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阳县位贵州省中部,与修文、息烽、遵义、瓮安、福泉、乌当等县区接壤,面积2026平方公里。居住有汉、布依、苗等民族。今县境在唐时属蛮州。宋时属绍庆府。元皇庆元年(1312)隶乖西军民府。元至元三十年(1293)隶顺元路。明洪武初年属贵州宣慰使。永乐元年(1403)元月,属贵州都司,后属贵州宣慰司。天启初年,水东宣慰同知宋万化联合水西宣慰同知安邦一起反抗明王朝,崇祯四年(1631)被平息后置开州,随后隶贵州布政司。清代建置依旧。民国3年(1914)改名紫江县,初属贵州民政司,继属黔中道。民国6年(1917) 直隶省长公署。民国16年(1927),直隶省政府。民国19年(1930)内政部准以奏报“开阳者益欲开阳明之学也”令改名开阳县。解放后属安顺地区,1992年改属贵阳市。  相似文献   

2.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我省西南部,隶今安顺市。 紫云建县始于唐代,迄今已有1300余年。该县历史建置隶属纷繁,唐代在今县境置琰州降昆县,宋置和武州。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置和弘州,后改镇宁州,属普定路。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置康佐长官司。正统三年(1438年)以康佐长官司属镇宁州,直隶贵州布政司,嘉靖年间徙镇宁州治于安庄卫(今镇宁县城)。清雍正五年(1727年)废康佐长官司,七年1829年置威远营,八年(1730年)置归化厅。民国2年(1913年)改厅为县,因此归化县与  相似文献   

3.
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这块曾经不被打扰的世外桃源,孕育出了武陵山区一朵艳丽的文化奇葩——土家山歌。2012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文艺.贵州行》栏目播出了"沿河土家山歌"纪录片。她从历史深处走来沿河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属黔中郡,汉属涪陵、永宁、汉夏县,魏晋南北朝属涪陵郡,北周属费州,隋置务川县,唐置思州,五代属黔州后归于楚,宋属思州。元置沿河祐溪长官司,明清沿袭。民国三年(1914)置沿河县。1986年改置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这块曾经不被打扰的世外桃源,孕育出了武陵山区一朵艳丽的文化奇葩——土家山歌。  相似文献   

4.
平塘县位于贵州省南部,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有县级建置,是民国以后的事,在此以前,均是土司领地.清乾隆四年(1 739年),设置定番州判分驻大塘,辖地称大塘州判或大塘理苗州.民国3年(1 914年),撤大塘州判,改置大塘县.清宣统三年(1 91 1年),都匀府所辖都匀县撤销,其地改为都匀府亲辖地,另将平州长官司、六硐长官司及牙舟讯辖地改置都匀县,治所设在平州.民国元年(1 912年)改都匀县为平舟弹压,民国3年撤平舟弹压,改置平舟县.民国30年,撤平舟、大塘2县,合并设置平塘县,县治在平舟(后称平湖).  相似文献   

5.
从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面积3298平方公里。有苗、侗、汉、壮、瑶、水、布依等民族。 从江,系民国30年(1941)永从县与下江县合并时,取两县末尾一字而得名。元代置西山阳洞等处长官司。至元二十年(1283)置福禄永从长官司。明正统六年(1441)废福禄永从长官司,置永从县。清雍正十年(1732)三月,添设永从县丞一员,分驻丙妹;同年移黎平府潭溪吏目驻下江。乾隆三十六年(1771)三月,置下江厅。民国2年(1918)改下江厅为下江县。3年改丙妹县丞为丙妹分县,隶永从县。25年撤销丙妹分县。30  相似文献   

6.
凤冈县,位于大娄山之南麓,乌江北岸。民风淳朴,文化悠久。隋属阳明郡,唐属义州、夷州,元置大保龙泉长官司,明永乐十一年(1413)改龙泉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县,命名“龙泉”,缘于龙泉长官司矣。民国2年,龙泉改为凤泉,民国19年,改为凤冈。凤冈地处黔北东隅,离遵义较远,经济、文化难于比肩,但其文化底蕴和积淀,不逊遵义地区其他县、区,人称“黔中乐土”。一座古代军事堡垒坐落在县境玛瑙山上,距县城23公里,占地300余亩,这座堡垒代表了凤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05,(18):55
在遵义地区属县中,余庆名入"边塞",而且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趋于"稳定",归入遵义建制.今余庆县境地,始置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2),但其历史则更早于此.唐乾符三年(876),以牂州属白泥、余庆两土司为校尉(其地即今县地);宋为绍庆府属羁縻小州;元置余庆州、白泥州,属播州宣抚司,"余庆"始作正式行政区划名称出现;明洪武十七年改余庆州为余庆长官司,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中置县后属平越直隶州而归贵州版图.  相似文献   

8.
清镇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与平坝、织金、黔西、修文、白云、花溪等县区毗邻,面积1492平方公里,有汉、苗、布依、彝、水等民族。境内在唐宋时为羁縻清州,属绍庆府。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威清站,二十三年(1390)置威清卫,崇祯三年(1630)以水外六目地即阿戈、龙尔、龙夜、底区、化那、引叶遮勒六目所在的六慕则溪地置镇西卫,这片地方为彝族世居地,故彝语叫“引叶遮勒”,因是镇压彝族之后所置,故名镇西。康熙二十六年(1867)以威清、镇西二卫置清镇县,以两地各取一字而得名,属安顺府。民国时期先后隶属贵西道、第一行政督察区、第二行政督察区和省直辖区。解放后划归安顺地区。1992年更名为清镇市,改属贵阳市。  相似文献   

9.
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珠江上游的支流都柳江穿境而过.三都县是1 941年由三合县、都江县合并而来,在此之前,三合、都江均分别有各自较早的建置.三合县治所在地三合镇,原名三脚屯,清雍正十二年(1 734年)置三脚屯州同,属独山州管辖,民国3年(1 91 4年),改三脚屯州同为三合县.都江县治所在地都江镇,原名上江,清雍正九年置都江厅通判,属都匀府管辖,民国3年,改都江厅为都江县.1 941年,三合、都江两县合并,称三都县,县治设三合镇.1 956年底,成立三都水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10.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出现较晚,是1953年才有的。在此以前,这片区域一直叫平越。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平月长官司,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为平越安抚司,十四年(1381年),置平越守御千户所,十五年(1382年)升为平越卫。二十一年(1388年),裁平越安抚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平越军民府,府卫同城。清康熙十年(1671年),裁平越卫,置平越县,为府附郭。二十六年(1687年),平越军民府改为平越府。嘉庆三年(1798年),平越府改为平越直隶州,同时裁平越县。民国3年(1914年)撤州改县。1953年7月,改平越县为福泉县,得名于县城内的福泉山。1996年,撤县建市。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2,(36):20-21
朝廷颁旨赐名。战国时为夜郎辖地,秦代开始置吏,蜀汉设汉兴县,东晋南北朝设南兴县,唐设附唐县,宋属宋杞国,元属云南行省普安路总管府,明代改隶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一年始隶贵州,嘉庆二年(1797年),朝廷颁旨改南笼府为兴义府,次年裁普安州判,置兴义县治,属兴义府,民国时期属兴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2月解放,先后属兴仁和兴义地区,1990年建市。  相似文献   

12.
石阡县位于铜仁地区西南部,武陵山脉南支脉贯穿全境。东邻江口、岑巩,南接镇远、施秉,西连风冈、余庆,北抵思南、印江等县。土地总面积2172.4平方公里。有汉、仡佬、侗等民族。“石阡”最早见载《元史·地理志》名“石千”,“千”为仡、侗古民俗语,释为山崖岩洞。元至元初年(1264~1270),置石阡等处军民长官司,为石阡县名之始。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石阡府。民国3年(1914年)改石阡府为石阡县。  相似文献   

13.
胡亮 《当代贵州》2014,(25):36-37
正2014年4月,省委书记赵克志在息烽县调研时,嘱咐息烽要打造村庄美、产业美、精神美、环境美的美丽乡村。8月22日上午十点,彩旗飘扬,人头攒动,"2014息烽第八届红岩葡萄沟乡村避暑节"在息烽县小寨坝镇红岩村文化广场隆重开幕。正当初秋的凉爽时节,前来游览的人群往来如织,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4.
贞丰县位贵州省西南部,与安龙、兴仁、关岭、镇宁、册亨、望谟接壤,面积有1509平方公里,居住有布依、苗、汉、瑶、仡佬、回等民族。 县境在唐贞观二十一年(647)时,置羁縻明州。元为普安路东部下段地。明为广西泗城府西隆州安隆长官司地。清雍正五年(1727),划其地即红水江北岸长坝、桑郎、罗斛等16里及西隆州之罗烦、册亨等4甲半零21寨归贵州,置永丰州,治长坝、属南笼府。乾隆七年(1742),改建石  相似文献   

15.
<正>清初康熙年间著名学者、诗人、贵州文化名人周起渭字渔璜,号桐埜,别号载公,贵阳青岩骑龙村(贵阳府属白纳长官司所在地奇嶐,现属黔陶乡)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21岁乡试第一名解元,三十三年(1694)甲戌进士,  相似文献   

16.
德江县位于铜仁地区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与娄山山脉交汇地带。东邻印江,南接思南,西南界凤冈,北抵沿河、务川。土地总面积2071.9平方公里。有汉、土家、苗等民族。德江之名,缘于明初设于思南的水德江长官司。元明德江地属思南宣慰司、思南府。清光绪八年(1882年),思南府属安化县迁至大堡(今德江县城),称安化县。民国2年(1913年),因原有水德江之名,将安化县改名德江县,为县名之始。  相似文献   

17.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与关岭,兴仁,普安,六盘水市毗邻。面积1325平方公里。居住有布依、汉、苗等民族。年均降雨量1564.7毫米,为全省最多。 今县境在唐时称来南县。宋属绍庆府。元置安那州,隶普安路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普安卫。二十一年(1388),置尾洒堡。二十三年(1390)十二月,改置安南卫,隶贵州都司。二十五年(1392),迁卫治于尾洒堡,  相似文献   

18.
榕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3232平方公里。居住着侗、苗、汉、水、瑶等民族。 榕江,以榕树和江水为名。清雍正八年(1730)置古州厅,驻黎平府同知;九年筑城,设古州镇;十年开泰县丞移驻境内朗洞,设朗洞县丞。民国3年(1914)废古州厅置榕江县,改朗洞县丞为朗洞分县;民国25年朗洞分县并入榕江县。1956年7月由都匀专区划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至1961年从江县曾并入。  相似文献   

19.
开阳县金中镇位于贵州腹部,与修文、瓮安、息烽、贵定、乌当接壤,镇建制于1984年。由于境内磷矿石储量极为丰富且品位高,素有“磷都”之称,国有大型二级企业——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境内。全镇总面积74.84平方公里,人口40184人,辖九个村一个居委会,是开阳县工业强镇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金中人民抓住机遇,团结务实,  相似文献   

20.
瓮安县地处黔中腹地,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乌江在县境西北穿过。瓮安在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前,一直是土司领地。元代置有旧州草堂(草塘)等处长官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旧州草塘长官司为草塘安抚司,另设置瓮水安抚司。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朝廷平息了遵义杨应龙的"播州之乱",次年裁撤瓮水、草塘安抚司,设置瓮安县。另有文献记载,建县时除了瓮水、草塘2安抚司领地外,还有重安长官司领地(今黄平县境内),因此才有"瓮安"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