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福岚 《德国研究》2023,(4):88-107
长期护理需求作为长期护理保险法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被保险人请求长期护理保险给付的核心前提。被保险人本身是否存在长期护理需求不仅涉及长期护理保险是否应该支付的问题,同时也影响着长期护理保险应该如何支付以及在什么样的范围内进行支付。因此,对长期护理需求做出专门的界定并且明确其认定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正在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在一些试点城市中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出现了因认定标准不一而带来的给付不一、监管混乱等问题。对德国长期护理保险法中长期护理需求的认定要件及其认定标准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日本《护理保险法》(2000年)实施十多年来,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以老年人为对象的护理产业迅猛发展,在很多产业市场规模缩小的时候,护理产业却成为为数不多的增长产业。文章主要以护理保险制度实施后的护理产业发展作为切入点,对护理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发展现状、市场规模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提炼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日本护理产业发展状况,借鉴其发展经验,对促进中国护理产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1994年德国通过立法引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其建制的直接原因是原有以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为主的制度供给体系难以有效地满足长期护理需求,根本原因则是深蕴在德国文化传统和历史脉络中的社会国原则与国家主义传统。德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行体现了四大理念:一是国家集权与地方分权治理相结合的治理理念;二是制度覆盖遵循以护理需求为基础的普遍性原则;三是制度给付实行预算原则和费用控制原则;四是制度筹资中强调福利多元主义理念。最后,本文基于我国实际,分析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德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一个普遍的社会权利中实现了有效的护理服务供给和社会保险成本控制。福利治理聚焦于各种福利主体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各主体之间权力的转换及福利传递制度与实施,为我们解释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改革历程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在顶层制度设计上,新公共管理改革不仅为实现护理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了组织效率、问责制等技术手段和中立框架,而且,其坚持产出控制、强化市场竞争机制的原则成为长期护理供给系统运行的基本原则。在微观实施策略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通过强化非正式的家庭护理责任、发展护理服务供给市场、规范服务工作者队伍重塑了原有的福利多元组合。  相似文献   

5.
日本和德国是发展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的典型代表。基于静动态比较方法,以制度框架为切入点,对两国制度中的参保范围、管理体制、筹资方式、费用负担、服务内容等11个方面比较分析,并围绕"有限资金提供有效服务"的核心问题,以动态视角重点跟踪和剖析两国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基金收支和服务质量体系改革,从而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提出构建"从无到有"、范围"从小到大"、水平"从低到高"、质量"从有到优"的建议原则。  相似文献   

6.
后"9.11"时代,德国反恐法律制度改革的驱动力来源于其作为成员国应当履行的《联合国安理会1373号决议》以及欧盟《打击恐怖主义的框架决定》所规定的反恐义务。德国独特的宪法制度对其反恐法律制度改革的路途选择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即通过修改本国的刑事和行政法律制度来应对恐怖分子的威胁。德国反恐法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涉及对《刑法典》的修改、增强情报部门之间的合作、扩大情报部门的权力、扩大披露德国公民生物特征信息和外国人信息的范围、增加航空当局保卫机场等敏感地区的权力等七个方面。实践表明,德国的反恐法律改革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强制要求所有存款机构全部加入保险体系的越来越多并成为主流形式。俄罗斯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后,加快了存款保险制度的立法进程,到2003年11月2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关于自然人在俄联邦银行存款保险法》,俄罗斯存款保险制度框架正式搭建,并在2004年夏季的“准银行危机”的拯救中大显身手。至于俄罗斯存款保险制度有效性的进一步强化,还有待于俄罗斯制度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德国政府提倡老人家庭护理优先政策,并建立护理保险制度为老人提供护理津贴以及其他服务。家庭护理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家庭成员可能因工作原因难以确保有足够时间看护老人。尽管可以利用护理津贴聘请护理师到家里看护,但由于德国一直以来护理人才较为缺乏,因此,很多需护理的老人难以获得护理师的服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建立了老人护理休假法制,确保家庭成员可获得最长2年的护理假期,且休假期间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薪水。在我国,老人护理也主要以家庭护理为主要模式,家庭成员同样面临护理时间上的难题,对此,有必要借鉴德国的经验,完善我国的养老制度,建立老人护理休假法制。  相似文献   

9.
1995年,日本政府提出了“关于创设看护保险制度”的议案,经过了近三年的讨论,终于 在1997年5月和12月分别在众议院和参议院获得通过,并于2000年4月1日起开始实 施,它的口号是“由全社会支撑老年人”。2000年10月1日起,日本国民开始缴纳第一个月 的看护保险费。日本的看护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性质的保险,是由法律来加以规定的。这 是继日本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之后最新出台的社会福利保险项目,是一项社会保障式 家庭看护保险制度,相关的该项服务机构采取派遣家庭援助者或受保人利用专业化护理服 务设施的保险形式。这项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因为社会的老龄化而跨上 了一个新的台阶,养老理念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工人人数进一步减少,职员、公务员等新中产阶级成为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作为新社会运动的主力军,他们更为关心能否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男女平等等后物质主义问题。社民党仍然坚持以维护产业工人利益为主的物质主义政策主张,无法得到广大新中产阶级成员的支持,这是该党这一时期无法赢得大选的重要原因。从1989年的《柏林纲领》到1998年的竞选纲领,再到2003年的《威斯巴登声明》,社民党最终提出了一个全面转向中产阶级的纲领。由"纲领党"向"选举党"的转变是其这一轮转型的主要标志。不断右转的社民党陷入了转型的定位困境。  相似文献   

11.
从德国赤字超标看欧盟财政约束规则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华 《德国研究》2010,25(4):44-50
在自主财政政策架构下,"成本外溢"机制促使欧盟成员国具有强烈的预算赤字动机,"顺周期"财政行为则弱化财政的"内在稳定器"功能,欧盟有建立财政约束规则的必要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确立了欧盟的财政趋同标准,《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了具体的和操作性较强的财政约束规则,其真正核心是强调财经纪律。2002年至2005年,德国财政赤字超标导致欧盟财政约束规则面临前所未有的执行危机;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催生了德国财政运行"拐点"的出现,德国的赤字率、债务率再度陷入"超标"困境。2010年,德国调整政府支出与收入结构,推出若干适应欧盟财政约束规则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德国研究》2014,(3):145-145
正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1月25日,是当时国内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联邦德国问题的跨学科研究所。1999年,欧盟研究所也在研究所内正式成立。研究所出版的专业季刊《德国研究》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此外,研究所还出版参考资料半月刊《德国快讯》。  相似文献   

13.
《德国研究》2010,(2):F0003-F0003
<正>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 1月25日,是当时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联邦德国问题的跨学科研究所。1999年欧盟研究所依托德国问题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所出版的专业季刊《德国研究》自2008年起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此外,研究所还出版参考资料半月刊《德国快讯》。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保汽车行业在智能互联领域的战略领先地位,德国于2017年5月12日正式通过了首部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案,对《道路交通法》进行了修订。该法案明确允许"按规定使用"自动驾驶功能,明确了驾驶员使用该功能的权利义务以及驾驶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及删除规则,从而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权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智能汽车在德国的发展清除了法律上的障碍。鉴于智能汽车技术尚未定型和产业化,法案的某些概念和规定较为弹性和模糊,具体内涵有待将来通过技术标准、国际条约乃至法院裁判加以明确。有关事故赔偿责任、保险制度、数据处理和信息安全方面的规则也仍有进步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长期来,俄实行的是医疗保健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付,个人不必负担的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着手改革始,俄没有追求一步到位,而是采取逐步推进的方针进行。 1988年俄在少数地区试行新的医疗保健模式,即从国家财政预算中按一个固定金额为每位居民拨付医疗保健经费,改变了原向医疗保健部门拨款的方式。1991年颁布《俄罗斯联邦居民医疗保险法》。该法规定,所有俄境内的常住居民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保险费由国家、被保险人的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国家视其保险纳费的多少而给予预算拨款;建立独立  相似文献   

16.
欢庆百年同济校庆之际,德国问题研究所李乐曾教授广览中德文献资料,搜集中德档案及私人珍藏,以缜密的取证和科学的分析,撰就《德国对华政策中的同济大学(1907-1941)》一书,梳理同济大学与德国的渊源关系,复又为本期的《德国研究》杂志撰写"同济大学德国特征的形成与延续"的专稿,激发了我不避续貂之嫌,以在校六十余年的身历,书此短文.瞻顾德国特征在同济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德国研究》2008,23(2):F0003-F0003
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1月25日,是当时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联邦德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所。1999年,欧盟研究所也依托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所出版的专业季刊《德国研究》是2008—2009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此外,研究所还出版参考资料半月刊《德国快讯》。  相似文献   

18.
纵述中国“国际问题”期刊回顾《德国研究》十年《德国研究》杂志主编肖友瑟所谓“国际问题”期刊,中图分类法中并无此类目,但1987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期刊总览》(以下简称87’总览)中,在北京地区则设有这一类目,其所收集归类的范围是指以全...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本期《德国研究》出刊之日 ,正值中国欧洲学会德国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在同济大学召开之时 ,本届年会是以“2 1世纪初的德国”为主题。为迎接年会的召开 ,本刊近期发表的一些文章 ,从不同层面、不同范围和不同角度涉及了这一主题。“2 1世纪初的德国” ,在多极化世界格局形成的定位上 ,是与欧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就是说 ,欧盟离不开德国 ,德国离不开欧盟。本刊上期及本期刊出了多篇这方面的论文 ,从欧盟的机构改革动因和前景分析、结构政策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世纪之交的欧元、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分析等多方面地论述了世纪之交的欧…  相似文献   

20.
德国著名经济史学家维尔纳·阿贝尔斯豪塞在《1945年至今的德国经济史》这部力作中将史实与经济理论相结合,阐释了二战后德国经久不衰的国际竞争力来源于威廉帝国时期形成的社会生产体系。这一论断挑战了将二战后德国经济的成就归功于与传统决裂、全面引入自由市场经济的观点。德国战后"经济奇迹"的首要原因不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货币改革或社会市场经济的引入,而是当时特殊的、不可重复的历史条件。阿贝尔斯豪塞有关制度变革历史和文化特殊性的阐释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制度改革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