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到了近代,科举制度在中国盛行1500多年。晚清来华传教士对科举制度和科举教育提出了较为客观的评说,认为科举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近代教育的发展,为此他们提出很多变革的建议和主张并为转变中国传统教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传教士在科举制度变革中所起到的积极的作用是应当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的西方教育制度、教育理论和宗教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目的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中国教育内容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方法发生变革。  相似文献   

3.
正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随着条约体系的建立来到中国,他们纷纷建校,传扬福音。宁波作为最早开辟的五口通商城市之一,是传教士的首选之地。1844年,女传教士爱尔德赛来到宁波建立宁波女塾,1857年宁波女塾与美国长老会承办的崇德女校合并,1923年崇德女校又与圣模女校中学部合并定名为"甬江女子中学"(简称"甬江女中")。"甬江女中"是近代中国内地第一所教会女子学校,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女校,可谓中国近代女学之先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方传教士为了在中国更有效地传播其宗教,主动吸收中国文化,积极学习汉语,并用中文进行创作,以其独特的传教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对其传教策略加以探究,总结其规律,以求对当代汉语国际推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外来文化的输入,一是汉魏隋唐时代印度佛教文化的输入,一是明代后期及近代西方文化的输入。两次外来文化输入之时,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和西方传教士之口、笔,渐渐西传,引起阿拉伯和西方世界的震惊,甚至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西文明的相撞是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当时西方力图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教育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彻底的改变中国,以使中国能够纳入世界轨道。此书从最早的明末清初传教士活动,一直写到本世纪60年代。共11章,达180千字。  相似文献   

7.
王娟 《世纪桥》2009,(3):71-72
鸦片战争前后,不少西方新教传教士逐渐来到中国。洋务运动兴起后,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其文化活动的范围也日渐扩大。他们一方面进入洋务派创办的各种官方机构,如京师同文馆和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从事外国史书编译;另一方面通过教会出版机构,把大量外国史学著作译介为中文。传教士传播外国历史的活动旨在传播基督教,但客观上促进了国人对外国历史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我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探寻,从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至今从未间断,主要集中于三大领域:一是西方的教育思想;二是中国传统的蒙学;三是近代中国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公民教育源于近代西方国家,是市场经济与大工业发展的产物,也是西方近代国家主义的产物。学校公民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实践途径,西方公民教育思想以倡导人性的解放为主旋律,尊重公民在民主社会中的自由、平等为前提条件,培养公民独立思考、社会批判的意识与能力,民主参与意识与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我们需要积极总结西方公民教育的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0.
西方传教士对“四书五经”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瑞琴 《世纪桥》2007,(12):60-61
《四书五经》是反映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无论是天主教的传教士还是基督教新教的传教士,为了传扬基督耶稣,突破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障碍,他们把关注的视角都投向儒学经典。西方传教士二百年的译著工作,其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1.
玛高温自1841年至宁波,以行医而传教,同时传播西医知识,开办医院,创办中文报刊,翻译科技名著.作为西方来华的传教士,玛高温的行为,主观上是为传播其教叉服务,但他积极介绍、并具体引进西方近现代科技知识,客观上对促进近代宁波的医疗卫生和新闻事业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代西方德育理论主要是指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以理性主义为主要代表的德育理论。如洛克首创为英国新资产阶级培养新人的德育理论;黑格尔提出"成才"与"成人"辩证统一的德育理论;费尔巴哈确立人生幸福"道德黄金律"的德育理论等。这些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于当代中国学校德育仍然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批判地分析近代西方德育理论,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使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获得更加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正>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伴随着工业革命成为一种强势文化,这种强势文化也影响到东方国家。在中国近代,认为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二元对峙的观点曾十分流行,当时不少人认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只能批判自己的文化,走西方之路。这种西方文化优越论掩盖了一个基本历史事实,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曾长期互相影响,东方文化也曾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是在19世纪西方国家取得了世界发展的主导权后,它们将西方文化标榜为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不断向外传  相似文献   

14.
<正>时间:2016年2月3日下午地点:于漪家"一切为民族"我是一名教师,一直关注着中国教育的发展。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好几次转型,我自己就亲身经历了民国和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1949年解放以前,我读到大学二年级,大学三四年级已经是新中国了。就是说基础教育我是在旧社会接受的,我很难全面的讲旧中国的教育,因为在解放以  相似文献   

15.
传教士入湘与湖南人民的反教排外周秋光一、传教士入湘西方殖民者通过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一方面继续向中国输入鸦片和商品,实行经济掠夺;另一方面也以一种貌似温和的形式,向中国布道传教。他们称这是传播上帝的"福音",又说是传播西方的文化和"文...  相似文献   

16.
马尾船政学堂在我国率先引进西方自然科学教材和教育文明,开近代教育之先河,船政还派出中国赴欧留学生,他们学成归国报效国家,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马尾船政敢于开放引进的观念与实践,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孙杨 《世纪桥》2007,(1):86-86,90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传教士大量东来。他们通过非法侵占大量土地、从事高利贷活动以及广泛参与各种商业活动等手段,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传教士在经济上的种种侵略行为,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国内各阶层的切身利益,引发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导致民教矛盾激化,各地教案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的失败唤起了近代中国海权意识的觉醒。福建船政局的建立开启了我国大规模学习西方工程技术的先河,也是中国海权思想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虽然福建船政局在苦心经营44年后黯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所开创的近代中国工程教育和海权思想的实践,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9.
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包括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科学技术学堂,它们的设立开了科技教育在中国的先河。由于创办这些新式学堂的目的有所不同,因而在这些学堂中开设的课程,即科技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随着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洋务派认识到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有必要派遣留学生到美国和欧洲等国学习。这表明洋务派对于科技教育在中国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是吸收西方教育思想和适应中国国情的产物。它肇始于教会女学。戊戌变法促成了中国人自办女学思想的产生。民国政府时期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一波三折,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区域对女子学校教育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发展女子学校教育,女子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且在社会事务中开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