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贵州省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助推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在贵州大地上竞相绽放。2012年8月,贵州省第一届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在遵义召开,同年10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吹响了贵州小城镇加速发展的集结号。8年来,贵州省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助推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在贵州大地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省积极构建美丽乡村、绿色小镇、山水城市、和谐社区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蓝图,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特色小城镇发展新路。今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花溪区青岩镇、六枝特区郎岱镇、仁怀市茅台镇、西秀区旧州镇、雷山县西江镇等5个小城镇入选,数量位居西部省份第二位。贵州入选的5个小镇,全部从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中产生。2012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建设"5个100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提出加快实施"3个1工程",即推动100个示范小城镇提档升级,培育和创建100个省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加快推进全省1000多个小城镇高质量发展,促进山地特色城镇化进程。一山一水一小镇,一田一园一风情。贵州大地钟灵毓秀,深秋时节景致天成。10月25日,第八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暨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黔东南州凯里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小城镇、建筑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成为响亮的主题。行走山水间,一批批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小城镇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特色小镇     
近年来,贵州积极构建美丽乡村、绿色小镇、山水城市、和谐社区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蓝图,围绕“生态、生产、生活”下功夫,初步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小城镇发展经验. 7月2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拟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公示》,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镇、贵安新区高峰镇、六盘水市水城县玉舍镇等1 0个小镇跻身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加上去年10月入选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等,目前贵州已拥有15个全国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5.
正在新的发展起点和历史机遇下,贵州城镇建设从示范引领迈入特色提升,更加注重文化品牌培育,借力“文化+”促进新发展。2012年,贵州启动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驶入快车道。打造了一批彰显贵州地域特色、民族特点、时代特征的绿色小镇。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的“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中,贵州花溪区青岩镇、六枝特区郎岱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小城镇建设蹄疾步稳,在全国省级层面做到"五个率先、五个突破",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贵州山地特色小城镇发展新路。赤水河畔,茅台镇携着"雨过开瓶十里香"等赞誉从历史深处款款而来,融通古今,一跃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文化名镇,在黔贵大地写下醉美诗篇;武陵山下,久负盛名的"中国汞都"万山镇,经历与汞告别的阵痛后,以朱砂为笔,泼墨文旅产业,  相似文献   

7.
正六枝特区紧紧围绕"山地"二字,在"创新"上求突破,在"特色"上做文章,积极探索深化小城镇空间布局、产业业态、生态环境、文化传承、互联互通的新方法、新模式。盛夏时节,走进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一座座极具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小城镇映入眼帘,展现出当地的民风民俗、历史记忆和独特乡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六枝特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承办2016年第五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为契机,紧紧围绕"山地"二字,在"创新"上求突破,在"特色"上做文章,积极探索深化小城镇空间布局、产业业态、生态环境、文化传承、互联互通的新方法、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尹辉 《当代贵州》2012,(28):21-23
在贵州这样一个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92.5%、且基础设施薄弱的地方,发展现代农业的难度可想而知。如何才能扬长避短?现实倒逼着贵州去找出一条自己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贵州农业找到"特色"要改变贵州农业弱而不强的现状,就必须突出贵州的生态特点、山区特点,突出气候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资源多样性,进一步深挖潜力,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哪些才是贵州农业特色优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贵州持续抓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含金量,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向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迈进。"要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殷殷嘱托,为贵州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小城镇是大战略、大名片、大产业,贵州以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为引领,走出了一条具有新时代特征、具有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贵州以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方向,走出了一条具有新时代特征、具有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突出产业特色 加快城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县突出产业发展,致力于小城镇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培育,加快了小城镇发展步伐。   一、立足优势布好局,选准产业立镇   发展小城镇中,我们注重从实际出发,构建了“因地制宜、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小城镇发展格局,依托优势资源,确立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方向。在产业水平布局上,将城镇建设与自身优势和特点相结合,对农产品品味独特、且有一定发展渊源的,着力发展为农产业特色型小城镇,如花石、青山桥、茶恩寺镇分别以发展湘莲、皮鞋、竹木制品产业为主;对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的,培育发展为工业特色型小城…  相似文献   

12.
发展贵州文化,要把立足贵州和走出贵州相结合。贵州有独一无二、很有特色的文化,有特色才立得住。要发展贵州文化首先要立足贵州,利用贵州的传统文化为贵州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一书深刻研究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有关问题。以不同地区农业的发展模式为经验,进一步找准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中国农业应走什么样的道路,如何走的问题。对贵州来说,未来发展的方向明确,路径明晰:就是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后发赶超,"三化"同步是核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黔东南州有13个示范小城镇列入全国重点镇,笔者以黔东南特色小城镇建设为切入点,分析总结其主要做法及成效,为我省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一、主要做法(一)科学定位,高起点规划特色小镇凯里市按照"针对实际、科学合理、统筹协调、抓好当前、兼顾长远"的思路,以增强特色意识和精品意识为重点,完成了《凯里—麻江中心城区下司片区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编制。丹寨县通过产品、业态、营销、服务、管理、交通等国际化路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充分挖掘贵州人文、历史、民族等特点,提升特色文化内涵和品位,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指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要"牢牢守位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这不仅是对贵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多年的"粉丝",我素来有仔细阅读《当代贵州》的习惯。《当代贵州》每月发行4期,每一期都各有看点和特色。读完2016年9月15日第35期"健康贵州——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专题报道,我久久无法释怀,掩卷仍旧深思。"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句话一直回荡在耳际。"大扶贫"和"大数据"是贵州的两大战略行动,新时期的医疗卫生事业,如何破解体制机制难题,更好的服务于民?如何与"大扶贫"结合,推进医疗扶贫?  相似文献   

17.
<正>水城县立足山地特色,融合山体、水体、文化、旅游等重要元素,打造山水相依、城景相融、产业相连的山地特色小城镇。2014年以来,水城县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六盘水市城镇化建设推进大会精神,立足山地特色,坚持顺应自然、依山就势、依山傍水的理念,围绕"中国凉都·生态水城"主题,融合山体、水体、文化、居住、产业、就业、旅游等重要元素,打造山水相依、城景相融、产业相连的山地特色小城镇。全面推进玉舍、发耳、龙场、南开、米箩、野钟、保华、化  相似文献   

18.
农村小城镇化,是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小城镇的建设是一项方向性和全局性的全新事业,它既是一个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改革与探索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小城镇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农村的全面发展;没有小城镇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我们贵州这样的山区省份,大中城市还不能直接地、全面地带动农村基层经济的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聚焦高中教育的短板和弱项,打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组团式帮扶共同进步"组合拳,深化教育改革,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高中教育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贵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普通高中示范优质特色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开展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研究,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推动普通高中示范优质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十二五"以来,贵州以100个示范小城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贵州省小城镇自我发展能力、综合承载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围绕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这一话题,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宋晓路接受了本刊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