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古今谭概》里有这样一则故事:隐士在街上碰见一个乞丐向路人讨钱,声音很凄婉,却没什么人搭理他。于是隐士跟乞丐说:“喂,叫花子!这样要饭,鬼才睬你呢!不如叫我一声太史公爷爷,我赏一百块铜板给你。”乞丐觉得这笔生意不错,赶紧连叫了三声“太史公”。隐士一听,高兴得要死,连钱带包通  相似文献   

2.
《新湘评论》2010,(5):39-39
有人问上帝:“我有才能,可为什么就没人发现我呢?”上帝捡起一石头向远处抛去,接着叫他把刚才那块石头捡回来,那人说做不到。于是上帝又抛出一块金子,再叫那人去捡,结果很快就捡回来了。  相似文献   

3.
《学习导报》2010,(5):39-39
有人问上帝:“我有才能,可为什么就没人发现我呢?”上帝捡起一石头向远处抛去,接着叫他把刚才那块石头捡回来,那人说做不到。于是上帝又抛出一块金子,再叫那人去捡,结果很快就捡回来了。  相似文献   

4.
说“贵”姓     
两人打交道,不知姓名,于是握手寒喧,要问一声“贵姓”。这“贵”字是敬辞,并不是说姓有贵贱之分,但也有“并非如此”的时候。读鲁迅《阿Q正传》,在介绍阿Q的姓氏时,就写道:“有一回,他(阿Q)似乎是姓赵。赵太爷儿子进秀才,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地说这于他很光彩,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其时几个旁听的人倒也肃然有些起敬了。”听赵而起敬,这“赵”姓自然是真正的“贵”姓了。读到后来,这印象越发被证实了:第二天,赵太爷一见阿Q便满脸怒气,甚至给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  相似文献   

5.
曹操与同学     
邓洪卫 《廉政瞭望》2010,(20):47-47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丞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丞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曹操说,你怎么不叫我丞相呢?许攸很为难地说,我叫你阿瞒已经叫顺嘴了,  相似文献   

6.
知足者常乐     
有位天使时常到凡间帮助人,因为她喜欢感受幸福的味道。一天,天使遇到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子非常困恼,他向天使诉说:“我家的水牛刚死了,没它帮忙犁田,那我怎能下田作业呢?”于是,天使赐他一只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又一天,天使遇到一个旅人,旅人非常沮丧,他向天使诉说:“我的钱被骗光了,没路费回乡。”于是,天使给他足够的路费,旅人很高兴,天使在他身上也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过了几天,天使又遇到一个作家。作家年青英俊,有才华且富有,他的妻子貌美而温柔,但他却对天使说他不快乐,要天使给他幸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东方轮船公司“东方之珠”轮上,有位老人外号叫“说到起”。 他,就是公司退休老船长、共产党员王禄开。 前不久,我们在船上采访他。他一口一个“说到起”。他说,“说到起”是他的责任。公司聘请他来指导工作就是叫他“说到起”! “你怎么‘说到起’呢?”我  相似文献   

8.
星期二的中午,我正在办公室值班,一阵打骂声从教学楼方向传来,我循声望去,只见初二(10)班的“保证大王”张小军正在追打一名同学。这个张小军,平时学习不认真,经常和同学打架,保证书写了无数,就是不算数,“保证大王”也因此而得名。我赶到现场,“保证大王”见我一脸的严肃,便主动说:“老师,我错了,我以后不和同学打闹了,我写保证书给您。”我想,人们都说你是“保证大王”,你叫我怎么相信你呢?可我又想,不管他以前怎样说话不算数,可他“犯”到我手上还是第一次。我凭什么不相信人家呢?今天就信他一回,索性不要他写保证书。于是我说:“知道错…  相似文献   

9.
宋志坚 《唯实》2013,(4):95-95
一 有一个叫“知道分子”的称谓开始时髦,连不少著名的文化人也跟着这样说。例如,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日前做客央视《小崔说事》时就说,“现在有的知识分子是‘知道分子”’,因为“别人和他说的事,他全知道。但他缺的是见识”。  相似文献   

10.
名人与书趣     
苏东坡“抄书” 北宋时有个叫朱载的人去拜访苏东坡,许久也不见他出来。原来主人正在专心致志地抄《汉书》。朱十分惊讶:“以先生的智慧和才学,还用得着抄书吗?”苏东坡说:“我学识还很肤浅,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  相似文献   

11.
有一句话叫“身在福中不知福”。 一天,我带一位同事回家,刚走到家门口,丈夫就像往常一样打开了门,笑着迎接我,随着一声“回来了”,就把我手里的自行车接了过去。这时,同事就满脸羡慕地惊叹:“呵,你真幸福!他还给你开门?!”我却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难道你那位不这样吗?”“不,从不”。她有些失落地说:“有时我进了家门他连头都不抬一下。”同事的几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好好反思了一番,才发现自己真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  相似文献   

12.
许玉雪是许振超的独生女儿,家里人叫她小雪。 “爸爸并不是只知道忙工作的人。他很爱我,甚至称得上溺爱我,他是个慈爱的好父亲。”说这话时,  相似文献   

13.
笑笑     
《党建文汇》2014,(4):62-62
在家吗 刚接一电话,那人张嘴就问:“哎,你在家吗?”号码陌生.但这语气肯定是熟人啊.不知道是谁还怕尴尬。于是我也装熟回他:“我周五还能在家?饭局啊!一到周五就这样,好几个局,你在哪儿呢?啥事?”对方沉默一会儿.说:“你叫的外卖,我在你家门口呢。”  相似文献   

14.
李国新 《党课》2014,(3):103-104
我的爷爷大名叫李永炎,晚辈都叫他炎叔,孙辈叫他炎爹(湖北方言:祖父的意思),我叫什么?别人猜不着的,也许会说,你是孙子,应该叫爷爷或者爹爹呗。错了,我小时候才没有叫他爷爷哩,我叫他“炎老头子”!当然,叫爷爷“炎老头子”,是我的专利,别人是不敢叫的。  相似文献   

15.
说“假话”之风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宰相叫邹忌,是个美男子。他听说城北的徐公也是一个美男子,就问自己的妻子、妾和客人,他与徐公谁美?妻子、妾和客人都说他比徐公美,后来徐公来到他家里,他私下进行比较,自惭貌不如徐公,为什么那几个人都说了假话呢?经过一番冷静思索,邹忌恍然大悟,说假话的后面隐藏和盘算着各自别有用心的“小九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求于我也。”其实,假话或被当作敲门砖,或当作护身符,或当作离间器,源远流长。所以有人推奉“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卑劣信条,假话一道,…  相似文献   

16.
“误会”     
“误会”○左建军我正在车间里忙活,厂办秘书小刘找到我,说郑厂长叫我去一趟他办公室。我心中纳闷:像我这类最平凡、最普通的职工,郑厂长平时是从不拿正眼看的,今日他忽然叫我去,不知有何吩咐?我问小刘,小刘摇摇头说:“不清楚。”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敲响了厂...  相似文献   

17.
游艺宫     
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在普天同庆、合家欢乐之时,《内蒙古宣传》特设这个栏目,与大家共渡这美好时光。刘大请客 刘大五十岁生日,他特地邀请好友张三、李四、王五和赵六来聚聚。准备吃饭了,刘大发现赵大还没来,懊恼地说:“该来的不来。”这话给张三听到了,暗想,我们可能都是不该来的,于是就走了。刘大看到张三走了,着急地说:“哎!不该走的又走了。”这话给李四听到了,心想,看来我们是应该走的,于是也立即走了。刘大见李四走了,摊摊手对王五说:“我又不是讲他。”王五想:“你不是讲他,那一定是说我了。于是也起身走了。国王与农民 国王是…  相似文献   

18.
一个叫建平的人是我先生,他用了若干年的身份证,被派出所告知必须更改,因为本辖区有姓名和身份证号与他完全相同者,真是巧合。某日与先生打的,司机也叫建平,俩建平高兴地摆起“龙门阵”,从司机那里得知,彼建平坐此建平车的事时有发生。逢年过节去我亲戚家拜年,总要与我的表哥建平、堂妹建平嘘寒问暖。我去一家企业调研,翻看职工花名册,哗啦啦地涌出电工建平、车工建平、检验员建平等兄弟姐妹。轰动全国的“黑哨”足球裁判龚建平案,让我有些许悲凉;惊  相似文献   

19.
寻访张忠发,是我最苦恼的一件事。   有人说,“没有这么个人 !”   有人说,“有是有,可他牺牲在朝鲜了 !”   有人说,“确有这么个人,在哪里说不清 !”   我打电话问以扮演张忠发闻名的演员高保成,他也只是说“拍电影时我见过,他叫张计发,但多年一直没有来往。你要能找到告诉我,有生之年我还想见他一面 !”   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关于上甘岭的介绍,只有烧焦了的一段枯木作为实物在那里摆放着,剩余的空白就只好靠观众通过自己的联想去填补了。至于张计发则更是不着一字,线索十分渺茫。终于我在一份材料里发现了张计发…  相似文献   

20.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提法,毛泽东同志曾做过多次论述。延安整风时,中央党校学员曾讨论什么叫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思想,是千百万先烈用鲜血写出来的,是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他还说:“我个人的思想是发展的,我也会犯错误。比如,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