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和建设绿色经济强省、连接东南亚及南亚国际大通道一起,构成云南参与西部大开发、实现跨世纪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目标立足于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历史进程和云南的气候、资源、区位优势和民族特点,体现了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文明共同发展的现代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一个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最终目标是把云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团结、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强省,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是实现云南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 云南生物资源种类多样、分伽广‘泛、特色鲜明,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云南特色经济发展的过程,很大程度卜就是开发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生物产业的过程。多年来,我们先后成功开发了“云烟”、“云茶”、“云花”、“云菜”、“云药”、“云果”,以及蔗糖、橡胶等生物资源产品,使我省特色经济在全国有地位,在世界有影响。但是,生物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支部生活》2010,(10):1-1
最近召开的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是在我省推进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人才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把云南建设成为人才聚集地,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独特、民族文化多元。近年来,从纵向看,青海省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但从横向看,经济发展仍长期滞后,发展之路任重道远。未来几年,青海应重点发展其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腾飞。大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推动资源开发向深加工转换,朝延伸产业链条的方向发展,构筑地域特色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青海省追求绿色GDP的必然选择。结合国家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总体要求,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充分挖掘柴达木地区资源优势,确定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为"实现一个目标,转变两种模式,构建三个核心系统,推进八大循环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东南部特色经济区握有民族文化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绿色产业兴旺三张王牌,如何出好这些牌,需要经济区域各方大力协作,优势互补,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6.
赵金 《党建》2012,(5):20-2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为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强劲动力。云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着力点,就是以全会精神为统领,以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为目标,抓住机遇,突出新特点,创造新优势,构筑新高地,努力在精神塑造、文化建设、政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走出新路子,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发展绿色产业与开发绿色产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绿色革命正在全球兴起,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绿色产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企业也开始将发展绿色产业与开发绿色产品作为其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探讨我国发展绿色产业与开发绿色产品方面的问题,对企业与政府起到一种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西部大开发中,内蒙古具有独特的地区优势,但地区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只有依托地区优势和地区特色,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壮大以资源深度开发为特色的加工工业,培育和发展稀土、生物高科产业,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经济优势才会形成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战略目标的调整和完善 10年前,中共云南省委就提出了三大目标,当时的提法是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制定这三大目标,基于云南的三大优势:沿边、山区、多民族。我省有4061公里边境线,连接东南亚、南亚的交通建设十分便利,这是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有94%的国土面积是山区,森林覆盖率超过50%,山区发展蕴藏着巨大潜力;有26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具有独特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已经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这几项大的绿色工程。本文所要论述的,是选择西部自然禀赋和生态环境优良的行政或经济区域,以市场为向导,以利益为纽带,以绿色产业为主导,以国际标准化检测为保证,建立研学产、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的绿色经济区,以应对WTO农产品“绿色壁垒”,引导具有绿色经济比较优势的地区跨越式发展,实现山区农民致富、城镇居民受益、财政增收和出口创汇一举多赢目标。食品安全“狼来了”再不是危言耸听大气和水污染,我国城镇居民的生存环境欠佳;市场利益的驱动,又使大批残留激素…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随着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升级,旅游已成为人们进行绿色低碳生活的重要休闲方式。乌鲁木齐县特色文化旅游小镇是绿色低碳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针对乌鲁木齐县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提出建设“旅游+民族文化”的特色文旅小镇;打造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建立旅游产业联动发展平台,实现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利用“互联网+”的智能科技手段,进行全方位宣传营销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培 《支部生活》2010,(7):16-17
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两强一堡”发展目标,是云南省在新形势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文山州把贯彻落实“两强一堡”战略决策作为追赶省内外先进发达地区的重大契机,结合自身区位、资源、通道等方面的优势,在州委七届六次全会上提出,着力把文山打造成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的新高地,努力拓展加快发展新空间,为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13.
程宇航 《求实》2013,(5):37-40
绿色发展是一种经济社会自然平衡协调以生态、循环、低碳为特征,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其根本途径是创新我国经济的结构基础,全力构建生态产业链。为此,在战略思维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文化支撑;要加快建立现代生态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要全力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转型升级;要按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原则优化生产力布局;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速上层建筑的责任转变,从而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西部大开发中 ,内蒙古具有独特的地区优势 ,但地区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只有依托地区优势和地区特色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 ,壮大以资源深度开发为特色的加工工业 ,培育和发展稀土、生物高科产业 ,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 ,经济优势才会形成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资源县具有绿色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也存在着县域经济底子薄、资金匮乏,基础设施薄弱、县域内信息闭塞,自然环境恶劣、民众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加快资源县绿色经济发展应着重加强政府干预和指导,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助推绿色经济,实现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突出特色搞活节庆活动,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绿色、环保、生态等理念越来越被重视。如何做到既环保又促发展?产业经济怎样披“绿”?我省工业园区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的打造,更成为我省追求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产业链条会循环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绿色农产品标准化规模生产经营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绿色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规模化生产经营 ,是当前我国农业实现从量变向质变的跨越 ,也是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县域绿色农产品标准化规模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确立以人为本观念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原则 ,以发展特色产品为重点 ,以龙头企业为带动 ,以人才、投入和机制创新为保障 ,大力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 ,促进形成块域经济 ,提升县域经济社会整体水平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必须首先处理好的基本关系,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绿色发展”的理念,再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明确了奋斗方向,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选择。着力培育和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再生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研发传统产业的清洁化技术,推动石河子市的经济向绿色、清洁、创新、资源有效和低碳技术方向转型,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孙永成 《奋斗》2008,(4):25-26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三个转变”的要求,做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把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到了一种经济发展理念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以此为指导,我们虎林市立足生态、资源、口岸等比较优势,提出了建设工贸旅游生态市的发展战略,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财源建设为核心,以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主线,以建设工贸旅游生态市为目标,坚持生态为先,大力培育绿色粮食加工、畜牧业、医药开发、木材加工、对俄经贸、旅游业六大产业,着力改善民生,全面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虎林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开辟一条适合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有利于提升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价值,加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从而走出一条民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民族文化根植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历史积淀。用好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好民族文化产业,对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近年来,贵州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特色优势,大力培育民族特色产业。本文以织金县为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