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节试验区是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于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后来加上“人口控制”)。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是在喀斯特贫困地区走科学发展道路的探索试验。毕节地区人大工委高度重视试验区建设,在省人大常委会和中共毕节地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大力弘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毕节试验区精神,按照开发与扶贫并举、生态恢复与建设并进、人口数量控制与质量提高并重的思路,切实依法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2.
走进毕节     
20年前的1988年6月9日,在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的倡导下,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级生态试验区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建立.20年来,毕节试验区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谱写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最近在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上指出,毕节试验区成立至今,胡锦涛总书记始终情系贵州、心系毕节,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对贵州、对毕节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是在贫困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率先探索,试验区所要解决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问题,就全省而言,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1,(10)
正中国扶贫看贵州,贵州扶贫看毕节。毕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而赫章,正是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和试验田。中国扶贫看贵州,贵州扶贫看毕节。毕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作为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以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2018年是毕节试验区建立三十周年,也是毕节试验区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三十年来,毕节试验区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通过多党合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基本解决了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三大难题"。毕节试验区用实践证明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一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思考贵州这个内陆山区省份如何走出贫困的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贵州毕节“开发扶贫、生态控制、人口控制”试验区。毕节试验区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的大力支持。经过近20年的建设,毕节试验区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越来越展现出它的广阔性和深远性。值此毕节试验区成立即将20周年之际,本刊刊登著名经济学家、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第四届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厉以宁教授在对毕节试验区实地考察后作的报告(摘要),这篇报告不仅对毕节试验区的建设而且对其它贫困地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峻杰 《前进论坛》2008,(11):23-24
2008年9月23日,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20周年座谈会隆重召开。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有关领导、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专家学者,以及长期关心支持毕节试验区发展的各界人士代表齐聚一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共商试验区发展大计,同绘试验区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8.
曹旸 《前进论坛》2012,(8):24-26
毕节试验区建立24年来,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不断推进改革,科学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城乡面貌根本变化,开发扶贫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毕节地区是全国唯一的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试验的主题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结合毕节试验区近20年来的改革实践,笔者认为,发展生态农业,对于建设和谐毕节具有重要意义。一、生态农业在毕节试验区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旨在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近期作示范、远期探路子".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是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进入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赋予毕节的新使命,是毕节试验区建设的跨越和升级.要充分认识和准确理解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与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关系,创新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三大主题"实践形式,丰富发展内涵,破除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奋力开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新未来.  相似文献   

11.
毕节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毕节试验区的历史使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再一次强调指出,要建好毕节试验区,探索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新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的扶贫攻坚重点是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毕节试验区作为贵州比较落后的地区,精准脱贫是最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总结统一战线在毕节试验区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成效及经验,进一步从实践层面阐释统一战线助推毕节试验区实施精准扶贫如何解决困难,消除障碍,让更多人真正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  相似文献   

13.
自1988年毕节试验区成立以来,毕节——这个联合国有关机构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喀斯特地区,创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奇迹。杜青林部长在总结毕节试验区20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打造“同心”品牌,这是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新探索,是社会服务工作由定点扶贫向定点扶贫与定向扶贫并重转变、由建言献策向出主意与办实事并重转变、由各自行动向体现自身优势与形成整体效应并重转变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
以毕节试验区区情为依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求实、创新原则,提出推进毕节试验区扶贫攻坚思维定式的"三变"——变"要致富先修路"为"要致富先会做",变"扶贫先扶智"为"扶贫先扶市",变"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为"寻求市场订单"上。  相似文献   

15.
毕节试验区从贫穷落后到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已经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喀斯特地区摆脱贫困的科学发展之路,经过28年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习近平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说的"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沙银山",以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统一的理论,结合毕节试验区近年来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度剖析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刊特稿     
正第一位走进毕节的民主党派领导人——卢嘉锡1990年4月,卢嘉锡率领考察组深入毕节的大方、织金等县全面考察,这是毕节试验区建立后,第一位走进毕节的民主党派领导人。《关于加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领导和重点扶贫的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是旨在为内陆喀斯特地貌贫困地区探索修复生态、摆脱贫困"做示范、探路子"的试验区,也是我国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试验区。毕节试验区成立30年来的具象实践,使毕节试验区成功完成了从生态恶化、人穷地瘠到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靓丽蝶变。为我国生态建设和贫困治理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恒大集团参与毕节试验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补齐毕节试验区扶贫短板,为毕节试验区打赢"113"脱贫攻坚战,实现同步小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恒大集团在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勇于啃硬骨头,全方位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帮扶过程中,变点式帮扶为整县向整市推进,变间接帮扶为直接参与,变单一捐资为立体帮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形成了民营企业直接参与精准扶贫的新模式,为民营企业参与补短板,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好的范例,也为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造样板。  相似文献   

19.
李凡  文惠 《人大论坛》2008,(10):29-29
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之际,第二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20周年座谈会等活动相继举行。  相似文献   

20.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始建于1988年,那时全世界范围内生态现代化起步不久,且生态意识主要在工业化国家有广泛的响应。发展中国家大都处于观望态度,觉得环境污染、生态退化是工业化国家引起的麻烦。发展中国家抱着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