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14,(10):40-45
翻开开国上将李达的档案,他的履历表满眼都是参谋长这个职务的记载。笔者统计了一下,不算在解放军总参谋部任副总参谋长这一职务,记录李达出任军队师级以上参谋长一职的就达13次:1932年4月,任红八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1932年11月,任红八军参谋长;1933年6月,任红十七师参谋长;1934年8月,任红六军团参谋长;1934年10月,任红二军团参谋长;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  相似文献   

2.
李达:辅佐多位元帅的优秀参谋长在开国上将中,李达的资历似乎相对浅一些,但他曾参加过著名的宁都起义。在长年的军事生涯中,他的工作范围主要在部队的参谋领域,担任过红六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李达副总参谋长办公室的最后一任秘书。为编纂《李达军事文选》和《怀念李达上将》这两本书,我有机会采访了李达的许多老战友、老部下。有一次,我在采访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一二九师司令部机要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海军副司令员的杨国宇将军时,听到杨将军讲过这样一番话:我们的一二九师司令部,很像一所大学。刘邓首长是老师,我们是学生。可以说,李达参谋长是我们这所大  相似文献   

4.
钱江 《湘潮》2006,(11):43-45
人民军队中最初的参谋机关和参谋长人民军队的总部参谋建制,应当追溯至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这次起义的最高领导机构是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军事指挥机构是由周恩来、张国焘、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蔡廷锴、聂荣臻等人组成的“军事参谋团”。刘伯承任参谋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刘伯承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位总部参谋长,是有道理的。但在南昌起义的队伍里,我军总部参谋部的建制还相当模糊。参谋长刘伯承身边有几个年轻军官,负责传达命令、起草文件,乃至安排司令部的驻扎和开拔,他们执行的实际上就是参谋工作,却没有明确的…  相似文献   

5.
钱江 《党史博览》2003,(1):24-25
人民军队中最初的“参谋” 人民军队的总部参谋建制,可以追溯至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这次起义的最高领导机构是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军事指挥机构是由周恩来、张国焘、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蔡廷锴、聂荣臻等人组成的“军事参谋团”。刘伯承任参谋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刘伯承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位总部参谋长是有道理的。但在南昌起义的队伍里,我军总部参谋部的建制还是相当模糊的。参谋长刘伯承身边有几个年轻军官,负责传达命令、起草文件,乃至安排司令部的驻扎和开拔。他们执行的实际上就是参谋工作。  相似文献   

6.
郭芳 《党史文汇》2001,(8):47-47
谢武申撰写的《李达参谋长》一书 ,于“八一”前夕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李达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的参谋工作领导者。他青年时代考入冯玉祥将军创办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 ,毕业后任排长、参谋官、学兵连连长、手枪旅旅部副官等职。 193 1年 12月 ,他参加了著名的宁都起义 ,193 2年 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 5军团连长、湘赣苏区独立第 1师参谋长、第 17师参谋长兼团长、第 6军团参谋长、第 2军团参谋长、第二方面军参谋长、援西军参谋长、八路军 12 9师参谋长 (后兼太行军区司令…  相似文献   

7.
正刘先胜是我军军政兼优的著名将领,在漫长的革命军旅生涯中起初从事政治工作,曾任红军团政委、新四军团政委、纵队政委、旅政委等职。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刘先胜也担任过军事指挥工作,曾任新四军旅长兼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第1师参谋长、苏浙军区参谋长、华中军区参谋长兼华中野战军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刘  相似文献   

8.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根据我党与国民党政府谈判结果,颁布命令: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辖一一五师、一二0师、一二九师,发布朱德、彭德怀就任八路军正、副总指挥的通电后,一二九师决定9月6日召开全师指战员奔赴抗日战场的誓师大会。 当时,徐向前副师长随同周恩来同志去山西太原、大同等地会见阎锡山和傅作义。刘师长和张浩主任(时为一二九师政训处主任、我军还未恢复政治委员制度)指定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同志担任誓师大会的总指挥,参谋处长李达协助其工作。刘师长对陈赓、李达说,  相似文献   

9.
正陈士榘,湖北省荆门市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自1927年7月参加革命后,一直在参谋、参谋长、代军长、司令员、副校长和教育长等军事和管理岗位工作。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为保卫和发展晋西南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胸怀全局,多谋善断,果敢坚决,善于攻坚,是深得毛泽东器重和信赖的骁将之一。2019年4  相似文献   

10.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上将中,郭天民是一位性格刚烈、具有传奇色彩的高级将领。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郭天民为革命事业,为我军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军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郭天民在战争年代长期担任参谋长,主张"要大管全区,小管马夫、炊事员"。他表示:"我是诸葛亮的命,凡责打五军棍以上的事都要过问。"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亲切地称赞军团参谋长郭天民是"八府"参谋长(百事都管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李达,陕西省眉县人,1905年4月19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12月,李达参加了著名的宁都起义,次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战功赫赫。新中国成立后,李达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兼云南军区司令员。  相似文献   

12.
张廷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任中央军委常委。曾当选为党的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18年4月9日,张廷发出生于沙县夏茂镇。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排长、团通讯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参谋,东进纵队通信科长、作战科长,三八五旅轮训队队长、作战股长。1941年任一二九师作战科长,在刘伯承、邓小平直接领导下工作。1943年任太行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1944年任太行七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邯郸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第六纵队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长,参与拟制刘邓大军出击陇海、定陶等战役计划,组织多项战斗保障和司令部勤务工作。 解放战争期间,最能展现张廷发军事指挥才干  相似文献   

13.
正阎揆要是黄埔一期学生,曾任冀鲁豫军区参谋长、军委一局局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参谋长、军委情报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阎揆要早年在杨虎城部,在西安事变和忻口战役中均有突出贡献,曾参与指挥冀鲁豫边区反"扫荡"和延安保卫战、西北解放战争,战功卓著。阎揆要对我军司令部建设、参谋业务建设贡献尤为突出,被叶剑英誉为"参谋工  相似文献   

14.
红六军团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兵团之一.也是红军第二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奉中革军委指示于1933年6月.在湘赣根据地中心区域永新县沙市组成,辖两个师:第十七师由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八军改编.师长肖克,政治委员蔡会文(后王震);第十八师由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八军改编,师长严图阁,政治委员徐洪.军团未成立领导机关,由红十七师首长统一指挥(到1934年8月才正式公布红六军团领导成员:肖克为军团长.王震为政治委员,李达为参谋长,张子意为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15.
李达是一个辅佐过11位著名将帅、担任过各级参谋长达33年的"参谋上将",从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神头岭战斗、白晋战役、百团大战、安阳战役,到解放战争期间著名的邯郸战役、上党战役、定陶战役、鲁西南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无不体现着他的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可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战功卓著的战将,在爱情路上却演绎了一段不寻常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6.
任龙 《党史纵横》2007,(4):44-47
在黄埔学子中,蒋介石有意留他为自己的秘书,而这位黄埔四期的高材生,最终还是选择了革命道路,成为毛泽东的军事参谋。他就是郭化若将军。郭化若自1929年任红四军参谋处长到红一方面军代参谋长兼总前委秘书,从军委一局局长到毛泽东的军事教育顾问,断断续续地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2年,  相似文献   

17.
<正>1989年6月14日,韦国清上将逝世了。在讣告中有这样的评价:"在军事斗争中,他善于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发挥我军政治工作的威力,审时度势,捕捉战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战役、战斗的胜利,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政治工作经验,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指挥和政治领导才能,是我军从战士成长起来的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当时,国内外媒体报道韦国清病逝消息时,频频使用的字眼是"享誉中外的上将"。  相似文献   

18.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吕正操,与张学良是同乡.他们都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家乡的掠夺和蹂躏,都对日本军国主义怀有深仇大恨.吕正操原名吕正超,后来自己把"超"改作"操",意即操练好了把日本侵略者打出中国去.正是怀着这样的爱国志向,他刚满17岁就参加东北军,在张学良的卫队旅一团三营九连当兵.翌年,经张学良推荐考入东北讲武学堂,学习军事和自然科学知识.毕业后回东北军,一直在张学良身边工作,曾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和参谋处长、团长等职.1936年吕正操被调到西安后,住在张学良公馆东楼,参加了西安事变.他对张学良披肝沥胆、虔诚爱国的民族气节极为崇敬.  相似文献   

19.
具有传奇色彩的许世友出身贫苦农家,在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建国以后,许世友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授上将军衔。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许世友指挥了一系列著名战役,成为我军著名将领,名垂军史。  相似文献   

20.
潘泽庆 《党史文汇》2017,(10):15-20
<正>左权将军虽然英年早逝,但他善于思考,勤于钻研,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在十余年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活中,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作战、建军、治军经验,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及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时期尤甚。朱德曾指出:左权"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事建设、参谋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都有"极其丰富与辉煌的建树","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重视对战争特点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