增长5%;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迈出了较大步伐,粮经比例由72:28调整为52:48;全区农村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开始向宽裕型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11.
“科教兴市”的实质,就是加大科技创新,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我市自1986年在全国率先把“科教兴市”,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来,一直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之一,科技创新不断加快。特别是近年来,注重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关键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了技术跨越发展,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制造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形成了以新区、滨江开发区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了以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新型家用电器为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形成了一批以工业设计园、软件工业园为主的一批研发基地;形成了以永中Office办公软件、光纤预制棒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形成了以锡柴、阳光等一批以产定进、技术创新的技术型企业。“十五”期间,我市还承担了一批国家、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共实施40项国家“863”和“973”计划项目、2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37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26项省火炬计划项目、68项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共有475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我市连续五年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市”荣誉称号。2004年,科技进步对无锡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73%,名列全省第二,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50%,名列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4%,高新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2%。  相似文献   

12.
《政策》2005,(6):F002-F002
“十五”以来,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产业规模由2000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374亿元,年均增长33%,居全国第十一位、中部六省第一位。2004年软件产业收入达56.25亿元,居中部地区第一位。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自1988年海南省办特区以来,尤其是“八五”期间,全省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八五”期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0亿元,年均递增37.1%,工业总产值1995年预计完成145亿元,年均递增18.2%;累计实现利税41亿元,年均递增19.7%,其中累计实现利润15亿元,年均递增21.1%。纵观整个“八五”期间特区工业发展的运动轨迹,不难看出海南工业的发展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投资带动增长”典型特征。并且,这种投资带动增长的特征将会因为海南工业基础过于薄弱的现实而继续保持一段时间,至少在“九…  相似文献   

14.
“九五”期间,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楚雄州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0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1055亿元,年均增长97%,高于全省、全国同期增长水平,提前7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粮食总产量达103亿公斤,年均增长33%,人均占有粮食达409公斤,实现了粮食供求平衡;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达1404亿元,年均增长36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74亿元,年均增长107%,财政收入达1755亿元,年均增长1%。经济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371∶362∶267调整为2000年…  相似文献   

15.
金绮  涂姗华 《江西政报》2008,(16):39-42
江西的房地产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1990年,江西商品房建设投资仅为2.88亿元,而到2007年,江西房地产开发投资已达435.46亿元,17年间以年均增长35.6%的速度快速发展,尤其以“十五”时期以来发展迅速,2002年,江西房地产开发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3.64亿元,200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突破200亿元,达266.02亿元,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2006年全社会科技研发总支出达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GDP的1.4%:政府科技拔款稳步增加,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716亿元.比上年增加19.2%。  相似文献   

17.
《政策》2006,(6):34-35
近几年来,黄石市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自主创新,努力探索依靠科技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道路。“十五”期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2%、21.5%和 21.3%,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相似文献   

18.
素有“塞外江南”之称的阿克苏市,近年来,随着“科技兴阿”战略的实施与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市生产总值由“九五”末的18.69亿元增长到“十五”末的34.43亿元,年均增长了1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农牧民年人均收入达3789.19元,同比增长了  相似文献   

19.
王海波 《当代广西》2007,(17):21-21
——2005年,贵港市全市生产总值较建市以来增长2倍多,年均增长8.2%;财政收入增长近3倍,年均增长10.3%。 ——2006年,贵港市全市GDP和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2.3%。 ——2007年上半年,贵港市全市生产总值128.3亿元,同比增长15.4%;实际利用外资5922万美元,同比增长136.8%,增幅排在全区第3位;  相似文献   

20.
广东中山。一代伟人孙中山的故乡。迎着21世纪的曙光,在中山昔日曾经破败凋敝的农村,矗立起一座现代化的新城———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三年,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突飞猛进: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从1998年的30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52.6亿元,年均增长20%;工业总产值从103亿元增加到260亿元,年均增长35%;实现税收6.49亿元,年均增长46.6%;出口创汇10.3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了两倍多;三年共引进和建立了19个科研机构和研发中心,有2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