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农业是人类生存之本,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相比其他产业而言,农业的经济收益往往较低、工作较艰苦。因此,支持农业、补贴农民是很多国家的主要政策之一。2008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38个国家农业支持金额就达到2620.5亿美元,农业支持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达22%。  相似文献   

2.
一、矛盾的提出:矛盾将长期存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则是基础中的基础。人口是一切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主体,人口生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本源。粮食生产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力不可或缺的必要物质条件。粮食生产与人口生产矛盾产生的根源在...  相似文献   

3.
多功能农业的产业特性与政府资金支持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红  谷中原 《求索》2010,(4):69-71
多功能农业是能克服工业社会的生产负外部效应,发挥农业的人文、生态、经济、社会功能的,更好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并不断提高人类生存和发展质量的,有利于人类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效益外溢、产能强大、高规格发展三类产业特性。它们构成国家财政、金融、税收资金支持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客观逻辑。  相似文献   

4.
海南经济特区要在下一世纪前期建成工业省,即基本实现物龊资料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工业化、现代化。就海南经济特区生产力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而言,基础首先在于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其过程不可避免地体现为农业的工业化、市场化与集约化,亦即实现海南经济特区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所谓现代化,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转化的过程。在中回.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涵意,首先就是实现工业化,其过程直接表现为两个根本性转变。海南经济特区亦然。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中国的工业化必须建筑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之…  相似文献   

5.
校办产业日益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必然。在知识经济到来之前,人类社会经历了两种经济形态,即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它所依赖的基本资源是土地和劳动力。“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通俗地阐明了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在农业经济时代,财富的标志主要是所拥有的土地和劳动力,财富的获得也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的投入。生产技能主要是通过师徒和劳动过程中的模仿和不断练习获得的,不必依靠学校教育,更谈不上依靠高等教育。所以这时的学校与农业生产是…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业基础保护战略的理论思考王申堂农业生产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相互融合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过去我们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是对农业经济系统而言的,不涉及农业生态系统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相互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维系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农业又是自然灾害风险很高的产业。因为自然灾害的原因,每年农业生产都会遭受巨大损失,农业生态坏境也受到破坏。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给农业生产和农业减灾研究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其他领域的灾害相比,农业灾害具  相似文献   

8.
谭鑫  朱要龙 《创造》2014,(5):60-61
正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是未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引擎、两大抓手;我们要始终坚持二者同步协调、良性互动、二力并举。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表达的是人口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产业非农化是指国民经济体系中非农产业的不断壮大。当然,产业非农化并非去农化。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固有的局限性:吸纳劳动力就业和生产效率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在保证农业生产地位不动摇的  相似文献   

9.
《江西政报》2007,(23):35-42
前言 造纸产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造纸产业具有资金技术密集、规模效益显著的特点,其产业关联度强,市场容量大,是拉动林业、农业、化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造纸产业以木材、竹、芦苇等原生植物纤维和废纸等再生纤维为原料,可部分替代塑料、钢铁、有色金属等不可再生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一再强调要把农业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但是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与其它产业竞争能力弱,受利益的吸引,一些地方把眼光盯向其它产业,放松了农业的发展,没有真正把农业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的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必须切实把农业摆在经济工作首位。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重视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市场农业的基础之上。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要高度重视农业。原因之一:农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论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锋 《新东方》2002,11(5):62-66
文明是在产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农业文明最先出现于产业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产业经济发展的中级阶段,人类社会迎来了工业文明;进入产业经济发展高级阶段以后,生态文明将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多功能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功能农业是农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理性呼唤的一种新型经营模式。多功能农业由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能源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都市农业等六大类多功能农业和若干具体经营领域构成经营体系。就世界范围看,多功能农业在整个农业经营领域所占比例尚小。但其有如旭日经天,方兴未艾。它备具传统农业无可比象的优质特性与产能效益,必将成为人类农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坐标。本文从多功能农业的现代生机与社会期待;多功能农业的现代识别与发展格局;多功能农业的经营特性与产业效能三个视闽,对其进行论琢。  相似文献   

13.
陈训秋 《政策》2006,(3):8-10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资料,食品产业是人类社会的生命产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形成分工明确、重点突出、比较优势得以发挥的区域产业结构”。作为农业大省,湖北具有丰富的食品资源和较好的产业基础,应进一步加快发展食品产业。这既是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发展有比较优势产业的重大举措,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切合湖北实际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草地农业是生态农业之一种,由我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结合西方"有畜农业"发展而来。草地农业将植物生产与动物生产相结合,把食物生产系统作为整体来开发利用,符合节约资源、高效产出、生态和生产兼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特征。一、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内涵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无论是在农业文明时期,还是工业文明时期,其发展均以人类征服自然、改  相似文献   

15.
“九五”时期,我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绝大部分农民生活实现了温饱有余的历史跨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各项改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短缺的农产品供给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生产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逐步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九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九五”期间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6.
刘茂松 《湖湘论坛》2001,14(6):21-24
一、新时期农业基础地位作用的新特点随着工业化和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逐渐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部门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而农业生产则逐渐成为社会生产的非主要成分,农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开始下降,农业产出占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产出的份额也不断下降,农业获取社会生产所需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在不断下降,国内外都出现了所谓“农业小部门化”的现象。例如美国1799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9%,1899年降为21.2%,到20世纪80年代降为仅占2%;德国农业产值比重也由1…  相似文献   

17.
一、农业是科学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农业科学技术是揭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在生产中应用成果的总称,是整个社会科学技术总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所凭藉的科学技术内容十分广泛而又深刻。例如,需要借助于遗传学、生理学、动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土壤学、农业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等基础科学知识;需要借助于在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关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如育种、栽培、耕作、土壤改良、畜禽饲养、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环境保护、水利、农业机械、农业能源等生产技术,可以说,农业中需要各种门类的科学技术,几…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很长的历史阶段,食物生产主要就是为获得食物而进行的农业(包括林业、畜牧、水产业)生产。即使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人们还没有找到能够直接用化工合成方式得到所需要营养物质的方法。农业的本质就是利用自然光合作用、生物转化等方式得到食物及其原料的产业,这一点恐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根本改变。因此,现代食品产业的基础依然是农业。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对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从而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高度重视的。在国内战争烽火刚刚熄灭的1921年,斯大林就指出:“现在,当我们已进入新的经济建设时期,当我们已从战争转到和平工作的时候,‘一切为了战争’这个旧口号就必然被‘一切为了国民经济’这个新口号所代替。这个新时期要求共产党员把全部力量投到经济战线上,投到工业、农业、粮食工作、合作杜。运输业等等上去。”以斯大林全集》第5卷第72页)关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斯大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站在人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正确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现状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的维持者和再生产者,这一功用是其他任何部门无法替代的,因此它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农业、农民和农村的状况,事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局,成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和乡镇企业都有新的发展,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但农业的基础地位还很不牢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农业基础地位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