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1937年7月7日晚上,太原山西国民师范礼堂内人声喧哗,气氛热烈。牺盟总会正在举行欢送军政训练班王镛等13名东北籍学员北上抗日的大会。同一天,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阎锡山对战争是有预料的,他把薄一波请回山西和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成立牺盟会、办“军政训练班”,都是为应对战争做的准备。但阎锡山的嫡系们并不了解他的一番苦心,纷纷要求把薄一波赶走。当阎锡山看到东花园官邸跪了一地“请愿”的晋绥军将领时,大为恼火,他骂他们“目光短浅,糊涂”……阎锡山还是要用薄一波的。芦沟桥事变刚爆发,阎锡山就急…  相似文献   

2.
薄一波等人主持"牺盟会"的日常工作后,就在杨献珍等的有力协助下,立即将阎锡山"宣传民众、组织民众、训练民众、武装民众"的口号和"武装30万国民兵"、"组织百万民众"的两大计划接受过来,并在"把握现实"中加以改造执行,使之成为组织千百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3.
山西一直由军阀阎锡山统治,他控制了军政、经济等大权,形成比较稳固的地方势力.日寇进犯,他没有后退之地,蒋介石又借机想吃掉他.刘少奇看清楚阎锡山的这个处境,分析他为了自保,联共抗战是可能的.早在1936年下半年,就指示刚出狱的薄一波接受阎锡山的邀请,回山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把大批党员干部安排到牺盟会组织里,创建了“新军”.这些组织和武装,名义上都是阎锡山直接领导的,  相似文献   

4.
1936年9月18日,牺盟会在太原海子边公园举行宣传大会,提出“不分党派,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只要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一齐动员起来,积极参加一切救亡运动”的总纲领。薄一波以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办公室秘书的名义,到牺盟会任常务秘书,主持日常工作。1936年冬天,牺盟会主办的“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在国民师范学校热火朝天地开办起来。沉睡的太原古城苏醒了,各省苦于报国无门的爱国青年纷纷涌向山西,到处是抗战的欢呼和救亡的歌声,颇有点像大革命时期的广州。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 ,面对山西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复杂矛盾 ,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构思了一个“新策略”。在抗日的交叉点上 ,他首选共产党人薄一波来实施这一“新策略”。薄一波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回到山西 ,与阎锡山成功地建立了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鉴于山西工作的特殊性 ,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由薄一波领导组建一个独立的公开工作系统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薄一波利用自己的“特殊关系” ,依托牺盟会和山西新军 ,采取“特殊的工作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薄一波领导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从山西的实际情况出发 ,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高度地统一起来 ,找到了解决山西问题的特殊方法 ,从而在山西抗战和统一战线工作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山西危在旦夕。在此情况下,阎锡山和薄一波协商组建新军,后经阎同意,先试建一个总队(团),定名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1937年8月1日,山西第一支新军决死队宣告成立。为确保党对山西新军的领导,把其建成真正的抗日武装,薄一波在组建过程中,经过对阎锡山邀其回晋并让其接办牺盟会和组建新军的深刻分析,向阎提出并经阎同意,在山西新军中  相似文献   

7.
<正>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又称"山西新军",是抗日战争初期由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的战斗在华北抗日战场上的一支抗日武装。1937年七七事变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迫于形势,接受了共产党人薄一波等关于组建山西新军的建议,并委托薄一波负责。1937年8月1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在太原成立。同年11月,发展到4个纵队。其时,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九师派遣大批军政干部参加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1937年秋,山西军阀阎锡山在中共影响和帮助下,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又称山西新军),1938年总兵力发展到26个团,编为四个纵队;共产党员薄一波为第一纵队队长兼政治委员,活动在太岳地区。新军名义上届阎锡山领导。1939年秋,阎锡山让薄一波参加他的“秋林会议”(陕西宜川县秋林镇)。一天早晨,阎锡山正在房中洗脸,薄一波走了进去。“你那个地方有没有共产党?”阎锡山一面洗脸一面问。薄一波很敏感地意识到,这是阎老西对他不放心,有意出个难题试探他。他很巧妙地答:“我怀疑我那个地方一定有共产党,对这个…  相似文献   

9.
薄一波同志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为共和国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回到山西,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成功地建立了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利用自己的“特殊关系”,依托牺盟会和山西新军,采取“特殊的工作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党的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高度地统一起来,从而为山西抗战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薄一波,山西定襄人, 1908年出生。 1922年考入山西省立国民师范读书。 192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在抗日前线的山西,曾有过由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担任会长而实际则由中共领导的抗日进步团体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曾有过中共同晋、察、绥三省政府代表、战地驻军及各界代表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还曾有过在中共提议下经阎锡山批准而成立的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为主的山西人民抗日武装山西新军。这些组织在中共山西民主革命史抗日战争阶段呈现出显著的地方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和阎锡山当局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而不是阎锡山制定了新策略,请…  相似文献   

11.
1979年9月23日,北京。当时负责中共中央军委工作的邓小平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是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写的,内容是有关山西牺盟会和新军落实政策的问题。薄一波是当年山西牺盟会和新军的主要领导,他在回顾了牺盟会和新军的历史后,说:“这个问题本来是清楚的,却被林彪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在看到抗日进步组织牺盟会决死队的力量不断壮大、对他的统治形成威胁时,便想遏制削弱它.所以,阎锡山配合蒋介石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搞了一系列削弱、打击、遏制牺盟会决死队进步力量的反动活动.为了从组织上代替、控制进步力量,阎锡山搞了一个叫民族革命同志会的组织,阎自任会长,想驾凌于其他组织之上,并决定在1939年11月间召开民族革命同志会代表大会,想通过纲领,产生领导机构.  相似文献   

13.
牺盟会是一个表面上以阎锡山为会长,实际上由我党控制领导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在山西抗战中发挥了特殊作用,为坚持山西抗战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牺盟会是一个表面上以阎锡山为会长,实际上由我党控制领导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在山西抗战中发挥了特殊作用,为坚持山西抗战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06年9月,是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成立70周年.1936年9月,牺盟会在太原成立.它在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路线指引下,为联合各党派挽救民族危亡,由时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的阎锡山、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任正、副会长,以官办抗日组织的特殊身份登上政治舞台,随后由中共山西公开工委接办,在山西八年抗战中,做出特殊的重大贡献.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在山西已取得了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中条山,横亘于三晋大地南部,屹立在波涛滚滚的九曲黄河北岸。它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敌后的重要抗日游击战场之一。这里的抗日游击战经历了高潮、挫折和再高潮三个阶段。本文对中条山抗日游击战的发展情况及其复杂性加以研究。一、第一个高潮抗日战争爆发至1939年“十二月事变”前,是中条山抗日游击战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一阶段中条山的抗日游击战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牺盟会”的名义摘起来的。1936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同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合作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7.
罗晓红 《党史文苑》2010,(11):49-52
阎锡山接受中共代表薄一波的"约法三章",与中共建立了统一战线之后,的确能以民族大义为重,实实在在地进行了三年卓有成效的抗战。他为应付时局,放手让薄一波组建新军,推动了山西抗日力量的蓬勃发展。阎锡山与中共在山西抗日战场上的三年合作,  相似文献   

18.
董天知烈士(1912-1940),原名董亮,字旭生,乳名大文,河南荥阳人.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夏在进行革命活动时被捕,与薄一波等被关押于北平草岚子监狱,度过了五年非人的铁窗生活,经受了严峻的考验.1936年秋,经党组织营救出狱,旋与薄一波、杨献珍、韩钧、周仲英等奔赴太原开展抗日工作,曾任山西牺盟会执委、山西抗敌先锋总队总队长、决死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十二月事变”后山西新军中的决死第三纵队正式列入八路军战斗序列,任八路军129师决死第三纵队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19.
阎锡山接受中共代表薄一波的约法三章,与中共建立了统一战线之后,的确能以民族大义为重,实实在在地进行了三年卓有成效的抗战。他为应付时局,放手让薄一波组建新军,推动了山西抗日力量的蓬勃发展。阎锡山与中共在山西抗日战场上的三年合作,可谓功勋卓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1月3日,三晋大地已进入深秋。中共代表薄一波一行冒着寒冷,带着中共中央的殷切期待来到太原,与“山西王”阎锡山等实现第一次会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