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提出“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工业兴,则四川兴。只有工业大发展,才能实现跨越发展、富民兴川。根据四川实际,应采取相关对策:加快资源向资本的转化,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大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工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强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企业强强联合。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贵州要推动新型建材产业做强做优,以节能环保低碳为导向,加快建材行业升级改造步伐,确保产值达到1500亿元。贵州发展实体经济,关键是要继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把工业做强做优。其中,推动新型建材产业做强做优是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推动六师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牵住工业这个“牛鼻子”,紧抓产业升级这个撬动六师工业转变的最佳支点。本文以时间为横轴,以工业分行业发展情况为纵轴,深度剖析六师工业产业发展情况,并通过分析六师工业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思考建议,加快构建六师工业产业新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推动六师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为此,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要坚持制造强省战略,把基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推进一批工业强基项目,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以"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槃"、经济转型升级。盐化产业是湖北省传统的重要千亿支柱产业、重点扶持产业集群之一。随着中国盐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湖北必须推进盐化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方向明,富民强省鼓点疾。省九次党代会和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密切联系湖南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开启了富民强省的新征程。绘就蓝图,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处于富民强省第一线的各市州党政领导更是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斗志、务实的作风,表示要抓住发展机遇,繁荣市州经济,迈出富民强省的新步伐。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方向明,富民强省鼓点疾。省九次党代会和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密切联系湖南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开启了富民强省的新征程。绘就蓝图,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处于富民强省第一线的各市州党政领导更是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斗志、务实的作风,表示要抓住发展机遇,繁荣市州经济,迈出富民强省的新步伐。  相似文献   

7.
杨唯 《当代贵州》2024,(4):48-49
<正>从过去一铝独大的传统工矿区,到如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布局多点开花的产业新城……白云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扣“强省会”行动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全力以赴提升整体经济规模体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效,全面建设现代都市工业产业,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奋力推动"强省会"开好局起好步,贵阳贵安将以工业大突破为着力点,突出主导产业、首位产业,聚焦实体经济,把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工业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勇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示范。  相似文献   

9.
华泽贵 《奋斗》2007,(10):33-34
按照省十次党代会的整体部署和市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集贤建设成为辐射三江的物流商贸中心及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紧紧抓住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有利契机,以富民强县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型工业化     
方亚丽 《当代贵州》2021,(14):18-19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经济强。近年来,贵州聚力产业集群发展,努力实现工业大突破,推进十大工业产业工作机制,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撑起全省工业经济"四梁八柱"。贵州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提升行动,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奋力推进"工业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工业倍增,行动有力! 省领导领衔推动十大工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加快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改造,推进煤电机组迭代升级,原煤产量达1.35亿吨;推动开发区聚焦主业、规范发展,百亿级开发区达39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0余户,3户企业成功上市…… 2021年,贵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工业经济占比达27...  相似文献   

12.
产业航母     
正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强调,2019年是贵州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制造业必须当主力、打头阵、挑重担,加快培育竞争力强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3.
徐一平 《唯实》2013,(1):10-12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但是,面对近年来市场、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条件的变化,如何加快江苏工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江苏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顺利实现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2020年之前率先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奋斗目标,是江苏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建设具有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时代推进江西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江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工业强省战略,要实施“抢位发展、错位发展”的策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谋划发展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江西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兵团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发现了兵团工业企业存在的关键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兵团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包括: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合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升级和整合力度;以资源禀赋和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对兵团各产业进行空间布局;切实减少政府行政性干预;以大企业为龙头,发展全产业链企业;主动链接"互联网+",推动兵团工业发展升级。  相似文献   

16.
朱迪 《当代贵州》2024,(4):42-43
<正>花溪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点,深入挖掘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价值,促进实体经济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加速,带动一批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产业强”赋能“强省会”,为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作出花溪贡献。  相似文献   

17.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又好又快、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是产业升级、社会转型的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全省上下的共同参与、长抓不懈。●新型工业化新在什么地方?关键新在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推进工业化与节能降耗二者之间的关系。●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开局良好,上半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630.9亿元,同比增长21.6%;实现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94.9%。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富民强省和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第一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21,(7)
正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确立了"十个新突破"的主要目标,第一个突破就是"要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让昔日国家重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这一突破在"十个新突破"中具有基础性意义,必须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构建"433"工业新体系和"一区两带多基地"工业新布局,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和安全为着眼点,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工业强省作为落脚点,为黑龙江省"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相似文献   

19.
徐晗 《新长征》2010,(8):14-15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提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总目标,切实突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主题,推动吉林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对于长白山发挥全省旅游龙头优势,以提升旅游经济质量为重点,全面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12,(7):24-24
【报告摘要】 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为驱动力,以构建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促进集约发展、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以实体经济为主体、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