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顺应改革潮流,对标中央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成为广西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深入分析广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充分借鉴国内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结合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挑战、新需求,提出新时代广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华东地区的科技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科技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做了初步分析;同时,通过对国家信息化发展模式的研究,结合华东地区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特征,提出了华东地区科技电子政务的2种不同发展模式,并就科技部门电子政务和科技创新体系等建设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韩子睿 《群众》2013,(10):18-19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已成为当前江苏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一、互动融合:"文化+科技"催生新型业态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在不断提高人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  相似文献   

4.
随着犯罪智能化的提高,打击高科技犯罪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迫切需要公安科技的创新发展。然而制约公安科技创新发展的因素不少,特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对公安科技的创新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跨越式发展与科技创新--浅谈武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十六大所确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跨越式发展的理论渊源,并指出武汉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只能通过全面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才有可能达到,武汉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结合武汉既有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新型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分析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王秦 《群众》2022,(24):4-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支撑”作出系统部署。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四个面向”总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特征、瓶颈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大湾区将被打造成世界级科技产业创新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着诸如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不足、科教实力与产业技术发展尚未形成合力和企业科技创新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等瓶颈,需要通过树立"创新"立区的首要发展理念、推进湾区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有效自主创新政策激励体系、构建自主创新投融资体系、集约化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创新的力度和重点打造广深科技走廊,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张兴中 《群众》2012,(8):40-41
编者按:科技演绎奇迹,创新提升发展。科技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建设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在江苏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要发挥党组织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的核心作用,把党建的新成效转化为科技创新的新优势,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技伦理治理旨在完善公共政策的伦理向度,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的伦理规约。但既有的发展观念与科技演进的历史往往呈现出发展与治理二者割裂的倾向。当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发展具备三个突出特征:“科技的内在发展属性”、“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和“科技发展对象的转变”,这三者成为目前科技伦理治理的主要挑战。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反思性发展观”这一新型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消解了发展与治理的对立关系,以“价值的共识塑造”为核心,以“集体性的磋商”为基础与原则,具体内涵主要包括“前瞻性的预见”、“实时性的评估”和“系统性的调整”,并以发展为核心形成了治理新规则,同时以治理为引导塑造了发展新路径,是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需要加以重视的新型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0.
张璇 《长江论坛》2022,(3):12-18
加强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迈向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当前应对国际更加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态势的重要举措。习近平关于加强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论述蕴含了肩负时代使命、建立“新型举国体制”、培育原始创新能力、探索建立“创新要素市场化”配套制度体系以及打造高质量原始创新策源地等重要时代要义。这些新重要论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源头创新视阈,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未来科技创新提供了行动指南,在指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尽快破解“卡脖子”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发展道路等方面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围绕加强科技创新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习近平还为我们指明了通过“人”“财”“物”“力”等方面共同发力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创新主体的实践路线、创新模式和创新理念决定了科技创新的价值向度。面对当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危机,科技创新需恢复人的主体价值,转变创新发展理念,用理性的价值观来把握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发展,进而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共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这是中国共产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从2001年的39%提高到目前的51.7%,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  相似文献   

13.
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针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是西部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华详 《桂海论丛》2003,19(6):79-81
西部科技创新水平较低 ,且差距进一步拉大。科技创新是西部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迫切需要。西部科技创新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须重视优化大环境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 ,大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在体制创新上有大作为 ,创新科技管理体制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科技现有发展水平上,更深层次地也体现在法律对科技的可持续发展能否形成稳固有力的支撑上。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大力推进科技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律对于科技发展的激励、保障、促进和规范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正"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不论是提交建议,还是审议发言,抑或私下交流,"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市人大代表关注度极高的热词。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居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求,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在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创新"。其中,"科技创新"又成为重中之重,大家希望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相似文献   

17.
把创新作为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引擎,要求我们倡导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将以往彼此割裂的创新要素串联起来,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要素的融合。大连作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排头兵,应率先走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之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增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更好地服务东北经济圈,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8.
毕朝国 《群众》2018,(12):36-38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江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更是鲜明提出"聚力创新",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创新机制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区域战略和政策协同,提升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增强科技创新对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意义重大。江苏科技协同创新成效突出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科技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是解决发展与资源矛盾的关键所在?妇联组织服务于科技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趋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推进科技评价奖励制度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推进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意见提出,改革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建立公开提名、科学评议、实践检验、公信度高的科技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